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全腹>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簡介

相關問答

  在未明確病因前,大便性狀改變與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統稱為腹瀉病(diarrhealdisease)。腹瀉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組疾病,是兒童時期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全球大約每年至少10億人次發生腹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每天大約1萬人死於腹瀉。在我國,腹瀉病同樣是兒童的常見病,據有關資料,我國5歲以下兒童腹瀉病的年發病率為201%,平均每年每個兒童發病2.01次,其死亡率為0.51%。因此,對小兒腹瀉病的防治十分重要。引起病毒性腸炎最重要的病毒是輪狀病毒(rotavirus),其次是腺病毒,還有諾沃克病毒、腸道病毒、冠狀病毒、小圓病毒、星狀病毒等,但遠比輪狀病毒少。本節重點介紹輪狀病毒引起的腸炎。

【詳情】

01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1、發病原因:輪狀病毒是嬰幼兒秋冬季腹瀉的主要病原。病毒由內、外兩層衣殼及含11片段的雙股RNA核心組成。根據組成內層衣殼的主要蛋白質(VP6,即病毒6號蛋白)的抗原性不同,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及補體結合等試驗,可將病毒分為A、B、C、D、E等屬,引起嬰幼兒秋冬季腹瀉的輪狀病毒為A屬,成人輪狀病毒腹瀉為B屬;B及其他屬輪狀病毒與動物感染相關。輪狀病毒根據其外層衣殼蛋白VP4及VP7的不同抗原性。通過中和試驗,又可分為若幹血清型,引起嬰幼兒腹瀉屬1~4血清型;動物輪狀病毒僅限於3~7血清型。

2、發病機製:輪狀病毒主要侵犯十二指腸及空腸近端黏膜上皮細胞,使絨毛頂端上皮脫落,絨毛變短,脫落上皮被由隱窩新產生的上皮取代,這些新上皮細胞不夠成熟,缺乏雙糖酶。因此腹瀉發生機製與絨毛破壞影響吸收,雙糖酶缺乏及上皮細胞損傷,進入腸腔分泌有所增加有關。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腸上皮細胞膜上存在輪狀病毒受體,輪狀病毒外殼蛋白VP4是病毒感染細胞的吸附蛋白,通過與靶細胞受體結合而進入上皮細胞。病毒侵入腸道後,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絨毛頂端的柱狀上皮細胞內複製,使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微絨毛腫脹、不規則和變短。受累的腸黏膜上皮細胞脫落,固有層可見淋巴細胞浸潤。因此,小腸黏膜回吸收水分和電解質能力受損而形成腹瀉。另一方麵,繼發的雙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糖類消化不完全而積滯在腸腔內,並被細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鏈有機酸,使腸液的滲透壓增高,加重嘔吐和腹瀉。

02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常並發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個別可因高熱引起驚厥:

 1、鈉鹽:(NaCl,NaHCO3)是決定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是無機鹽,因此血清鈉濃度是決定血漿滲透壓高低的主要因素,由於水,鈉缺失的比例不同導致不同的血漿鈉濃度變化和滲透壓變化。脫水時,臨床上常根據血清鈉濃度的高低將脫水分為3種類型:等滲性脫水,低滲性脫水和高滲性脫水。

  2、酸中毒:內分泌科疾病,體內血液和組織中酸性物質的堆積,其本質是血液中氫離子濃度上升、pH值下降。

 3、電解質紊亂常見症狀:疲勞,肌肉抽筋,虛弱,煩躁不安,惡心,眩暈,意識混亂,昏厥,易怒,嘔吐,口幹。撒尿少是其中一個最常見的電解質紊亂症狀。患者可能7-8個小時以上沒有排尿的意識。此外,以下是嚴重電解質失衡可以觀察到的症狀:,昏迷,心率慢,癲癇發作,心悸,低血壓,肢體缺乏協調。

03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有哪些典型症狀

  多發於秋冬季,多見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潛伏期36~72h,典型病兒常伴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發熱,可達39~40℃,病初1~2天嘔吐,可先於腹瀉出現,腹瀉為水樣便,如蛋花湯樣,無膿血,每天約3~10次,由於吐,瀉,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病兒糞便中電解質濃度顯著低於細菌性腸炎,如霍亂,致病性大腸埃希菌等;且多數為急性失水,故多引起等滲或等滲偏高脫水,本病自然病程3~8天,平均5天左右。

04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應該如何預防

  輪狀病毒疫苗已在研製中,尚未達普遍推廣階段:

  1、維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

  2、處理食物或進食前,如廁後須洗手

  3、清理嘔吐物、糞便及尿片時須戴上手套,並須再徹底洗淨雙手

  4、清潔及消毒受汙染的物品及表麵

  5、學童如出現嘔吐或腹瀉現象,應盡早求診,休息和勿上學

05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糞便鏡檢白細胞0~3/HP,細菌培養無致病菌,病原學診斷最初通過電鏡,免疫電鏡從十二指腸引流液及糞便中直接看到輪狀病毒顆粒獲診斷,但不適於臨床常規應用,目前多采用免疫學或核酸方法來檢測糞便中抗原,一般4h即可出結果,國內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及提取糞便中病毒RNA,作核酸凝膠電泳(PAGE)開展較普遍,輪狀病毒PAGE可見11條RNA片段,集成4組,各含4-2-3-2條片段為其特征,又可根據其最後二片段相距遠近,分為長,短兩型,目前已開展斑點雜交,寡核苷酸及聚合酶鏈反應(PCR)等方法檢測A屬輪狀病毒外層衣殼的VP7蛋白分子來診斷輪狀病毒感染及其血清分型。

  2、此法特異性強,敏感性高,但僅能在一些科研單位進行,近年輪狀病毒組織培養,亦已在經胰蛋白酶處理的Mal04細胞株上獲得成功,一般不須做特殊輔助檢查,必要時做胸片和心電圖檢查,以明確肺部有無病變,有電解質紊亂如低鉀血症時,心電圖檢查S-T段降低,T波低平,雙相,最後倒置,出現u波並漸增高,常超過同導聯的T波,或T波與u波相連呈駝峰樣。

06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一、宜

  1、飲食宜清淡。

  2、食物中注意糖、脂肪、蛋白質的比例,注意維生素等身體必需營養素的含量。

  二、忌

  1、忌飲食無規律。

  2、忌不潔飲食:尤其是夏季,生吃瓜果要洗淨,不要吃變質食品。放在冰箱內的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後再吃,如發現變質,要堅決扔掉,禁止食用。

  3、忌過冷、熱、硬食物:如,過涼、過熱的食物和飲料。

  4、禁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濃茶、咖啡、可可等食品或飲料。

07西醫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常規方法

  治療本病無特異治療,主要采用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對症治療。輕者可口服補液鹽,重者可用靜脈補液糾正。曾報告中草藥馬蹄香治療有效,也曾用幹擾素治療,認為可縮短病程。但尚需更多重複試驗加以證實。人乳和其他來源的特異性抗病毒抗體能減少病毒排泄的量和疾病的嚴重程度。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