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鄧小虹坦言,現在部分大醫院在保留城內院址的基礎上,在遠郊區縣建立分院,這並非本市醫療資源調整的宗旨,且隨著城區內人口的外遷,醫療資源的供求矛盾也將突出。 鄧小虹舉例說,以某郊區為例,本來已有區醫院,在北京市醫療質量考核中還位居前列,並且將發展成為區域醫療中心,但還有大醫院想在該區建 5000張病床的醫院,就有可能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因此大醫院擴建應根據當地的醫療服務需求而定,目前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共有床位9萬多張,完全可以滿足患者的需求。(記者 李秋萌)
區域醫療資源年內重新布局
擬按人口數量設置醫院 按地區疾病譜設置專科醫院
遠郊區縣按人口設置三級醫院、根據當地居民疾病譜建立專科醫院、構建層級轉診格局……昨天(26日,下同),記者從本市醫改有關人士處獲悉,作為切實緩解本市“看病難”問題的——新版區域醫療資源規劃已經成型,在經過相關程序後即會向社會公布。年底前,本市將會據此啟動醫療資源的重新規劃布局。據了解,考慮到城市發展、人口外遷等多重因素,醫療資源規劃方案將每5年調整一次。
規劃焦點1
按人口設醫院數量
去年,本市門急診量共1.46億人次,同比增加了7.99%。麵對逐年上漲的就診人次,常住人口、流動人口和重症患者的就診需求如何得到滿足,同時,本市快速城市化的10個遠郊區縣無三級醫院、近八成的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中心城區而導致的看病難問題如何解決,大醫院怎樣得到可持續的發展,都是此次醫療資源規劃布局的考慮重點。
醫療資源調整以讓居民享受公平、可及的服務,堅持就近為原則,按屬地人口數及衛生服務需求量設置醫院。本市將著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向郊區、新城和資源薄弱地區轉移。按北京市新版醫療資源的設置規劃,在新城區內,每30萬人~50萬人的區域就需建立一個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區域醫療中心。以實際居住人口有200萬人左右的大興區為例,至少應再有兩三家大醫院。
規劃焦點2
按疾病譜確定醫院
為改變目前盲目就醫、大病小病都紮堆大醫院的現狀,在新版醫療資源結構調整中,本市還將推動中間性醫療服務資源即康複院和護理院的發展;促進具有良好技術資源的民營專科性醫療機構發展,滿足不同層次的群眾就醫需求。
北京市衛生局巡視員鄧小虹表示,理想的就醫模式是建立由社區滿足首診、康複院解決慢病、大醫院解決疑難雜症的分工協作機製,而非爭搶病人。
記者從相關醫改人士處了解到,區域衛生規劃中將按照服務人口數量、當地疾病譜等相關因素,確定某一區域內的醫療機構的床位數、醫院的類型、床位數量、重點學科等。即老年人口較多、慢性病高發的地區就會相應增多老年醫學學科,而居民多、手術量大的地區則會相應建立康複院和護理院,以減少周邊大醫院的平均住院日。
除外部布局合理化的同時,北京市衛生局毛羽要求,各醫院要通過深入開展雙休日門診、擴大優質護理服務病區、打造就診前先預約模式等醫院內部管理質量的提升,為切實解決群眾的就醫問題“破題”。
規劃焦點3
大醫院禁盲目擴建
據了解,已確定的優質醫療資源轉移的方式包括名院辦分院、整體搬遷、對口合作和本地升級等多種形式。按照計劃,今年,本市將在加快11個郊區縣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同時,實施天壇醫院、北京口腔醫院遷建等項目。
鄧小虹說,北京優質醫療資源外遷的根本原因,是醫療服務資源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尚未建立有效的分工協作機製。北京將通過醫療服務體係總體調整,引導百姓有序就醫。鄧小虹坦言,現在部分大醫院在保留城內院址的基礎上,在遠郊區縣建立分院,這並非本市醫療資源調整的宗旨,且隨著城區內人口的外遷,醫療資源的供求矛盾也將突出。
鄧小虹舉例說,以某郊區為例,本來已有區醫院,在北京市醫療質量考核中還位居前列,並且將發展成為區域醫療中心,但還有大醫院想在該區建 5000張病床的醫院,就有可能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因此大醫院擴建應根據當地的醫療服務需求而定,目前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共有床位9萬多張,完全可以滿足患者的需求”。(記者 李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