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骨骼> 椎管內脊膜瘤

椎管內脊膜瘤簡介

相關問答

  脊膜瘤起源於蛛網膜內皮細胞或硬脊膜的纖維細胞,是一種良性脊髓腫瘤。成人椎管內脊膜瘤的發病率與脊神經鞘瘤相似,其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組,但多發於50歲~70歲之間,75%~85%發生於女性。80%位於胸段椎管,上頸椎和枕骨大孔處也是好發部位,下頸椎及腰段椎管較為少見。絕大多數脊膜瘤為硬脊膜內生長,約10%跨硬脊膜生長或完全位於硬脊膜外。

【詳情】

01椎管內脊膜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脊膜瘤通常發生在硬膜附近的神經根周圍的蛛網膜帽狀細胞,這可以解釋脊膜瘤多位於側方的原因。脊膜瘤亦可起源於軟膜或硬膜的成成纖維細胞,提示可能起源於中胚層組織。

  脊膜瘤在椎管內局限性生長,包膜完整,與硬脊膜緊密附著,有較寬的基底。瘤組織不侵入脊髓實質,而僅壓迫其上。腫瘤血運來自蛛網膜或硬脊膜的血管供應且比較豐富。大都為單發,多發者很少見。瘤體一般不大,多呈扁圓形或橢圓形,腫瘤組織結構較致密硬實,切麵呈灰紅色。有時腫瘤基底部有鈣化砂粒,瘤體內出血壞死較少見。脊膜瘤大都位於硬脊膜內,少數位於硬脊膜外,啞鈴狀較少見。

02椎管內脊膜瘤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脊膜瘤脊膜瘤通常發生在硬膜附近的神經根周圍的蛛網膜帽狀細胞,如進行手術治療,可能出現以下並發症:

1、硬脊膜外血腫:椎旁肌肉、椎骨和硬脊膜靜脈叢止血不徹底,術後可形成血腫,造成肢體癱瘓加重,多在術後72h內發生,即使在放置引流管的情況下也可發生血腫。如出現這種現象,應積極探查,清除血腫,徹底止血。

2、脊髓水腫:常因手術操作損傷脊髓造成,臨床表現類似血腫,治療以脫水、激素為主。嚴重者可再次手術,開放硬脊膜。

3、腦脊液漏:多因硬脊膜和肌肉層縫合不嚴密引起,如有引流,應提前拔除引流管。漏液少者換藥觀察,漏液不能停止或漏液多者,應在手術室縫合瘺口。

4、切口感染、裂開:一般情況較差,切口愈合能力不良或腦脊液漏者易發生。術中應注意無菌操作,術後除抗生素治療外,應積極改善全身情況,特別注意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的補充。

03椎管內脊膜瘤有哪些典型症狀

  椎管內脊膜瘤生長較緩慢,早期症狀多不明顯,故一般病史較長。常見的首發症狀是腫瘤所在部位相應的肢體麻木,其次是乏力,根性疼痛居第3位。

04椎管內脊膜瘤應該如何預防

  其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組,但多發於50歲~70歲之間,75%~85%發生於女性80%位於胸段椎管,上頸椎和枕骨大孔處也是好發部位,下頸椎及腰段椎管較為少見椎管內脊膜暫無相關預防資料,早發現早診斷是具體預防措施

05椎管內脊膜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椎管內脊膜瘤屬於良性脊髓腫瘤,手術切除治療效果良好。此病的臨床檢查具體如下。

