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中醫內科> 肝胃不和

肝胃不和簡介

相關問答

  肝胃不和,中醫名詞,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現的征候。主要表現為脘脅脹悶痛、噯氣、嘈雜吞酸、急躁易怒、舌紅苔薄黃及脈弦數。

【詳情】

01肝胃不和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引起肝胃不和的原因一般分為幾種,分別是環境因素、外界因素及其他因素。

  1、環境因素

  情誌不遂,氣鬱化火。特殊情況下因寒邪入侵肝胃,擾亂肝胃正常功能所致,是肝失疏泄而引起胃失和降的證候。以胸脅、胃脘脹痛或竄痛,呃逆、噯氣為審證要點。

  2、外界因素

  本證又稱肝氣犯胃證、肝胃氣滯證,可導致擾亂肝胃正常功能,多因情誌不舒,肝失疏泄而引起。

  3、其他因素

  有些其他的因素也會引起肝胃不和。

02肝胃不和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長期的脾胃不和,患者會出現許多胃部並發症,如胃出血、胃潰瘍及貧血等疾病。

  1、胃出血

  慢性胃炎出血並不少見:粘膜萎縮變薄、血管顯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爛出血以黑便為主要表現,若出血量大時可突然吐血,重者頭暈、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2、貧血

  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後伴有兩種貧血,分別是巨幼紅細胞貧血及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貧血,即惡性貧血,患者具有貧血表現,頭暈、乏力、心悸、麵色蒼白;缺鐵性貧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飯少,營養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導致的。

  3、胃潰瘍

  胃潰瘍與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同在,存在明顯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縮變薄,並發糜爛、潰瘍,應及時進行胃鏡檢查,以免延誤診治。

03肝胃不和有哪些典型症狀

  肝胃不和多為寒邪入侵肝胃,肝失疏泄而引起胃失和降的證候。本證屬實證,病位在肝、胃。

  ①胸脅胃脘脹痛或竄痛:肝失疏泄,肝胃氣滯。

  ②呃逆噯氣,吞酸嘈雜:肝胃氣滯,氣鬱化火,胃失和降。

  ③煩躁易怒:氣鬱化火,肝失柔順。

  ④舌紅苔薄黃,脈弦或帶數:氣鬱化火之征。

  ⑤巔頂疼痛,遇寒則甚,得溫痛減:寒邪內犯肝胃,陰寒之氣循經上逆。

  ⑥形寒肢冷:寒邪入侵肝胃,損傷陽氣。

  ⑦嘔吐涎沫:寒邪內犯肝胃,損傷中陽,水津不化,氣機上逆。

  ⑧舌淡苔白滑,脈沉弦緊:寒邪內盛之象。

04肝胃不和應該如何預防

  肝胃不和的預防要注意日常行為習慣及飲食,特別是節假日親朋好友相聚時,切記暴飲暴食

  1、多喝熱水,不要吃辛辣的食物,每天要作息規律,少吃多餐,切忌暴飲暴食,規律飲食,少食多餐

  2、調整情誌,使心情舒暢,情緒穩定,以減少肝胃不適的誘發因素

  3、慎起居,適寒溫,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4、遠離化學刺激如口服某些藥物如水楊酸鹽類、利血平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大量飲用烈性酒、濃茶、咖啡等,均可刺激損傷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出血、糜爛,而致脾胃不和及胃炎的發生

05肝胃不和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肝胃不和患者應做纖維胃鏡、上消化道X線、胃液分析等的檢查。①胸脅胃脘脹痛或竄痛:肝失疏泄,肝胃氣滯。 ②呃逆噯氣,吞酸症狀典型。

06肝胃不和病人的飲食宜忌

  肝胃不和患者宜吃比較溫和的食物,如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藥蛋)、紅薯(甘薯、地瓜、番薯)、香菇、山藥、栗子、紅棗(大棗)、雞肉、兔肉、豬肚(豬胃)、牛肚(牛百葉)、羊肚(羊胃)、牛肉、桂魚、泥鰍、糯米、扁豆、豇豆、蜂蜜等。平時多喝熱水,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少吃多餐,切忌暴飲暴食,規律飲食,少食多餐。

07西醫治療肝胃不和的常規方法

  肝胃不和是肝胃同病、氣機失常,故本證治療的關鍵是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由於情誌異常是本證發生的重要誘因,所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情誌護理。若嘔吐甚者,津液耗損,要注意顧護胃陰。

 1、治療法則

  疏肝解鬱,理氣和胃。

 2、內服方藥

  可選用方藥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若胃脘痛甚者,加玄胡、木香、川楝;若噯氣頻作,加旋複花、沉香;若肝鬱化熱而見泛酸嘈雜者,加左金丸;若氣滯血瘀而見刺痛拒按者,加蒲黃、五靈脂、丹參;若氣鬱痰阻者,加旋複花、代赭石、生薑;若兼口苦,便秘者,加大黃、枳實;若氣鬱化火傷津之幹嘔,舌紅少津者,加麥冬、太子參。

  3、外敷藥物

  生薑、胡椒適量研末,酒調,外敷臍、腹部,適用於胃脘痛甚者。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