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骨骼>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簡介

相關問答

  脊柱骨折多由間接外力引起,為由高處跌落時臀部或足著地,衝擊性外力向上傳至胸腰段發生骨折;少數由直接外力引起,如房子倒塌壓傷、汽車壓撞傷;病情嚴重者可致截癱,甚至危及生命;治療不當的單純壓縮骨折,亦可遺留慢性腰痛。

【詳情】

01脊柱骨折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脊柱骨折多由間接外力引起,有如下幾種情況:

  1、從高空摔下,臀或四肢先著地者。

  2、重物從高空直接砸壓在頭或肩部者。

  3、暴力直接衝擊在脊柱上者。

  4、正處於弓腰弓背時受到擠壓力。

02脊柱骨折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1、單癱:較常見於大腦中動脈病變,如腦出血、腦梗死、腦血管狹窄、腦外傷等影響皮質運動區。

  2、偏癱:常見於腦動脈出血或閉塞、腦膿腫、脫髓鞘病以及腦膠質瘤等。

  3、交叉性癱瘓:常見於腦幹病變,常見於腦幹血管病變、炎症、腫瘤、外傷等。

  4、截癱:常見於脊髓感染、外傷、壓迫、脫髓鞘改變等。

  5、周圍神經性癱瘓:常見於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單神經炎,多發性神經炎、感染、中毒,血管病變腫瘤及全身性疾病等。

03脊柱骨折有哪些典型症狀

  脊柱骨折的症狀表現如下:

  1、有嚴重外傷病史,如高空墜落,重物撞擊腰背部,塌方事件被泥土、礦石掩埋等。

  2、胸腰椎損傷後,主要症狀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難,腹膜後血腫刺激了腹腔神經節,使腸蠕動減慢,常出現腹痛、腹脹甚至出現腸麻痹症狀。

  3、背腰部的脊椎有壓痛、腫脹,或有隆起、畸形。雙下肢有麻木,活動無力或不能活動。

  4、可有不全或完全癱瘓的表現。如感覺、運動功能喪失、大小便障礙等。

04脊柱骨折應該如何預防

  在生產和生活中注意安全,盡量避免外傷防止高處跌落時臀部或足著地導致衝擊性外力向上傳至胸腰段發生脊柱骨折

05脊柱骨折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一、脊柱骨折檢查的方法

  1、檢查時要詳細詢問病史、受傷方式、受傷時姿勢、傷後有無感覺及運動障礙。

  2、注意多發傷,多發傷病例往往合並有顱腦、胸、腹髒器的損傷,要先處理緊急情況,搶救生命。

  3、檢查脊柱時暴露麵應足夠,必須用手指從上至下逐個按壓棘突,如發現位於中線部位的局部腫脹和明顯的局部壓痛,提示後柱已有損傷,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可摸到後突畸形。檢查有無脊髓或馬尾神經損傷的表現,如有神經損傷表現,應立即告訴家屬或陪伴者,並及時記載在病史卡上。

  4、影像學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缺點損傷部位、類型和移位情況,X線攝片是首選的檢查方法。老年感覺遲鈍,胸腰段脊柱骨折往往主訴為腰痛,單純腰椎攝片會遺漏下胸椎骨折,因此必須注明攝片部位包括下胸椎(T10—12)在內,通常要拍攝正側位兩張片子,必要時加拍斜位片,在斜位片上則可以看到有無椎弓峽部骨折。由於頸椎前方半頭尾是一種隱匿性損傷,沒有明顯的骨折,普通的X線攝片檢查時很容易疏忽掉而難以診斷。

 二、影像學檢查四種特征性X線表現

  1、棘突間間隙增寬。

  2、脊椎間半脫位。

  3、脊椎旁肌痙攣使頸椎喪失了正常的前凸弧,上述各種表現在屈曲位攝片時更為明顯。

  4、下一節椎體前上方有微小突起,表示有輕微的脊椎壓縮性骨折。X線檢查有其局限性,它不能顯示出椎管內受壓情況,凡有中柱損傷或有神經症狀者均須作CT檢查。CT檢查可以顯示出椎體的骨折情況,還可顯示出有無碎骨片突出於椎管內,並可計算出椎管的前後徑與橫徑損失了多少,CT片不能顯示出脊髓損傷情況,為此必要時應作MRI檢查,在MRI片上可以看到椎體骨折出血所致的信號改變和前方的血腫,還可看到因脊髓損傷所表現出的異常高信號。

06脊柱骨折病人的飲食宜忌

  脊柱骨折不要多吃肉骨頭,因為收縮的骨再生主要依靠骨膜、骨髓作用在增生骨膠原情況下才能充分發揮。肉骨頭的成分是鈣和磷,而攝入大量的鈣和磷反而會阻礙骨折的早期愈合。要想早期愈合除看醫生外,還應適當補充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等。

  多飲水並常吃半流質食物,癱瘓病人常有怕尿多而盡量少飲水的心理,這對病人是不利的,癱瘓病人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病人清晨飲1-2杯淡鹽水可預防便秘。應供給營養豐富和易消化的食品,必須滿足蛋白質、無機鹽和總熱能的供給,忌濃茶、酒類、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07西醫治療脊柱骨折的常規方法

(一)胸腰椎骨折的治療

  1、單純性壓縮性骨折的治療。

  (1)椎體壓縮不到1/5者,或年老體弱不能耐受複位及固定者可仰臥於硬板床上,骨折部位墊厚枕,使脊柱過伸,同時囑傷員3日後開始腰背部肌鍛煉,開始時臀部左右移動,接著作背伸動作,使臀部離開床麵,隨著背肌力量的增加,臀部離開床麵的高度逐日增加,3個月後骨折基本愈合,第3個月內可以下地少許活動,但仍以臥床休息為主,3個月後逐漸增加下地活動時間。

