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全腹> 缺血性結腸炎

缺血性結腸炎簡介

相關問答

  缺血性結腸炎(ischemic colitis, IC)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腸壁血流減少,導致某段結腸壁血液供應不足或回流受阻的缺血性損害,是腸壁營養障礙的一種綜合征。其早期病變局限於黏膜層和黏膜下層,臨床表現有腹痛、便血及腹瀉,嚴重者可導致腸壞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之一,早期確診較為困難。

【詳情】

01缺血性結腸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引起缺血性結腸炎有很多原因,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血管阻塞型,另一類為非血管阻塞型。具體如下:

 1、血管阻塞型結腸缺血。在血管阻塞型結腸缺血中,比較常見的原因有腸係膜動脈的創傷、腸係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腹主動脈重建手術或結腸手術時結紮腸係膜下動脈。

 2、非血管阻塞型結腸缺血。大多為自發性,通常不伴有明顯的血管阻塞,臨床上難以找到明確的引發結腸缺血的原因。其中大部分患者為老年,在發生結腸缺血性改變後,腸係膜血管造影顯示的血管異常可與臨床症狀不相符。

  有多種原因可以誘發自發性結腸缺血,其中各種原因引起的低血壓最為常見,如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神經性休克等,同時伴有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同時服用可影響內髒血流的藥物(如升壓藥等),可以明顯增加結腸缺血的發生機會。腸係膜血供減少,引起結腸缺血;而大範圍急性腸係膜血供障礙又可引起明顯的不可逆性心輸出量減少,因而導致腸係膜缺血的惡性循環。

02缺血性結腸炎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缺血性結腸炎多伴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心髒病、休克和長期服藥等病史。嚴重者可發生腸壁壞死、穿孔或持續性腸缺血。具體如下。

  1、腸梗阻

  在壞疽型缺血性結腸炎的早期,病變廣泛者因結腸嚴重的急性缺血,可發生麻痹性腸梗阻;而慢性缺血性結腸炎者,在慢性炎症過程中,因纖維組織增生和瘢痕形成,使腸腔狹窄而發生不完全性腸梗阻。

  2、休克

  在壞疽型缺血性結腸炎,因壞死組織和細菌毒素的大量吸收,微循環血管廣泛開放,有效血容量不足,病人可發生低容量性和(或)中毒性休克。

03缺血性結腸炎有哪些典型症狀

  缺血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與許多因素有關,其中包括病因,腸係膜血管阻塞程度,低血流狀態,阻塞血管口徑大小,結腸缺血的時間和缺血的程度,缺血過程發生的快慢,側支循環的代償功能,全身循環狀況,腸壁的代謝情況,腸腔內細菌的作用,以及是否伴有結腸擴張等。具體如下:

  1、腹痛、腹瀉和便血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大部分患者為50歲以上的老年,沒有明顯的誘發因素。腹痛的部位大多與結腸缺血病變部位一致,多為突然發作的劇烈腹痛,呈痙攣性發作,持續數小時或數天,繼而出現腹瀉,糞便少量帶血。嚴重的患者可出現暗紅色或鮮血便,常有惡心、嘔吐和腹脹,同時伴有體溫和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的升高。腹部檢查,在病程早期或非壞疽型患者可聞及活躍的腸鳴音,病變部位的腹部有壓痛,直腸指診常可見指套上有血跡。

  2、在非壞疽型患者,缺血性結腸炎常為自限性,多數病人隨著側支循環供血的建立,腸黏膜水腫逐漸吸收,黏膜損傷修複,症狀在數天內好轉,腹痛、腹瀉和血便逐漸消失。如果腸壁缺血較重,潰瘍愈合需較長時間,腹痛消失後,腹瀉和便血可持續數周,但無加重趨勢。由於一過性缺血性結腸炎患者病程比較短,臨床表現比較輕,許多患者在發病時由於各種原因沒有行纖維結腸鏡檢查,誤診率很高,大部分患者是在回顧病史時,排除了其他結腸病變,例如感染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假膜性結腸炎、結腸憩室病後得以診斷的。

  3、壞疽型缺血性結腸炎患者大多為全身情況較差的老年,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腹主動脈手術後伴發缺血性結腸炎的患者也可為壞疽型。由於術後早期手術本身引起的臨床表現與缺血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難以鑒別,診斷困難,誤診率高,大部分壞疽型缺血性結腸炎起病急,腹痛劇烈,伴有嚴重的腹瀉、便血和嘔吐,由於毒素吸收和細菌感染,患者常伴有明顯的發熱和血白細胞計數增高,早期即可出現明顯的腹膜刺激征。病變廣泛的患者還可伴有明顯的麻痹性腸梗阻、結腸膨脹、腸腔內壓力增高、腸壁受壓,使結腸缺血進一步加重。同時,有效血容量的減少和毒素的吸收,可誘發休克,使腸壁的血供進一步障礙,發生腸壁壞死和穿孔,出現高熱、持續腹痛、休克等腹膜炎的表現。大部分壞疽型缺血性結腸炎患者的診斷是在因絞窄性腸梗阻或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時才明確診斷的。

  4、40%~50%的患者伴有腸腔狹窄造成的腸梗阻表現,梗阻大多為不完全性,部分患者於發病後早期出現,同時伴有危險的結腸炎的其他臨床表現,尤其是壞疽型結腸炎,需要與結腸腫瘤引起的結腸梗阻鑒別。大部分患者的梗阻發生於發病後2~4周,由於病變部位有纖維化和瘢痕形成,此時腹痛、腹瀉等臨床症狀已逐漸緩解,纖維結腸鏡檢查對鑒別診斷有很大幫助。

