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是一種多病因的綜合征,病毒感染後的自身免疫反應所引起的小腦損害是最常見的病因,常見的引起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的病毒包括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腸道病毒,風疹DNA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支原體及細菌性感染也可引起本症,其他病因還有小腦腫瘤,藥物或重金屬中毒(如苯妥英鈉,鉛),先天性代謝異常等。
二、發病機製
多數作者認為,感染後發生的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屬於感染後腦炎一類疾病,是自身免疫反應,而此種免疫過程隻限於小腦係統,也有人認為本病是病毒直接侵入小腦組織所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小腦炎(acuteviralcerebellitis),以上兩種意見均未得到最後證實。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可能會引起兒童運動障礙,不能站立,行走等,常伴構音障礙,眼球辨距不良及斜視眼陣攣等,因此一定要及時治療。
一、前驅感染史
約80%病例在共濟失調發生以前1~3周有前驅感染史,如發熱,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狀,約50%病例有發疹性病毒感染史,有的無前驅感染,在完全健康的基礎上發生共濟失調,還有少數病例先有共濟失調,10~20天後出現發疹性疾病。
二、起病特點
本病起病急,多以軀幹和四肢共濟失調開始,很快發展到症狀的高峰,表現為站立不穩,步態蹣跚,易於跌倒,嚴重者不能站立,完全不能走路,甚至不能獨坐,不能豎頭,不能行走需與癱瘓鑒別。
三、體檢特點
1、肢體共濟失調還表現為指鼻試驗和跟膝脛試驗不穩,輪替試驗不能,辨距不良及意向性震顫等,常伴構音障礙。
2、肌張力及睫反射的減低常不典型,肌力正常,感覺檢查正常,腦神經多不受累,少數病兒有一過性錐體束征。
3、半數病兒有明顯的水平眼震,部分病兒有眼球辨距不良及斜視眼陣攣。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應該如何預防:
1、預防各種感染性疾病,做好各種預防接種工作
2、防止藥物過量(如苯妥英鈉)引致本症
3、防止重金屬中毒(如鉛)
一、實驗室檢查
1、腦脊液檢查
多數腦脊液無明顯異常。少數病兒在急性期出現腦脊液的輕微異常,如蛋白和細胞輕度增高(白細胞20~60)或免疫球蛋白增高。
2、病原檢查
病原直接感染腦組織的病例腦脊液可能有明顯的炎性反應,可找到病原或相應的抗體。PCR技術可幫助發現特異病原。腦脊液寡克隆IgG常為陰性。近年發現在水痘後小腦性共濟失調的病例有小腦的脫髓鞘病變。
二、輔助檢查
1、腦電圖檢查:多為正常,隻部分病人小腦半球可見低密度灶,腦電圖急性期可能出現慢波增多等非特異性改變。
2、腦MRI檢查:小腦半球可有脫髓鞘改變。
飲食要富於營養,宜吃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要多食含維生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動物類食品,如雞、鴨、鵝肉,瘦豬牛羊肉等;植物類食品,如麵粉、豆類食物及大豆製品,食用時要煮熟煮爛,切忌生硬不易消化,不利於人體吸收。忌食辛辣。盡量少吃或不吃海鮮,因為抗癆藥有增高血尿酸的副作用,而海鮮會加劇血尿酸增高作用,而且抗結核治療期間容易出現過敏。
1、治療
病因明確者應進行針對性治療,一般病兒予對症治療,急性期應臥床,加強護理及支持治療。
2、預後
感染後的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預後較好,多數在1周內好轉,少數在3~4個月內完全恢複,個別嚴重病例共濟失調,震顫,語言不清等症狀持續更長時間,或成為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