  (2)椎體壓縮高度超過1/5的青少年及中年傷者,采用兩座法過仰複位,在給予鎮痛劑或局部麻醉後,用兩張桌子,一張較另一張高約25—30cm左右,桌橫放一軟枕,傷員俯臥,頭端置高桌側,兩手抓住桌邊,兩大腿放在低桌上,注意胸骨柄和恥骨聯合處必須露出,一助手把住傷員兩側腋部,另一手握住雙側小腿,以防止傷員墜落,利用懸垂之體重約10分鍾後,即可逐漸複位,複位者一手托住髂脊,另一手捫摸有突的棘突,觀察是否已複位,如果仍有後突,術者可用手掌施力於後突的棘突處,使皺褶的前縱韌帶繃緊,壓縮的前半部椎體得以複位,棘突重新互相靠攏和後突的消失,提示壓縮的椎體已複位,複位後即在此位置包過伸位石膏背心,也可先上石膏後殼,幹硬後傷員仰臥在石膏後殼上,包成完整的石膏背心。石膏幹透後,鼓勵傷員起床活動,固定時間約3個月,在固定期間,堅持每天作背肌鍛煉,並逐日增加鍛煉時間。也可以采用雙踝懸吊法,局部麻醉後將傷員移向手術台之一端,使其頸部位於台之邊緣,傷員俯臥,用雙手拉住一靠背椅的靠背,靠背架上有襯墊,傷員的額部托在襯墊上,在踝關節部包棉墊,然後在踝部套上牽引帶,利用滑輪裝置將雙下肢逐漸拉高,直至骨盆離開台麵約10cm為止。依靠懸垂的腹部和經下肢的縱向牽拉,可使脊柱過伸,後突消失,壓縮成楔狀的椎體即可複位。複位的手法同兩桌法,複位後在此位置包石膏背心。包石膏方法、固定時間與噸位時間約同前。

  2、爆裂型骨折的治療。對沒有神經症狀的爆裂型骨折的傷員,經CT證實沒有骨塊擠入椎管內者,可以采用雙踝懸吊法複位,因其縱向牽引力較大,比較安全,但需小心謹慎,對有神經症狀和有骨折塊擠入椎管內者,不宜複位,對此類傷員宜經側前方途徑,去除突出椎管內的骨折片以及椎間盤組織,然後施行椎體間植骨融合術,必要時還可置入前路內固定物,後柱有損傷者必要時還需作後路內固定術。

  3、Chance骨折、屈曲牽拉型損傷及脊柱移動性骨折脫位者,都需作經前後路複位及內固定器安裝術。

  (二)頸椎骨折的治療

  1、對頸椎半脫位病例,在急診時往往難以區別出是完全性撕裂或不完全性撕裂,為分支產生遲發性並發症,對這類隱匿型頸椎損傷應予以石膏固定3個月。雖然韌帶破裂愈合後能否恢複至原有強度仍有爭論,但早期診斷與固定無疑對減少遲發性並發症有很大的好處。對出現後期頸椎不穩定與畸形的病例可采用經前路或經後路的脊柱融合術。

  2、對穩定型的頸椎骨折,例如輕度壓縮的可采用頜枕帶臥位牽引複位。牽引重量為3kg,複位後用頭頸胸石膏固定3個月,石膏幹硬後可起床活動,壓縮明顯的和有雙側椎肩關節脫位的可以采用持續顱骨牽引複位再輔以頭頸胸石膏固定,牽引重量為3-5kg,必要時可增加到6-10kg。及時進行攝X線片複查,如已複位,可於牽引2-3周後用頭頸胸石膏固定,固定時間約3個月。有四肢癱者及牽引失敗者須行手術複位,必要時可切去交鎖的關節突以獲得良好的複位,同時還須安裝內固定物。

  3、單側小關節脫位者可以沒有神經症狀,特別是椎管偏大者更能幸免,可以先用持續骨牽引複位,牽引重量逐漸增加,從1.5kg開始,最多不能超過10kg,牽引時間約8小時,牽引過程中不宜手法複位,以免加重神經症狀,複位困難者仍以手術為宜,必要時可將上關節突切除,並加作頸椎植骨融合術。

  4、對爆破型骨折有神經症狀者,原則上應該早期手術治療,通常采用經前路手術,切除碎骨片,減壓,植骨融合及內固定手術,但該類病例大部病情嚴重,有嚴重並發傷,必要時需待情況穩定後手術。

  5、對過伸性損傷,大都采用非手術治療,特別是損傷性樞椎椎弓骨折伴發神經症狀者很少,沒有移位者可采用保守治療,牽引2-3周後上頭頸胸石膏固定3個月,有移位者應作頸前路C2-3椎體間植骨融合術。而對有脊髓中央管周圍損傷者一般采用非手術治療,有椎管狹窄和脊髓受壓者一般在傷後2-3周時作椎管減壓術。

  6、對第Ⅰ型、第Ⅲ型和沒有移位的第Ⅱ型齒狀突骨折,一般采用非手術治療,可先用頜枕帶或顱骨牽引2周後上頭頸胸石膏3個月。第Ⅱ型骨折如移位超過4mm者,愈合率極低,一般主張手術治療,可經前路用1-2枚螺釘內固定,或經後路C1-2植骨及鋼絲捆紮術。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