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性內耳損傷在潛水員作業中發生率為1%。一般潛入水下每沉10m即增加一個大氣壓的水壓,相當於施加人體17~18Mg的壓力,如果變換壓力過快或咽鼓管功能失調,便可發病。
潛水性內耳損傷可伴有化膿性感染,從而引起各種並發症。感染途徑主要是直接侵蝕破壞骨質。按並發症的部位可分為顱外、顳骨內和顱內3類。顱外和顳骨內並發症常見的有耳後骨膜下膿腫、迷路炎和麵癱等;顱內並發症常見的有腦膜炎、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腦膿腫等。3類並發症中以顱內並發症最為危重,死亡率高,是耳鼻喉科急重症之一。
因咽鼓管功能障礙,不能自動調節鼓室內氣壓,潛水後上升水麵產生相對高壓狀態,而引起內爆性損傷,如聽骨移位、窗膜破裂、單純鐙骨移動。重者可造成永久性耳聾。潛水員上升或下降均可造成氣壓改變性眩暈,如重新返回到原來水位症狀即可消失,無永久性損害。
在潛入深水150m以下時,用氦氧混合氣吸入,因壓力急增可出現頭暈、震顫和精神運動性障礙,減壓後又可很快恢複正常。在穩定的深層潛水中可出現突然單側前庭功能衰竭。沉箱和頭盔內通風或壓縮氣體產生的噪音高達100~120dB,可造成噪音性內耳損害。
潛水員在潛水時必須吸入壓縮性空氣,以調節鼓室和鼻腔的內外壓力深潛作業,注意做好防護措施,上浮過程中,注意速度緩慢,逐漸減壓,以免導致內耳膜迷路積水此外,鼓膜穿孔或咽鼓管功能不良者,忌做潛水作業
多普勒(Doppler)氣泡檢測儀能在心前區大血管內發現流動氣泡,稱為“超聲監視”。磁共振檢查可見到脊髓損害的部位。對減壓性骨壞死的常規診斷用X線片檢查。
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和營養豐富,注意膳食平衡,多吃高蛋白、高纖維素和維生素類食物,多吃冬瓜、西瓜等具有利尿作用的瓜果,這樣有利於病情的緩解。
潛水性內耳損傷在治療方麵應注意以下兩點:
1、患者出現症狀後,應立即進行再加壓或回到原來水位壓力,待症狀消失後再緩慢減壓。
2、患者在發生頭暈、耳鳴時應取頭高位,進行加壓氧氣吸入,亦可用安定以減輕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