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病原因
普遍認為神經棘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種罕見遺傳病,其中以共濟失調為主類型,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以多動為主類型,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偶有散發病例。也有認為可能是與X染色體基因缺陷相關的性連鎖遺傳病。
2、發病機製
NA的病理改變累及腦(尾狀核嚴重神經元脫失伴膠質細胞增生,蒼白球病變較輕)、脊髓(頸髓前角嚴重神經元脫失)、周圍神經(有髓纖維斑片狀脫髓鞘,神經元性肌萎縮)等多個部位。
屍檢大體標本顯示腦與尾狀核萎縮,側腦室擴大。顯微鏡下見紋狀體有小神經元及中等大小神經元缺失,廣泛星形細胞反應。以尾狀核頭與體萎縮為主,神經元數量明顯減少。蒼白球亦有相同改變但程度較輕。部分病例丘腦、黑質及脊髓前角有神經元缺失與輕度膠質細胞反應,而腦的其餘部位則相對無改變。個別病例發現腦額葉皮質第3層有不同部位錐體細胞堆積和巨大神經元現象。但迄今仍缺乏大樣本病理報告。
約半數以上患者可有進行性智能減退,約1/3患者可出現癲癇發作,故需要加強患者的監護,避免突然癲癇發作造成不必要的損傷。還可出現周圍神經病,極少數患者可出現聽力損害。Mcleod綜合征可出現肌病、心肌病、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增高和持續溶血狀態導致黃疸以及腎小管堵塞造成腎功能損傷。
一、神經棘紅細胞增多症多見於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發病年齡8~62歲;病程7~24年,存活最長者達33年;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約為1.8∶1。
二、NA最突出的臨床表現是運動障礙,以口麵部不自主運動,肢體舞蹈症(酷似HD)最常見,常表現為進食困難,步態不穩,時有自咬唇,舌等,其他運動障礙有肌張力障礙,運動不能性肌強直,抽動症,帕金森綜合征(PDS)等,PDS多見於年輕患者,於病程3~7年出現,可與上述運動障礙同時出現。
三、性格改變和精神症狀亦是其常見症狀;約半數以上患者可有進行性智能減退;約1/3患者可出現癲癇發作,以強直痙攣性全身發作多見。
四、還可出現周圍神經病,EMG顯示失神經支配性肌電圖改變;極少數患者可出現伸蹠反射,聽力損害。
五、Haidie等(1991)把NA分為三型
1、Bassen-Komzweig綜合征:又稱無β-脂蛋白血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臨床表現為棘紅細胞增多,β脂蛋白缺乏,脂肪吸收不良,共濟失調,視網膜病變,可伴肌萎縮,性腺萎縮,弓形足等。
2、Mcleod綜合征:為X連鎖隱性遺傳病,多於30~40歲發病,臨床表現為各種運動障礙,常有反射消失,肌病,心肌病,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增高和持續溶血狀態,本病的特征是患者紅細胞表麵Kell抗原及xK抗原的抗原性明顯減弱甚或消失。
3、Levin-Critchley綜合征:又稱舞蹈病-棘紅細胞增多症,臨床表現與Mcleod綜合征相似,但患者紅細胞表麵Kell抗原及xK抗原表達正常,血清脂蛋白水平亦在正常範圍。
神經棘紅細胞增多症屬於先天性染色體異常性疾病,且由於神經係統遺傳病治療困難,療效不滿意,所以預防本病的發作顯得更為重要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近親結婚,推行遺傳谘詢、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若發現有染色體異常應盡量選擇人工流產,防止患兒出生
1、普通光鏡檢查可在周圍血中找到棘紅細胞,但隻有其計數大於3%才有診斷意義,周圍血中未找到棘紅細胞不能排除NA。
2、紅細胞表麵Kell抗原及xK抗原的抗原性減弱或消失是診斷Mcleod綜合征的重要依據。
3、血清β脂蛋白缺如是診斷Bassen-Kormzweig綜合征的重要依據。
4、多數NA患者血清CK活性增高,均見於男性患者。
5、部分患者EMG檢查表現為失神經支配肌電圖改變。
6、頭顱CT顯示明顯的尾狀核局灶性萎縮,Mcleod綜合征者常有彌漫性大腦半球萎縮,腦磁共振MRI示雙尾狀核萎縮,T1加權像呈低信號,T2加權像與質子密度像顯示尾狀核,殼核為略高信號。
7、正電子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PET)顯示尾狀核,殼核,大腦皮質的額,顳葉,似及丘腦區域腦血流量減少,呈低代謝活動。
神經棘紅細胞增多症除了常規的治療外,還應根據不同的症狀有不同情況的飲食要求,具體詢問醫生,針對具體的病症製定不同的飲食標準。
1、治療
迄今尚無有效治療。鎮靜劑如苯巴比妥、地西泮、氟呱啶醇對性格、行為障礙,肢體舞蹈症及口麵部運動障礙可能有效,但易誘發PDS。多巴胺能藥物對PDS可能有所幫助。
2、預後
病程7~24年,存活最長者達33年;約半數以上患者可有進行性智能減退;約1/3患者可出現癲癇發作,以強直痙攣性全身發作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