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為何會“失控”,怎樣“穩住”心律?在2015年"世界心髒日"來臨之際,20餘家醫學專業媒體“近距離”了解房顫的診治要點。
健康的心髒每天跳動10萬多次,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如果心髒的律動失去和諧,生命也必將受到威脅。心房顫動(簡稱“房顫”),便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
房顫是21世紀的心血管流行病
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現已成為“高大上”的疾病。何謂高大上?專家稱,“高”是指患病率高,我國現患人數達1000萬以上,全球房顫患病人數3350萬,到2060年將增加2倍;“大”是指危害大,房顫不僅導致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增加腦卒中和死亡風險,還會使心衰風險增加;“上”是指患病人數有快速上升的趨勢,40歲及以上人群中,將近1/4的人在一生中會發生房顫,隨著年齡增長,房顫的發生概率還會不斷增加。
房顫的危害有哪些呢?房顫的主要危害是血栓形成和栓塞。房顫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率為正常人的5倍,並且房顫相關性卒中的致死率、致殘率及複發率很高。非瓣膜病房顫患者不抗凝狀態下年卒中率為5.3%,35%的患者在其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腦卒中。另外,房顫本身就增加死亡率,為健康人群的2倍。
抗凝治療最重要
專家稱,“房顫(心房顫動)可能導致多種不良後果,最嚴重的是房顫引發的卒中。有效的抗凝治療是預防和降低房顫相關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發病率的關鍵。抗凝治療讓血液不容易凝固,減少心髒裏麵血栓的形成,也就減少了血栓脫落,從而減少腦卒中的發生。”
關於抗凝治療也有一個誤區,即大眾普遍認為的阿司匹林可預防卒中。阿司匹林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卒中,對於房顫卒中高危患者是無效的,並且阿司匹林胃腸道出血和顱內出血風險並不低,房顫卒中低危患者應用阿司匹林風險大於獲益。
此外,新型抗凝藥物的問世有可能革命性地改變目前房顫抗栓治療的現狀。同傳統抗凝藥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可固定劑量使用,無須監測抗凝活性,與藥物、食物相互作用少,為房顫患者血栓栓塞並發症的預防提供了新的選擇。
左心耳封堵:房顫卒中預防新手段
目前研究顯示,90%的非瓣膜病性房顫患者心房血栓來源於左心耳。左心耳是從左心房伸出的耳狀小囊,屬於左心房的一部分,很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至腦部動脈就形成腦栓塞即腦卒中。
既往的臨床實踐表明,在外科手術中尤其是風濕性心髒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換或者成形術的同時切除左心耳,可使卒中發生率降低。而外科治療方法由於創傷大,風險高,難以在臨床推廣。隨著心血管介入治療和器械研發的進展,經皮左心耳封堵預防卒中越來越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