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種類有很多,在對疾病治療上要選擇對它進行認識,這樣治療的時候也能夠選擇正確方法,常見疾病就是感冒、胃炎,這些疾病都是很容易患有的,治療上上也是有很多方法,那患髓母細胞瘤是很多人不熟悉的,這類疾病複雜,治療的時候也是要根據患者症狀表現進行,患髓母細胞瘤症狀表現都有什麼呢?
患髓母細胞瘤症狀表現:
顱內壓增高症狀
由於腫瘤易阻塞第四腦室產生腦積水及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占79%)、嘔吐(占82%) 、視乳頭水腫(占75%) 等症狀和體征。在幼兒可至頭顱增大,扣之有破罐聲。晚期可出現強直性發作及枕大孔疝。嘔吐的發生率最高,早起可為唯一的症狀。引起嘔吐的原因除顱內壓增高外,還可由於腫瘤直接刺激第四腦室底的迷走神經核而產生。患兒的嘔吐多發生在晨起時,同時常伴有過度換氣。吐後患兒往往感覺症狀明顯減輕,一般仍可進食和上學。由此,常常在幾周或幾月內未能引起家長的重視,以至延誤治療。頭痛多位枕部和額部。患兒常因頭痛而在夜間睡眠中驚醒,頭痛主要由於顱內壓增高引起。像嘔吐一樣,常常伴有過度換氣。過度換氣和嘔吐可使頭痛減輕,原因在於過度換氣可引起顱內血容量減少,使顱內壓降低。
小腦症狀及顱神經症狀
腫瘤主要破壞小腦蚓部,表現為身體平衡障礙,走路及站立不穩。腫瘤位於下蚓部時多向後傾倒,這是因為腫瘤破壞了蚓部結構,使小腦蚓部與脊髓和前庭之間的聯係受到損害,故身體難以保持平衡。因腫瘤侵犯下蚓部者更常見,所以多數患兒表現向後傾倒。腫瘤發生在小腦蚓部者,或偏向一側發展者,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小腦半球受損症狀,表現有肢體共濟運動障礙。腫瘤原發於小腦半球者可出現持物不穩,指鼻試驗和膝脛試驗陽性。也有些患者尚有構音不良(小腦性語言)。肌張力和腱反射多數底下。眼球震顫也是小腦體征,是眼肌共濟失調的表現。眼球震顫多為水平性,據統計陽性者為68.3%,Cuneo等統計63.6%。亦常有上肢拿物不準,並有眼球震顫,肌張力降低及腱反射減弱等共濟失調體征(56%)。累及腦幹者可有後組顱神經症狀及長傳導束征。有的有複視(34%)、視力減退(27%)、外展神經麻痹(47%)、麵癱等,亦可有強迫頭位及頸部抵抗。
轉移症狀
腫瘤的轉移症狀為本病的一個重要特點,髓母細胞瘤的瘤細胞可以脫落,並且可通過腦脊液循環沿蛛網膜下腔產生播散性種植。常見的部位是脊髓,尤其是馬尾部,少數也可轉移至大腦的各個部件;更有極少數可通過血行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遠隔轉移)。轉移雖可發生在手術前,但多數則發生在手術以後。Park統計144例髓母細胞瘤,其中14.6%發生幕上轉移,脊髓轉移有12.5%,中樞神經係統以外轉移占9%。Berry統計神經係統轉移占46%,中樞神經係統外轉移占35%。Cuneo報告本病發生脊髓轉移者占18.1%,皆發生在手術之後(有的出現在用放療以後)。發生轉移症狀的時間可以從術後8個月到術後6年,但多數出現在術後1年之內。Rubinstein指出,在髓母細胞瘤患者的屍檢中約1/2可見到轉移。Quest曾對30例髓母細胞瘤不病例做了屍檢,其中23例發現轉移。
絕大多數轉移患者是在脊髓的軟膜產生種植,累及腦及腦室者約占半數。顱外轉移發生在傷口局部者已有個案報道。顱外遠隔轉移多為血行播散,常見的部位是肺及骨骼。Makevev等曾報告1例患者在腦室-頸靜脈分流術後發生了肺轉移。除轉移外,需要提到的是髓母細胞瘤易複發。複發多在術後6~9個月內,最長可達10年。複發多在原病灶處,可單發或多發。Jereb統計40例複發病例 15%發生在前顱窩底之篩板處,因而強調放療應該包括該區。
在對患髓母細胞瘤症狀表現認識後,患者疾病治療的時候,都是要根據自身這些情況進行,使得對疾病治療有很好幫助,患髓母細胞瘤治療時間較長,患者治療過程中,也是要耐心的接受,這點患者也是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