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肩關節前脫位者很多見,常因間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衝擊,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向前下脫出,形成前脫位。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如暴力較大,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後脫位很少見,多由於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後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後脫位可分為肩胛岡下和肩峰下脫位,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
脫臼的並發症按時間性質分為早期、晚期兩大類:
(一)早期並發症
1.骨折 是脫位常見的並發症,多發生在關節的附近,或脫位關節的本身,亦有少數發生在脫位的同一肢體。如肩關節脫位並發肱骨大結節骨折,肩胛盂骨折,肱骨解剖頸及外科頸骨折,肱骨幹骨折等。
2.神經損傷 雖屬脫位少見的並發症,一旦發生,則給脫位的恢複及預後造成不良結果。如髖脫位並發坐骨神經損傷,膝關節脫位並發腓總神經損傷等。
3.血管損傷 是脫位並發症中少見的一種,若發生大的血管損傷,腫脹迅速,病人很快休克,因而必須采取緊急措施,不能拖延。
4.開放性脫位 亦屬少見,如有發生,會給脫位關節造成感染機會,關節感染後則預後不良。
(二)晚期並發症
1.骨的缺血性壞死 由於關節脫位後損傷了關節囊、韌帶或有關肌肉,使骨的供血受到影響,久之則可出現骨因缺乏血液供應而發生壞死,引起持久性關節疼痛。
2.骨化性肌炎 對骨化性肌炎的產生機理多數人認為是由於損傷了骨膜,骨膜內的骨細胞遊離於關節周圍的血腫中,在血腫中進行骨化。
3.關節僵硬 由於脫位當時嚴重損傷了關節軟骨麵、關節囊或並發骨折。而後關節麵骨性愈合者稱為骨性僵凝、關節內僵凝和完全僵凝。關節囊和韌帶的疤痕攣縮或相互粘連者稱為關節外僵凝和不全僵凝,常見的有肘關節、踝關節、肩關節、膝關節。
4.習慣性脫住 關節複位後過早使用關節,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或關節盂的軟骨損傷未能得到很好恢複,致使關節鬆動,筋膜鬆弛,引起關節不穩,偶有小傷,則引起脫位。
5.創傷性關節炎 多發生在脫位時關節軟骨麵受到損傷,造成關節麵不平的脫位者。如為下肢,則在負重或活動對關節麵受到磨擦、擠壓等外力作用,引起關節麵的不斷損傷。久之,則關節負重時痛,過累時加重,休息後疼痛減輕,x線片出現骨贅等。
關節脫位除有外傷史之外,患處疼痛、腫脹、關節功能喪失,有時合並血管、神經損傷。
關節脫位(脫臼)的特征:①畸形、關節脫位處有明顯畸形,移位的骨端可在異常位置摸到,肢體形態異常,可變短或變長;②彈性固定:主要是關節周圍的痙攣和關節囊與韌帶的扭曲,使患肢保持於異常的位置上,被動活動時可感到彈性抗力;③關節空虛:可在體表摸到。X線檢查對確定脫位的方向、程度有無合並骨折等有重要作用。
對本病的預防最主要的是要加強勞動保護,防止創傷發生,體育鍛煉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動作,防止損傷,對兒童應避免用力牽拉
1 X線檢查:X線平片是診斷脫臼 骨折的最基本方法 大部分的關節脫位X 線片都能正確顯示 但難以顯示骨折的確切程度 確切部位 移位的確切方向以及與關節囊的關係
2 常規CT:常規CT 對大多數的脫臼均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較X 線片其優勢在於能清楚的顯示脫位的方向與程度 更重要的是它能清晰準確地顯示關節內是否有碎骨片的存在 這一點直接決定著患者的治療方案與預後
3 3D -CT :CT 的三維重建最大的優點在於立體地顯示了關節的表麵 圖像逼真 並且可以任意角度旋轉圖像而獲得最佳暴露部位 三維重建空間分辨率差 重建過程中容易丟失圖像的細節 移位不明顯的線樣骨折 不易顯示 對關節內碎骨片亦可出現漏診
1、宜多食各種新鮮水果、蔬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帶、藕、魚肉、兔肉、雞肉、鮮豆類等。
2、宜多食幹豆類及其製品。
3、宜選用植物油,不用動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1)複位:以手法複位為主,時間越早、越易複位,效果越好。傷後3-5周手法複位常很困難。手法複位需在適當的麻醉配合下,以達到無痛和肌肉鬆弛的目的。複位成功的標誌是被動恢複正常,骨性標誌複原。X線檢查示已複位。當關節內骨折、手法複位失敗者,或習慣脫位者須切開複位。
(2)固定:複位後將關節固定在穩定的位置,使受傷的關節囊、韌帶肌肉等組織得以恢複愈合,固定時間約2-3周,陳舊性脫位固定應延期。
(3)功能鍛煉:在固定期間要經常進行關節周圍肌肉的舒縮活動和患肢其它關節的主動運動,以增進血流循環,消除腫脹,避免肌肉萎縮,骨質疏鬆和關節僵硬。解除固定後,應逐步進行主動性功能鍛煉,配合熱水浴、理療,以逐漸恢複關節功能,禁忌粗暴扳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