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係膜上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的多數栓子來源於心髒,如風濕性心髒病與慢性心房纖顫的左心房、急性心肌梗死後的左心室,或以往心肌梗死後形成的壁栓,心內膜炎、瓣膜疾病或瓣膜置換術後等,也可來自自行脫落的,或是經心血管導管手術操作引起的脫落。
腸係膜上動脈從腹主動脈呈銳角分出,本身幾乎與主動脈平行,與血流的主流方向一致,因而栓子易進入形成栓塞。急性腸係膜上動脈血栓形成幾乎都發生在其開口原有動脈硬化狹窄處,在某些誘因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失水、心輸出量突然減少,或大手術後引起血容量減少等影響下產生。偶也可由夾層主動脈瘤、口服避孕藥、醫源性損傷而引起。
急性腸係膜上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的腹痛的初期由於腸痙攣所致,其後有腸壞死,疼痛轉為持續。多數病人伴有頻繁嘔吐,嘔吐物為血水樣。急性腸係膜上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在發病6~12h後,患者可並發麻痹性腸梗阻。晚期可出現中毒性休克。
急性腸係膜上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都造成缺血,故兩者的大多數臨床表現相同。劇烈的腹部絞痛是最開始的症狀,難以用一般藥物所緩解,可以是全腹性,也可是臍旁、上腹、右下腹或恥骨上區。腹痛的初期由於腸痙攣所致,其後有腸壞死,疼痛轉為持續。多數病人伴有頻繁嘔吐,嘔吐物為血水樣。
預防急性腸係膜上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應治療原發病,如心髒瓣膜病、多種原因所致的心房纖維顫動、心肌梗死和細菌性心內膜炎等,防治栓子或血栓形成而導致本病發生
急性腸係膜上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的實驗室檢查中白細胞常超過20×109/L,血清澱粉酶升高,血清乳酸脫氫酶(LDH)及其同工酶LD比,血清無機磷都有增高。其他輔助檢查主要有:
1、腹部X線檢查腹部平片在早期可見小腸充氣;當病情發展到腸麻痹時可見小腸、結腸脹氣,腸壁水腫、增厚;腸壞死時腸腔氣體漏入腸壁,積聚於漿膜下,平片可見透光帶或透光環,有時門靜脈內也可見氣體陰影。
2、血管造影疑有急性腸係膜缺血的患者,平片排除了其他急腹症,無論腹部體征如何,均應早期作血管造影。因為這樣不僅能鑒別大血管閉塞是由血栓形成還是栓子栓塞引起,還能診斷出非閉塞性缺血、血管的狹窄程度和範圍。
3、CT檢查該檢查能直接顯示腸壁及血管內的血塊,優於X線平片及鋇劑檢查。
4、多普勒超聲該檢查能夠測量門脈和腸係膜上靜脈的血流量,對判斷血管內血栓形成有一定診斷價值。
5、放射性核素檢查用放射性核素銦或锝標記血小板的單克隆抗體,注射人體後行γ照相,能顯示急性腸係膜閉塞的缺血區。目前該技術已逐步用於臨床,估計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急性腸係膜上動脈栓塞或血栓在手術期應禁食。術後應注意柔質飲食,注意低鹽、低脂飲食。避免辛辣、冷涼食物及避免煙酒刺激。
急性性腸係膜缺血病人主要並發於心血管疾病,而急性腸係膜上動脈閉塞又會加重心血管疾病,因而應把改善心髒功能和病人全身情況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積極抗休克、抗感染糾正酸中毒、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加強營養支持等措施的同時,盡快手術探查,不可顧此失彼。
剖腹探查發現栓塞位於一個分支或主幹的遠端,腸管缺血的範圍不大,並已出現壞死現象時,則可進行部分腸切除吻合術。在腸壞死範圍小切除後不致影響腸道功能的情況下,可適當放寬腸切除的範圍。部分點片狀腸管的壞死,可縫合壞死上、下端的正常漿肌層,將壞死部位翻入腸腔。但在腸管已發生大麵積不可逆性壞死,盡快切除壞死腸襻,減少毒素吸收可能更為有益。術後按短腸綜合征給予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