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病因多為正氣虛弱,筋骨局部傷損。
骨結核是由結核杆菌侵入骨或關節而引起的化膿性破壞性病變。祖國醫學因其病發於骨或關節,消耗氣血津液,致使後期形體嬴瘦,正氣衰敗,纏綿難愈,故名骨癆。又因本病成膿之後,可流竄他處形成寒性膿腫,破潰後膿液中伴敗絮狀痰樣物,故又名流痰。本病多見於前兒童和青少年。大多數病人年齡在30歲以下。10歲以下,特別是3-5歲的學齡兒童發病率最高。發病部位多數在負重大、活動多、容易發生勞損的骨或關節。發病於脊柱繁榮骨癆最多,約占所有骨癆的一半,其次是膝、髖、肘、踝等關節。四肢張骨幹、胸骨、肋骨、顱骨等則很少發病。
骨癆在清代以前的文獻中,大多混淆在陰疽、緩疽、流注、鶴膝風等病症中。直到清代,才逐步,明確地把它從陰疽、緩疽等病症中區分出來,並以“痰”命名之。如清·《瘍科心得集?辨附骨疽?附骨痰?腎俞虛痰論》曰“附骨痰者,亦生於大腿之側骨上,為純陰無陽之證,小兒三歲、五歲時,先天不足,薩那陰虧損,又或因有所傷,致使氣不得上升,血不得行,凝滯經絡,乃刺破後,膿水清稀,或有豆腐花塊隨之而出,腫仍不消,元氣日衰,身體縮小,而顯雞胸鱉背之象。清.《醫門補要.腰痛日久成龜背痰》、晚清.《外證醫案彙編卷三流痰附論》對骨癆的病因病機進一步作了較詳細的論述,明確指出“痰”因正虛之體,遭外邪入侵和損傷而發。
現代一些將病變在骨骼的骨癆稱之為骨結核,病變在關節的骨癆稱為關節結核。
1、截癱:椎體或椎弓結核所產生的膿液、肉芽、幹酪樣物質、壞死的椎間盤、死骨或瘢痕組織均可壓迫脊髓,引起各種程度的傳導功能障礙,臨床上出現不同程度的截癱。
2、病理性脫位和骨折:晚期全關節結核關節破壞嚴重的可發生病理性脫位,病理骨折較少見,偶見於椎體、股骨頭等負重較大的部位。
3、混合感染:骨和關節病灶所產生的膿液最初彙集在病灶附近。膿液增多,壓力加大,則膿液沿組織間隙或解剖孔道向遠方流注,形成流注膿腫,最後可向體外或體內空腔髒器穿破。膿腫穿破後,體內空腔髒器或體外的細菌可進入骨和關節病灶內,使該病灶由單純的結核菌感染變為並有其它化膿菌的混合感染。這時竇道排膿增加,患者體溫升高,中毒症狀加劇,給治療增加不少困難。
4、關節畸形:晚期全關節結核因肌肉的保護性痙攣、骨端的缺損和骨骺的發育障礙,可發生各種關節畸形。在脊柱常見後凸畸形,髖關節常見屈曲內收畸形,膝關節常見屈曲和內翻或外翻畸形,踝關節常見足下垂和內翻畸形。
1、功能障礙通常病人的關節功能障礙比患部疼痛出現更早。為了減輕患部的疼痛,各關節常被迫處於特殊的位置,如肩關節下垂位,肘關節半屈曲位。髖關節屈曲位,踝關節足下垂位。頸椎結核常用兩手托下頜,胸椎或腰椎結核者肌肉保護性痙攣,致使彎腰困難而小心蹲拾物等特有的姿勢。
2、腫脹四肢關節結核局部腫脹易於發現,皮膚顏色通常表現正常,局部稍有熱感。關節腫脹逐漸增大,肢體的肌肉萎縮,患病關節多呈梭形。脊柱結核因解剖關係,早期體表可無異常發現,隨著病變發展,椎旁膿腫增大並沿肌肉間隙移行至體表,寒性膿腫可出現於頸部、背部、腰三角、髂凹和腿根部等。如膿腫移行至體表,皮膚受累,可見表皮潮紅,局部溫度也可增高,有的甚至穿破皮膚形成竇道。同時病人多出現低熱,局部疼痛加重。寒性膿腫出現時有助於骨關節結核的診斷。
3、疼痛初期局部疼痛多不明顯,待病變發展刺激或壓迫其鄰近的神經根,如腰椎結核的出現肋間神經痛;腰椎結核刺激或壓迫腰叢神經引起腰腿痛;單純骨結核或滑膜結核發展為全關節結核時疼痛加重,往往這時才引起病人的注意。為了減輕疼痛,患部肌肉一直處於痙攣狀態,借以起保護作用。當病人體位改變時,尤其是在夜間熟睡失去肌肉痙攣的保護時,疼痛更加明顯,小兒常表現夜啼等。
4、畸形隨著病變發展,骨關節和脊椎骨質破壞,上述特有的姿勢持續不變且進一步發展,關節活動進一步受限而出現畸形,脊柱結核多出現成角後凸畸形。
1、防治係統建立與健全各級防癆組織是防治工作的關鍵防治機構(衛生防疫站、結核病防治所)的工作包括:調查結核病流行情況、製訂防治規劃、開展宜傳教育、培訓防治骨幹以及評估防治效果與經驗交流等
2、治療場所合理的抗結核藥物治療不僅可治愈結核病,且使痰菌陽陰轉,消除傳染源高效抗結核藥物在家中或在醫院治療效果同樣滿意
3、發現患者結核病的傳染源是排菌患者一個塗片陽性排菌者,每年可傳染5~10人治愈排菌患者,有助於控製傳染原及改善疫情無症狀患者,須主動尋找集體肺部X線檢查可發現早期患者,但大多仍因某些症狀就診後才發現,可疑者應進一步作查痰等相關檢查
4、管理患者對肺結核患者進行登記,加強管理結核病需長期治療,因此,尋求一種安全、有效、順應性好、不易產生耐藥且經濟的抗結核病療法很重要
5、卡介苗接種卡介苗(BCG)是活的無毒力牛型結核菌疫苗,接種後可使人體產生對結核菌的獲得性免疫力其接種對象是未受感染的新生兒、兒童及青少年控製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及增強免疫力、降低易感染等,是控製結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則
