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由動脈硬化、創傷、細菌感染、梅毒或先天性動脈囊性中層壞死所引起的動脈壁損害變薄,在血流壓力作用下逐漸膨大擴張,形成動脈瘤。頸動脈瘤可發生在經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及其分支。由頸動脈硬化所致者,多發生在雙側頸動脈分叉處,又創傷所致者多位於頸內動脈,經外動脈較少見。
頸動脈瘤除瘤體堵塞血管,或血栓脫落引起腦梗死,影響腦供血外,更為嚴重的並發症是瘤體增大破裂,引起致死性大出血,故頸動脈瘤一旦確診,宜盡快手術。
頸動脈瘤被分層的血栓堵塞,搏動減弱或消失。發生在頸總動脈、經內動脈的動脈可影響腦部供血,瘤體內血栓脫落可引起腦梗死,病人可出現成的腦缺血症狀,如頭痛、頭昏、失語、耳鳴、記憶力下降、半身不遂、運動失調、視力模糊等。瘤體增大壓迫神經、喉、氣管、食管,可出現腦神經癱瘓、Horner征、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
頸動脈瘤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應積極預防但是,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故早發現、早治療對本病的治療有重要意義患者應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做好檢查,及早治療
腫塊位於頸側部,有明顯搏動及收縮期雜音,壓迫腫塊近心端動脈時,搏動減弱或消失,即可作出診斷。但遇腫塊搏動及雜音不明顯者,診斷較困難。DSA檢查對確定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動脈瘤形成的原因不同,DSA顯影也略有不同,先天性動脈瘤,瘤體一般較小,自綠豆到黃豆大小,呈囊狀,有蒂與動脈幹連接;動脈硬化形成的動脈瘤可見到瘤動脈纖細彎曲,動脈腔變窄或粗細不均,瘤體呈梭形;外傷性動脈瘤為囊性或多房性構成。近年來應用磁共振血管顯影(MRA)診斷動脈瘤的價值日益受到重視。MRA是一種無創性檢查方法,病人可免於動脈或靜脈穿刺之苦,診斷動脈瘤較DSA更具優勢。
頸動脈瘤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頸動脈瘤除瘤體堵塞血管,或血栓脫落引起腦梗死,影響腦供血外,更為嚴重的並發症是瘤體增大破裂,引起致死性大出血,故頸動脈瘤一旦確診,宜盡快手術。根據瘤體大小及部位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
1、較小囊性動脈瘤
遊離瘤體,於頸部放置鉗子,切除瘤體,縫合。梭形動脈瘤,可切除動脈瘤及病變動脈後,作動脈端吻合,必要時用人工血管或同種動脈替換切除的動脈。
2、夾層動脈瘤
切除病變動脈,用人造血管重建血流通道。對於高齡、嚴重心血管疾病無法耐受手術者,可行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