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全腹>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簡介

相關問答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為病因不明、主要發生在結腸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以結腸黏膜潰瘍、糜爛為主要病理改變,以血性黏液便、腹痛、腹瀉為主要症狀,多數病程緩慢,有反複發作的趨勢。

【詳情】

01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較一致的觀點認為,在本病的發病中,既有免疫因素,又有遺傳因素存在,而其他各種因素多是誘發因素,可能有以下多種原因:

1、自身免疫原因:潰瘍性結腸炎常並發自身免疫性溶血,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橋本病,虹膜炎等,且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或其他免疫抑製劑治療有效,因此考慮本病可能為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2、感染原因:一些患兒用抗生素治療有效。

3、飲食過敏原因:某些食物可使病變複發,去除這些飲食後使病情可緩解。

 4、遺傳原因:患者家族中有15%~30%發病者。

 5、精神因素:臨床多發現有些患兒伴有焦慮,緊張,多疑以及自主神經紊亂的表現,精神治療可收到一定效果。

02小兒潰瘍性結腸炎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並發症分為腸道並發症和腸道外並發症,具體如下:

 一、腸道並發症

  1、急性暴發型潰瘍結腸炎:可出現急性結腸擴張和潰瘍穿孔;,下消化道出血,結腸假性息肉,呈多發,大小不等,有時呈鵝卵石樣,結腸狹窄多見於直腸和橫結腸,也可見於其他部位。

  2、中毒性巨結腸(toxicmegacolon):是一種嚴重的並發症,發生率1.6%~2.5%,病死率13%~50%,多見於急性暴發型和重型患者,誘因多與服用過多抗膽堿藥物,低鉀,鋇劑灌腸有關,結腸病變廣泛嚴重,累及腸道肌層及肌間神經叢,使腸管擴張不能收縮,腸腔直徑可達10cm以上,中毒症狀明顯,出現腹脹,腹部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明顯升高,X射線平片可見結腸擴大,結腸袋形消失,由於腸道擴張,可發生缺血,壞死,造成急性腸穿孔(acuteintestinalperforation)。

  3、結腸穿孔(intestinalperforation)及直腸大出血:發生率在1%左右,病死率在40%~50%,因為中毒性巨結腸擴張的基礎上發生。

  4、息肉(polyp):為晚期並發症,發生率9.7%~39%,由炎症所致,一般為結腸假性息肉(pseudo-polyp)。

  5、癌變(canceration):晚期可發生癌變,發生率5%~10%,病變主要發生在重型患者,病變累及全結腸和病程漫長的患者,癌變在兒童病例中較少,病程越長癌變傾向越高,發病後第1個10年癌變率約為3%,以後每年遞增0.5%~1.0%,第2個10年可達10%~20%,故患兒應1年行一次結腸鏡檢查,晚期並發症尚有肛周感染,肛瘺等。

二、腸道外並發症

  1、關節受累:潰瘍性結腸炎中關節受累約25%,表現為非致畸形性遊走性急性關節炎,如腫脹,疼痛;同時受累可以是1個或多個關節,各個關節均可侵犯,但以膝,踝和腕關節多見。

  2、皮膚損害:較常見,嚴重的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約15%有皮膚損害,結節性紅斑較常見,且愈後不留瘢痕;壞疽性膿皮病為潰瘍性損害,常見於軀幹部,愈後留有瘢痕,在疾病的活動期,其發生率為5%~10%,但可治愈。

  3、大出血(massivehemorrhage):發生率為1.1%~4.0%,發生原因是潰瘍累及大的血管發生出血,及低凝血酶原血症(hypoprothrombinemia)。

03小兒潰瘍性結腸炎有哪些典型症狀

  起病多數緩慢,病程可為持續性,常有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起病急驟者占5%,病情發展快,全身中毒症狀明顯,並發症多見,病死率高。緩解期病情亦可突然加劇。精神刺激、疲勞、腸道炎症、飲食失調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一、消化係統表現

  1、腹瀉(diarrhea):腹瀉程度輕重不一,輕者每天排便3~4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重者排便頻繁,可每1~2小時1次。病初為稀便,4~6次/d,進行性加重,排黏液血便、血便、水樣便、稀爛便和膿便。尤其是黏液血便幾乎成為本病所有活動期患者的必有症狀。常見裏急後重。急性發病者開始即為血便伴腹痛、嘔吐、發熱及其他中毒症狀。

  2、腹痛(abdominalpain):輕型及緩解期患者可無腹痛。腹痛一般為輕、中度,常局限於左下腹或下腹,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後緩解的規律。