04缺血性結腸炎應該如何預防

  缺血性結腸炎如何預防?簡述如下:

  1、要飲食有規律,一日三餐做到定時定量,不過分饑餓,不暴飲暴食,這樣有利於腸道消化平衡,避免因無節製飲食而致腸道功能紊亂

  2、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膩為基本原則宜食健脾食品,如山藥、扁豆、蓮心、百合、紅棗少食冷飲,少食易脹氣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韭菜、洋蔥、大蒜、油炸食品、咖啡、碳酸飲料等

  3、少吃高脂食物,以免因為其難消化加重腸胃負擔,例如高脂的快餐

  4、避免過量飲酒

05缺血性結腸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本病的檢查在血常規中可見白細胞增高;便常規可見紅白細胞;結腸鏡檢查可見腸粘膜充血、水腫及褐色粘膜壞死結節;活檢見不同程度的粘膜下層壞死、出血和肉芽組織、纖維化或玻璃樣變等;早期鋇灌腸可見結腸輕度擴張,可有典型指壓征。具體如下。

 1、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的升高。

2、組織病理學檢查:肉眼見結腸黏膜淺表性壞死和潰瘍形成,或黏膜全層壞死,鏡檢可見黏膜下增生的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和巨噬細胞。

 3、直腸指診:常可見指套上有血跡。

4、X線平片:腹部平片可見結腸和小腸擴張,結腸袋紊亂,部分患者可有腸管的痙攣和狹窄;壞疽型缺血性結腸炎有時可見結腸穿孔引起的腹腔內遊離氣體以及由於腸壁進行性缺血、腸壁通透性升高引起的腸壁內氣體和門靜脈內氣體。

  5、鋇灌腸造影:該檢查可以對病變的程度,尤其病變的範圍有比較全麵的了解,但有引起結腸穿孔的危險,因此對病情嚴重、伴有大量便血以及懷疑有腸壞死的患者應慎用。

 6、纖維結腸鏡檢查:纖維結腸鏡檢查是診斷缺血性結腸炎最有效的檢查方式。當患者被懷疑有缺血性結腸炎,但不伴有腹膜炎體征,腹部X線平片沒有明顯結腸梗阻和結腸穿孔的影像表現時,應考慮行內鏡檢查。

  7、腸係膜動脈造影:由於大部分缺血性結腸炎患者的動脈阻塞部位在小動脈,腸係膜動脈造影檢查難以發現動脈阻塞的征象。另外,由於造影劑有可能引起進一步的血栓形成,應謹慎使用。

  8、CT掃描:部分患者可見到腸腔擴張、腸壁水腫引起的腸壁變厚等非特異性變化。

06缺血性結腸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缺血性結腸炎的食療方法簡述如下:

1、車前扁豆薏仁粥:車前草15g,淡竹葉、幹荷葉各9g,白扁豆、薏苡仁各30g,粳米60g。先將車前草、淡竹葉、幹荷葉加水煎,去渣濾汁,然後將白扁豆、粳米加水適量煮成粥,加入藥汁共煮成稀粥食用,1日分2次服食。本品清熱利濕解毒,可用於便泄如注或瀉而不爽,大便黃綠臭濁,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赤等。

2、豆蔻當歸煨烏雞:豆蔻、當歸各10g,蔥白、生薑、鹽適量,烏雞一隻,味精。烏雞洗淨,除去內髒,將豆寇、當歸、蔥白、生薑植入腹內放入沙鍋內,加清水燉熟爛,食時加適量鹽、味精。

07西醫治療缺血性結腸炎的常規方法

  缺血性結腸炎的治療方法簡述如下:

 一、治療原則

  治療時采取禁食,並保持中、高流量供氧;積極消除誘因及治療伴發病;擴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環,改善腸黏膜缺血狀況;使用抗生素;改善全身狀況,抗休克,補液及糾正心衰;伴發病與合並症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

  病理早期及時支持治療,包括禁食、補充血容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心輸出量,可選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嚴重患者如有腸穿孔或腹膜炎體征,及早行剖腹探查術。

  二、治療方法

  1、保守治療絕大多數局限於腸壁內的非壞疽型病變的發展具有自限性,可以逐漸被吸收。即使部分患者發生結腸狹窄,也大部分為不完全性腸梗阻,可以通過保守治療緩解。

  2、手術治療壞疽型缺血性結腸炎的病死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診斷和手術治療的及時與否、患者的全身情況以及並發症的發生情況。一旦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腎功能衰竭和持續性感染等嚴重並發症,病死率很高。手術治療大多僅限於缺血性結腸炎的壞疽型患者,一旦確診,應盡早手術。壞疽型缺血性結腸炎伴明顯結腸擴張的患者應考慮行全結腸切除。對於病情持續2周以上,雖經積極保守治療病情仍無明顯緩解的患者也應考慮手術治療。大部分缺血性結腸炎引起的結腸狹窄為不完全性結腸梗阻,因而一般可以避免手術。對伴有慢性結腸梗阻臨床症狀的患者,經積極保守治療不能緩解,或與結腸惡性腫瘤鑒別有困難者宜采取手術治療,切除狹窄腸段,以期吻合重建腸道的連續性。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