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骨關節炎病因不清,有關因素有:
1、年齡
人體於20歲開始出現退變過程,不過直到中年之前並不明顯,50-65歲時約85%X線檢查可發現骨關節的改變。
2、性別
患病男、女相等。直到54歲之前,男、女患病表現形式相似。其後,女性退變進程比男性更嚴重更廣泛。
3、遺傳性
流行病研究顯示骨性關節炎是一種由遺傳性代謝異常引起的一種全身性改變的關節表現。
4、肥胖
退變性關節病在肥胖人發病率增加一倍,主要累及持重關節。肥胖男性退變性關節病表現女性多見的全身性改變。
5、病變範圍
人與人、關節與關節退變表現不同。而且,由人群的檢查發現有幾種類型。
6、誘發因素(Incitingfactors)
炎症過程、代謝疾患、生物力學因素、激素作用、化學損傷、反複的關節內出血、年齡老化的改變。
膝內翻:主要是大小腿骨,在膝關節處形成了一個不正常的內翻夾角,這樣看起來就好像是腿彎了,但實際上未必是腿骨本身是正常的。膝內翻的人,平時站立和走路時,都是腿外側肌肉用力,內側用不上力。因此腿部肌肉發育不勻稱,往往外側肌肉多,內側肌肉少。這樣,形成的腿部肌肉輪廓線就是彎曲的,看起來好像骨頭彎曲了。並且,由於腿內側肌肉少,會導致雙腿間的縫隙別大。外側肌肉多,就顯得胯寬,下肢臃腫、腿短,上下不協調。
退變性關節病可發於全身各關節,但好發於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及手指關節等部位。尤以膝、髖關節病變為多。
幾乎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隨病程緩慢進展。主要表現關節開始活動時疼痛明顯,稍活動後疼痛減輕,然而負重和關節活動過多時,疼痛又會加重,這是骨關節病的特點。有時疼痛可呈放射性,如髖關節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內側,膝關節附近。早期可見關節僵硬,如膝關節長時間處於某一體位時,自覺活動不利,起動困難,後逐漸出現關節不穩,關節屈伸活動範圍減少及步行能力下降,尤以上下台階,下蹲,跑,跳等能力下降更加明顯。有些骨關節病晚期病人還可能出現一些下肢畸形,以膝內翻最常見,即俗稱的“羅圈腿”。
本病好發於中老年朋友負重大關節,故對於中老年應做好:
1、控製體重或減肥:肥胖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故中老年朋友應控製體重,防止肥胖一旦超過標準體重,那麼毫無疑問,減肥最重要體重下降後能夠防止或減輕關節的損害,並能減輕患病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有助於本病的治療
2、避免長時間站立及長距離行走:因為他們會增加關節承受力及加速關節退變
3、及時和妥善治療關節外傷、感染、代謝異常、骨質疏鬆等原發病
4、補鈣:應以食補為基礎,要注意營養的平衡,多食奶製品(如鮮奶、酸奶、奶酪)、豆製品(如豆漿、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金針菜、胡蘿卜、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帶、魚、蝦等海鮮類同時應多見陽光及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吸收必要時,適量補充鈣劑,如葡萄糖酸鈣、巨能鈣是臨床常用物美價廉的補鈣品但應注意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補鈣
5、堅持適量體育鍛煉,防止骨質疏鬆:有規律的運動能夠通過加強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支持作用而有助於保護關節,預防骨關節病的發生
6、注意關節保暖:這一點對於預防骨關節病也很重要關節受涼常誘發本病的發生
1、實驗室檢查
血沉、血球計數、血生化正常,熱凝集試驗陽性。10%-30%患者甲狀腺外形顯示功能減退。可用滑液檢查進行退變性關節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鑒別,當急性炎症反應,關節蓄積大量液體時,關節液檢查與正常滑液相同。此時,關節液清亮透明微黃、粘性,不形成凝塊。細胞計數正常60-3000,主要由單核細胞構成。糖濃度與血相同,蛋白含量不超過5.5g/100mL。相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滑液在靜置情況下是稀薄、混濁和有凝塊的液體。Ropes試驗陽性,而骨性關節炎卻是陰性。細胞計數常增高3000以上,主要是多形核細胞,滑液總蛋白常常在8g以上,球蛋白濃度往往等於或超過白蛋白。當骨性關節炎合並類風濕性關節炎時,滑液可具有兩種疾病的表現。因此,雖然滑液有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殊表現,但是患骨性關節炎並不能除外,因此僅由關節滑液隻能確診主要病因。另外,滑液有骨性關節炎特點時,也可能類風濕性關節炎處於靜止期。一旦懷疑上述兩種疾病都存在,必須進行反複的滑液檢查。
2、X線檢查
骨性關節炎早期X線檢查正常。稍後逐漸出現關節間隙狹窄,反映覆蓋在皮質上的關節軟骨層變薄。最後,骨性關節病進行性發展,關節間隙明顯變窄,關節緣變銳,於邊緣出現骨刺或骨贅(osteophyte)形成,軟骨下骨增厚和硬化,於軟骨下骨受壓最大部位發生骨囊腫。X線拍片陰性並不能排除骨性關節炎。相反,X線檢查有典型表現,也不能肯定是原發性骨性關節炎。退變性改變常常同時存在其他疾病,痛風、感染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值得注意。
骨關節病患者應注意補鈣,以食補為基礎,要注意營養的平衡,多食奶製品(如鮮奶、酸奶、奶酪)、豆製品(如豆漿、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金針菜、胡蘿卜、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帶、魚、蝦等海鮮類。同時應多見陽光及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吸收。必要時適量補充鈣劑,如葡萄糖酸鈣。但應注意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補鈣。
退行性關節炎,在目前尚無特效療法,但若經過適當的治療,疼痛還是可以減輕的。當急性發作時,應短期休息。並可用夾板或石膏作暫時固定。急性發作後,可進行適當的活動和有計劃的功能鍛煉,比如專業的關節康複體操等。
老年適當地鍛煉,可加強關節的穩定性,減慢退行性變化的發生。不過要注意避免過度活動和慢性損傷。各種透熱療法和手法按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