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解剖變異有一定關係。即末端回腸與乙狀結腸均具有過長的係膜,其一端以牢固地固定在後腹膜上,這就造成了一段腸管易於旋轉活動的條件,由於翻身和腸腔大量積物的重力作用,可使一腸管纏繞於另一腸管,造成互相扭結,且愈扭愈緊,不能自行複位,嚴重者可出現絞窄性腸梗阻。Cohn等人認為,一個腸扭轉的形成必須具備二個要素:
1、腹腔內有自身移動的過長的結腸節段;
2、必須有腸節段固定點相互接近閉合作為可能發生腸扭轉的主焦點。亦有人認為,長期便秘和排便習慣不良可作為乙狀結腸扭轉的誘因。
腸扭轉後可導致腸腔壓力增高,持續的腸腔內高壓可損傷腸道血液循環,此可形成絞窄性腸壞死。有人報道5例本征患者,在手術中發現4例有腸段壞死,1例腸段呈棕黑色。當扭轉絞窄的結腸被大量氣體過度充盈膨脹時,則可出現穿孔。一旦絞窄性梗阻發生,除了體液和血漿喪失外,來自於絞窄腸袢的毒性物質,可危及生命。腸梗阻後,還可產生嚴重的代謝紊亂和水、電解質平衡失調。
1、治愈:保守治療後扭轉腸袢重定或症狀體征消失,腸道功能恢複。或手術重定或壞死腸段切除吻合及固定術後症狀體征消失。
2、好轉:症狀體征基本消失,扭轉腸道大部分重定;但腸道功能未完全恢複正常。
3、未愈:經保守治療症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或術後再次出現腸梗阻等。
凡急性腸梗阻患者均應考慮有本征的可能性,X線檢查可證實診斷,但需和腸套疊,機械性腸梗阻,糞便嵌塞,腫瘤等進行鑒別。
本征具有一般腸扭轉腸梗阻的臨床表現,起病急驟,發展迅速,患者中下腹有陣發性劇烈絞痛,腹脹,排便排氣停止,中期以後可出現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腸內容物,如出現絞窄時,則上述症狀加劇,甚或壞死穿孔出現彌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和體液電解質紊亂的症狀與體征。
腸扭轉是一段腸袢沿腸係膜長軸旋轉或兩段腸袢扭纏成結而造成閉袢性腸梗阻,前者常見患者中下腹有陣發性劇烈絞痛、腹脹,排便排氣停止中期以後可出現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腸內容物注意禁食,胃腸減壓,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抗感染,維持營養
避免在飽餐後立即進行重體力勞動,尤其是需要身體前俯和旋轉的勞動,對預防腸扭轉有一定意義
檢查見腹部膨隆或有腸型,腹部壓痛,以病變部位為重,叩診和聽診有鼓音,早期可聞及高調腸鳴音和氣過水聲,中期以後腸鳴音減退或消失,直腸指檢常發現直腸壺腹內糞便缺如,當出現絞窄或穿孔時,則可呈現腹膜刺激征。
X線檢查可見乙狀結腸與小腸硬位,表現為擴大膨脹的結腸襻位於右下腹或右用部,而左側腹部則是一組積脹大這小腸影相。
腸扭轉綜合症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少渣的食物。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由於腸扭轉有複發傾向,且易造成絞窄和壞死,出現彌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和嚴重的代謝紊亂而死亡。因此一經確診,應及早手術治療。
實驗表明,抗生素可延長實驗誘發絞窄性腸梗阻動物的生命,然而抗生素在人體腸梗阻中的效能未獲得明確的證明。有人報告,無並發症的本征患者,在24小時內行手術治療者,死亡率約為1%。而伴有腸壞疽的死亡率則可高達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