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類癌來源於腸壁腺泡的細胞,是一種能產生小分子多肽類或肽類激素的腫瘤,即APUD細胞瘤。類癌具有惡性腫瘤浸潤生長的特性。癌浸潤破壞黏膜層、肌層和漿膜層以及周圍脂肪結締組織,並能浸入淋巴管、血管引起遠處轉移。
小腸類癌除了其臨床表現外,還可引起其他疾病。腸梗阻、腸套疊、心內膜纖維化、哮喘等均是小腸類癌常見的並發症,應引起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視。
小腸類癌的臨床表現與一般小腸腫瘤相同。病人可全無症狀,或有不明顯的胃腸道症狀。由於黏膜潰瘍少見,故腸道出血極少。少數患者出現腸梗阻症狀。小腸類癌最常見的症狀為皮膚潮紅、腹瀉、喘息、右心瓣膜病及糙皮病等症狀。出現類癌綜合征往往提示有類癌的擴散,應予高度重視。
小腸類癌病人可全無症狀,或有不明顯的胃腸道症狀由於黏膜潰瘍少見,故腸道出血極少少數患者出現腸梗阻症狀目前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小腸類癌術前診斷不易。對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貧血、反複發作的腹痛,疑為小腸腫瘤時,應考慮該病的可能性。如伴有類癌綜合征的表現,更應警惕小腸類癌。對可疑病例,應酌情進行以下檢查:
1、尿液檢查
24小時尿5-HIAA測定如大於30mg/日,有重要意義。大於50mg/日時,基本可予定性診斷;
2、選擇性腸係膜上動脈造影
動脈造影可顯示腫瘤的大小、出血情況及病灶數量。
3、纖維小腸鏡檢查
腸鏡可直接觀察小腸有無出血及腫塊情況,並做活檢。
4、B超和CT檢查
B超和CT檢查對類癌出現肝轉移時較有診斷價值。
小腸類癌在飲食方麵,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
2、多吃含維生素A、C、E的食品,多吃綠色蔬菜和水果。
3、常吃含有能抑製致癌作用的食物,如苤藍、包心菜、胡蘿卜、油菜、蒜、植物油、魚等。
4、不吃鹽醃、煙熏、火烤和油炸的食物。
5、堅持低脂肪飲食,常吃些瘦肉、雞蛋及酸奶。
6、食物應保持新鮮,不吃發黴變質的飲食。
小腸類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手術治療
小腸類癌以手術為主。如能早期切除原發病灶,手術治療是最有效的方法。由於手術切除功能性類癌組織是解除類癌綜合征的最有效方法,所以即使疑有轉移,也應抓住手術機會,積極進行手術治療。
2、化學治療
類癌對化學藥物一般不敏感。對有肝髒等器官轉移者可試用化學療法。常用藥物有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阿黴素)、鏈佐星(鏈脲黴素)。
3、針對類癌綜合征的治療
針對類癌綜合征的治療的常用藥物有5-HT合成抑製劑、5-HT拮抗劑、激肽釋放酶抑製或對抗劑。
4、支持療法
治療時給予患者高營養、高熱量飲食,積極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貧血者可輸血。低血壓時應首先予以補充血容量,不用兒茶酚胺類治療。
5、對症治療
腹瀉、哮喘發作時可給予對症治療。發生心力衰竭者應洋地黃和利尿劑。
6、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對骨轉移所致的疼痛有效,總量約40~45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