1、腰椎穿刺壓頸試驗:蛛網膜下腔出現梗阻,一般較神經纖維瘤晚,腦脊液蛋白含量一般為中度增加。

2、X線平片:脊膜瘤和神經纖維瘤同屬脊髓外,硬脊膜內的良性腫瘤。在X線平片及脊髓碘油造影檢查大致相同,不同點是脊膜瘤在X線檢查時,有的可發現砂粒狀鈣化。

3、CT及MRI表現:CT平掃時腫瘤為實質性,密度常稍高於正常脊髓,腫瘤多呈圓形或類圓形,腫瘤內可發生鈣化為其顯著的特點。椎管造影CT可見腫瘤部位蛛網膜下腔增寬,脊髓受壓向對側移位,對側蛛網膜下腔變窄或消失。MRI顯示脊膜瘤比CT優越,可見胸髓後方或頸髓前方有軟組織腫物存在,脊髓向對側移位,脊髓可受壓變扁或變形,腫物在橫切位時呈圓形或類圓形。矢狀位或冠狀位時腫瘤的上下徑常大於橫徑,呈長方形、長橢圓形或長條形。T1加權圖腫瘤多呈等信號或稍低信號,邊緣光整,與脊髓之間可有低信號環帶存在,但也可融為一體,境界不清。T1加權圖時信號比較均質,鈣化顯著時信號也可不均質,T2加權圖腫瘤信號常稍高於脊髓,鈣化顯著時其內有低信號存在。

06椎管內脊膜瘤病人的飲食宜忌

  椎管內脊膜瘤患者宜多吃具有抗骨腫瘤作用的食物,如海參、牡蠣、鱉、龜、沙蟲、鹿血、大葉菜、麥片、小莧菜、油菜籽等。患者還宜吃具有止痛消腫作用的食物如蘆筍、藕、慈姑等,宜吃預防放療、化療副作用的食物如蜂乳、核桃、獼猴桃、銀耳、香姑、大頭菜、花粉。注意忌煙酒,忌辛辣、刺激、肥膩食物。

07西醫治療椎管內脊膜瘤的常規方法

  脊膜瘤屬於良性脊髓腫瘤,手術切除治療效果良好。有的病人雖已出現脊髓橫貫性損害,但腫瘤切除後,脊髓功能仍可能恢複。與顱內腦膜瘤相比較,脊髓脊膜瘤較少出現骨性破壞,缺乏大的靜脈竇和動脈分支供應,可輕輕牽拉腫瘤遠離脊髓,進而保護好脊髓組織。硬膜外靜脈叢在腹側較為豐富,並隨腹側麵脊膜瘤的生長而擴大,在手術中這些血管出血時止血常較為困難。脊髓背外側腫瘤可以通過牽引硬膜邊緣遠離脊髓,切除腫瘤起源處的局部硬膜將獲得腫瘤全切除。對位於側方及腹側麵的腫瘤,位於腫瘤表麵的蛛網膜層應切開,這樣將便於從腫瘤表麵進行分離腫瘤的兩極,用少許棉片置於腫瘤周邊,減少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然後對暴露的腫瘤表麵進行電凝,減少腫瘤血管及其體積。對較大的腫瘤通過電凝腫瘤中央,分塊切除之,然後再將與脊髓相粘連的腫瘤囊壁仔細分離,進而切除之,最後對硬膜基底部底腫瘤進行切除,對硬膜受累部分予以電灼,達到充分切除。用胸背筋膜予以修補硬膜。用溫的生理鹽水將蛛網膜下腔的血塊及壞死物衝洗幹淨。對於受壓變形的脊髓組織處的蛛網膜粘連,可予以鬆解。這些操作可能有助於防止術後並發症,如脊髓栓係、蛛網膜炎、遲發的脊髓空洞形成及腦積水等。極少數脊膜瘤通過椎間孔神經根硬膜袖套長出椎管外,形成啞鈴狀。切除腫瘤的技術同前切除神經鞘瘤技術,在此水平處切斷受累神經根很少引起功能障礙。對硬膜基底部的處理是脊膜瘤治療中最有爭議的,切除腫瘤起源處的硬膜,並以胸背筋膜修複之,或在原位擴大電凝灼範圍,均為治療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手術中應注意脊膜瘤大都和硬脊膜有緊密相連的較寬基底,術中可在顯微鏡下操作,先沿腫瘤基底硬脊膜內層剝離,如有困難可將附著的硬脊膜全層切除,以減少出血和腫瘤複發。脊膜瘤大都血運較豐富,手術時應先電凝阻斷通往腫瘤供血,以減少出血。對於生長在脊髓背側或背外側的腫瘤,經剝離腫瘤基底阻斷血運後,腫瘤體積縮小遊離後,再分離瘤體周圍粘連以完整取下腫瘤。對於位於脊髓前方或前側方的腫瘤,切忌勉強做整個切除,以免過度牽拉脊髓造成損傷,應先行包膜內分塊切除,腫瘤體積縮小後再切除包膜。為了充分暴露術野,有時需要切斷1~2個神經根和齒狀韌帶。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