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鍋包肉這道菜,作為一種傳統東北菜的代表菜之一,鍋包肉的發展曆史十分悠久。一般的鍋包肉是要經曆兩次的油炸,再加醬汁翻炒做成的,所以人們在食用鍋包肉的時候嘴裏一般都有一種哢嚓的聲音。而決定鍋包肉味道的好壞不僅在於火候的控製,還在於汁的味道,下麵為大家介紹老式鍋包肉的汁的調法。
鍋包肉的汁有兩種,一種是甜酸口,主要原料是米醋、白糖、一點鹽和胡椒粉以及
味精。把這些調料放小碗裏弄點水攪拌均勻,嚐嚐味道差不多了就行(突出甜酸口)。為了好看可以在調好的汁裏加1、2滴醬油。記得,水一定要少!一種是鹹口,就是放醬油、鹽和胡椒粉以及味精(注意醬油不要放太多) 。調好了汁,再切些蒜片和蔥絲備用。改進後的“鍋包肉”前半部分的製法和傳統“鍋包肉”大體相同,隻是在對滋汁的時候,借鑒了粵菜“糖醋汁”的調製方法,在滋汁中加入了一些粵菜調料,使成菜南北融合,風味別致。
鍋包肉的傳統做法
製作食材:新鮮豬裏脊肉300克 薑絲5克 蔥絲20克香菜10克 精鹽、料酒、醬油、白糖、醋、鮮湯、水澱粉、色拉油各適量。
製作流程
1.新鮮的豬裏脊肉改刀成7厘米長、5厘米寬、0.2厘米厚的大片,用精鹽、料酒拌勻醃製十分鍾,再把醃好的肉上沾滿幹澱粉,用水澱粉及少許色拉油調成稠糊;另用醬油、白糖、醋、味精、鮮湯、水澱粉等對成滋汁。
2.炒鍋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燒至六七成熱,先將碼好味的肉片與稠糊拌勻,再一片片展開,逐一下入鍋中,炸至外酥內嫩時撈出瀝油。
3.鍋留底油,投入薑絲、蔥絲炸香,下入炸好的肉片,烹入滋汁,翻拌均勻後起鍋裝盤,撒上香菜即成。
改進後的鍋包肉做法
製作食材:番茄醬750克 冰花酸梅醬3瓶 OK汁半瓶 李派林汁200克 番茄沙司1瓶 糖1500克 白醋2瓶胡蘿卜3根 西紅柿2個 鮮檸檬1個 胭脂紅、檸檬黃色素各少許。
製作流程
1.胡蘿卜、西紅柿、鮮檸檬均洗淨切片。
2.鍋置火上,摻入清水4500克,放入胡蘿卜、西紅柿片,用大火燒沸後,轉用小火煮至胡蘿卜、西紅柿酥爛,打去料渣不用,加入番茄醬、酸梅醬、OK汁、汁、番茄沙司、糖、白醋,攪拌均勻後再加熱片刻,離火。
3.將胭脂紅、檸檬黃色素用水調勻,徐徐加入鍋中,直至色澤金紅,最後將鮮檸檬片放入鍋中,浸泡至出味後,即可隨時取用每份菜可用新式滋汁約75克。
鍋包肉的正宗做法
主料;裏脊8兩,澱粉5兩。
輔料;蔥絲,薑絲,香菜,胡羅卜絲,蒜茸各適量。
調料;糖1.6兩.9度米醋1.6兩.鹽.生抽.香油.料酒各適量.
製作流程
1.豬裏脊肉切大片,厚約2-3毫米,不能太薄,太薄就炸幹了;
2.蔥、薑、香菜、胡蘿卜切絲,白糖、白醋、生抽、鹽調汁;
3.水澱粉加少許蛋清調成適當稠度的麵糊,以肉片很容易均勻地裹上一層麵糊,但又不是太厚為準;
4.鍋中油五六成熱時,一片片下入裹好麵糊的肉片,中火炸熟,撈出;
5.將火調至大火,放入炸過的肉片,大火炸至焦脆、上色,我炸得還不是太焦,一般飯店炸得比這個還要焦一些,我喜歡稍軟一點的口感;
6.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蔥、薑、香菜、胡蘿卜絲翻炒均勻;
7.放入炸好的肉片翻炒均勻,淋入調汁,大火快速翻炒出鍋即可。
糖醋的鍋包肉
主料:豬裏脊肉半斤、精鹽、薑、蔥、米醋、粉麵子
輔料:料酒、油、香菜、味精、白糖
製作流程
1、將豬裏脊肉改刀成7厘米長、5厘米寬、0.2厘米厚的大片。切得肉千萬別切厚了,要不炸出來的肉會很硬,嚼不動。
2、將切好的裏脊肉放到大點的碗裏,用精鹽、料酒拌勻碼味,用水澱粉調成稠糊。
3、用白糖、醋、味精、澱粉勾芡成汁。【如果有條件可以加點鮮湯,有的人做鍋包肉會在勾芡的時候放入醬油,但是小狼我覺得放入醬油就不好吃了,依個人口味而定】。
4、將薑和蔥切成絲,薑絲大概5克左右,蔥絲20克左右,香菜切不切成絲都可以,大概10克左右,小狼我喜歡吃香菜,一般都是放4根整的香菜。
5、把油燒至8分熟,然後將碼好味的肉片與稠糊拌勻,一定要拌勻,炸出來的肉才香脆,再一片片展開,逐一下入鍋中,炸至見金黃色時,撈出,敲掉水澱粉碎渣,逐一炸好好後,再將全部的裏脊肉放入燒好油的鍋裏,炸至外酥裏嫩時撈出,瀝油。鍋內留少許油,洘鍋。
6、把薑絲、蔥絲放入鍋內炒香,然後將炸好裏脊肉放入鍋內,把勾芡好的汁倒入鍋內,翻拌起鍋後裝盤,如果功夫可以最好把肉和汁顛勺,然後撒上香菜即可。
鍋包肉名稱的由來
鍋包肉是著名的東北菜,一般菜肴都講究色、香、味、型,惟此菜還要加個“聲”,即咀嚼時,應發出類似吃苞米花時的那種聲音。這是哈爾濱道台府菜創始人、濱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學瀛首席廚師的鄭興文當年為適應外國來賓的口味,就把原來鹹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這一改使哈爾濱出現首創的菜肴。鄭興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稱它為“鍋爆肉”,到現在就被叫成“鍋包肉”了。鍋包肉流傳至今已經是四代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