  3、其他症狀:常有腹脹。嚴重者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症狀。

  4、體征:輕型者除左下腹有輕壓痛外,多無其他體征。重型和暴發型者可有腹脹、腹肌緊張、腹部壓痛或反跳痛。部分病人可觸及痙攣或腸壁增厚的乙狀結腸或降結腸。

 二、全身表現

  輕者常不明顯。重者可有發熱、水電解質紊亂;病兒由於長期腹瀉、便血、食欲不振、心率增快、衰弱、精神萎靡,久之即出現體重減輕、低蛋白血症、貧血和營養不良等表現。約有3%的患者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如抑鬱、焦慮、失眠等;重症病例亦可伴有生長發育障礙、青春發育延遲。部分病兒伴有精神、心理及情緒異常。

 三、腸道外症狀

  25%病兒可伴有關節炎,以四肢及脊柱為主,關節症狀有時發生在腹瀉之前。10%的病兒發生皮膚病變,如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病等。2%可伴有視網膜炎、口腔潰瘍等。

04小兒潰瘍性結腸炎應該如何預防

  目前尚無確切預防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措施,應合理飲食,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避免精神緊張,防治營養缺乏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等

05小兒潰瘍性結腸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檢查有血液常規檢查、免疫功能檢查、糞便檢查、鋇灌腸檢查和乙狀結腸鏡檢查,其中鋇灌腸及乙狀結腸鏡檢是有價值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方法。

一、血液常規檢查

  可有白細胞計數升高、貧血、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可作為病情演變的指標)。嚴重者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因子Ⅷ活性增加,血清鉀、鈉、氯降低,血漿蛋白降低。重症患者α2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反而降低,而緩解期患者α2球蛋白增加是病情複發的先兆。

 二、免疫功能檢查

  1、體液免疫:本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常有升高,IgM明顯增多,IgG與IgA在血清中以及腸黏膜間質和腺腔內亦增多。在血清中還可找到多種非特異性的抗結腸抗體。

  2、細胞免疫:本病患者的周圍血中T淋巴細胞數和比率、淋巴細胞轉換率、白細胞及吞噬細胞遊走阻斷試驗均有降低,說明本病的發生與細胞免疫功能下降有關。活動期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測定Th/Ts比值顯著增高,主要原因是Ts細胞數量減少。

  3、免疫複合物:本病患者的結腸黏膜固有膜中有IgG、補體和纖維蛋白原沉積的免疫複合物存在。

三、糞便檢查

  常有黏液血便。鏡檢見紅細胞、白細胞、吞噬細胞,反複檢查均無特異病原體發現。

四、鋇灌腸檢查

  主要是用來診斷結腸病變的一種方法,即從肛門插進一個肛管、灌入鋇劑再通過X線檢查,診斷結腸腫瘤、息肉、炎症、結核、腸梗阻等病變。

 五、乙狀結腸鏡檢查

  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檢查方法,可發現直腸指檢無法摸到的位置較高的腫塊,同時對可疑病變取組織活檢,明確性質。故乙狀結腸鏡檢查可用於診斷,又可作為治療儀器,對預防及早期發現直腸和乙狀結腸癌有著重要的意義。乙狀結腸鏡檢查術,用於檢查直腸和乙狀結腸的炎症、潰瘍、息肉、腫瘤、寄生蟲所致的病變以及不明原因的腹瀉。可用於檢查時取活組織標本。

06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飲食上要攝入高熱量、高營養、少纖維、少刺激、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補充體內缺乏的營養物質。對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蝦、鱉、花生等應避免食用。牛奶可導致腹瀉加重,應避免服用牛奶及奶製品,忌食辣椒、冰凍、生冷食物。

07西醫治療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規方法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組方為大黃、土茯苓、黃柏各10克,黃連、白芍、白芨、烏梅各15克,白頭翁、苦參各25克,丹參20克,雲南白藥1克。該方藥每日1劑,加水500毫升浸泡兩小時,文火煎兩次,每次30分鍾,合並兩次藥液再煎至約120毫升,放置沉澱去渣約剩80毫升備用。

  直腸給藥方法是藥液用前加溫至38℃~39℃。在患兒晚睡前,讓其排空大便,取頭低臀高左側臥位,臀部抬高10厘米,將18號導尿管從肛門輕輕插入約15厘米,藥液灌腸完成後,讓患兒繼續保持原體位30分鍾。如果病變是在乙狀結腸或以上者,灌腸完成後,患兒改為胸膝臥位15分鍾,使藥液到達整個結腸保留4小時以上。如果患兒灌腸後藥液很快排出,過半小時應再灌腸1次。此治療每晚1次,30次為1個療程,休息兩天後開始第2療程,患兒至少要做兩個療程的治療。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