一、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病人常有輕度貧血(10克%以下),多發病灶或長期合並繼發感染者,可有較嚴重貧血。10%病例白細胞計數可增高,混合感染者白細胞計數明顯增加。
2、血沉在病變活動期一般血沉都加速,但也可正常,病變靜止或治愈者血沉將逐漸趨於正常,這對隨診有意義,但是本項檢查非特異性,其他炎症或惡性腫瘤也可使血沉加快。
3、結核菌素試驗未接種過卡介苗的15歲以下兒童,結核菌素試驗由陰性轉陽性者,說明最近感染了結核病,由非典型抗酸杆菌感染也可陽性,但反應較輕。假陰性可見初病期,或重症者無變應性。而由陽性轉為陰性。有報告骨關節結核14%病例本試驗為陰性,因此試驗陰性時不能完全除外活動性結核包括骨關節結核。
4、結核菌培養采用改良羅氏培養基培養約需時3~8周,其陽性率為50%左右。Bactec快速生長平均9天。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經48小時可得結果,這方法有待進一步完善。
5、病理組織檢查采取病理組織標本時有報告認為在滑膜上取肉芽組織,骨骼上在x線片顯示囊樣病灶處取活體組織,其陽性率高。結核菌培養和病理組織學檢查同時進行,互為補充核對,可提高其確診率70%~90%。
二、影像學檢查
迄今X線常規攝片仍是首選的影像學診斷手段之一,但少數病例需要CT、CTM、MRI或ECT檢查,以提高診斷水平。
骨關節結核的影像學上有如下表現:
1、骨關節結核的基本x線表現:骨質破壞、關節間隙狹窄、周圍軟組織腫脹,除合並感染和修複外,骨質硬化少見。
2、骨關節結核典型的CT表現:多發骨破壞,邊緣環繞骨硬化緣,冷膿腫形成,部分膿腫邊緣可見鈣化,增強後見邊緣環行強化(稱之為“邊緣”征);軟組織內形成鈣化及死骨。
3、脊柱結核典型的MRI表現:椎體骨質破壞和椎體骨炎,椎間隙破壞,裂隙樣強化,椎旁及硬膜外膿腫,增強後膿腫壁呈環行強化,後縱韌帶呈線條樣強化。
1、食用菌類:主要有蘑菇、香菇等,過食這類食物易致動風生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2、海腥類:主要有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這類食品大多鹹寒而腥,對於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哮喘、蕁麻疹症,同時,也易催發瘡瘍腫毒等皮膚疾病。
3、蔬菜類: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這類食物易誘發皮膚瘡瘍腫毒。
4、果品類: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熱,發癰、瘡、疽、癤、蟲疳諸患,多食杏生癰癤,傷筋骨。
5、禽畜類:這類食物主動而性升浮,食之易動風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腦暈等宿疾,此外,還易使骨結核複發。雞蛋雖不屬發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過2個,尤其是肝炎、過敏、高血脂、高熱、腎髒病、腹瀉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雞蛋內含大量蛋白,但它們屬於異性蛋白,有相當一部分人吃了異性蛋白質後出現病態反應。
骨結核包括脊柱結核有它一般的結核治療原則,首先是中醫中藥療法。要有充分的營養比如蛋白質、維生素,熱量要夠,充足的休息等。另外就是抗結核治療,也就是化療,給予各種抗結核的藥物,需要堅持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有些病發展到嚴重的程度了,膿腫、癱瘓等,就要進行手術治療了,手術要把那些已經被結核病破壞掉的骨頭清除幹淨,在基本切除後的基礎上再用其他部位的骨頭,比如髂骨植入進去,目的是讓植入的骨頭和原來即將正常的骨頭慢慢長在一起,融為一體。手術的另一方麵需要臨時進行固定,半年後植入骨頭就已經融合了。然後加上藥物治療就可以了。脊柱結核病手術的風險問題要從幾個方麵考慮,首先要看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還要看醫院的技術力量,特別是手術醫生以及麻醉的情況,最後要看設備情況。目前看來我國進行結核手術的保險係數還是比較高的。
1、驗方:
治骨關節結核、未潰而腫痛。
生甘草、生川草烏、生白芨各8兩,藤黃12兩,冰片5錢。
用法:共研細末,用時以滾熱開水調如糊狀,外敷患處,用量按病灶大小而定,每周換藥一次。
2、驗方:
治骨結核皮肉潰爛、麵積較大。
龍骨、廣丹、寒水石各1兩,梅片3錢。
用法:共研末撒瘡上。如久不收口,再加黃連研末撒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