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凝痹阻證。治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方藥:烏附麻辛桂薑湯加減。製草烏15g 熟附子10g 幹薑10g 麻黃10g 細辛6g 桂枝10g 甘草6g 。方解:方用製川烏、熟附子、幹薑溫經散寒止痛,麻黃、細辛、桂枝疏風散寒,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合,共奏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加減法:若寒甚加製草烏15g;痛偏上肢加羌活15g、威靈仙24g,千年健15g;痛偏下肢加獨活15g、牛膝18g、防己24g;痛偏於腰加桑寄生15g、杜仲10g、川斷15g、淫羊藿15g。
2、風寒痹阻證。治法:祛風散寒,溫經通絡。方藥:烏頭湯加減。製川烏15g 麻黃10g 黃芪18g 白芍15g 甘草10g 蜂蜜30g 。方解:方用川烏頭、麻黃溫經散寒,兩藥配合搜剔入骨之風寒,為方中主藥,輔以黃芪益氣固衛,白芍養血,甘草、蜂蜜緩痛解毒,諸藥相合共奏祛風散寒,溫經通絡之功效。
治療期間,鼓勵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學習、生活、休息,調整飲食,避免情誌的激動和不良因素的刺激。指導患者掌握一些家庭康複自護的常識。如按摩麵部鬆弛的皮膚,叩齒 ,鼓腮,皺眉,用中藥煎水熱敷麵部,避免直接吹風,寒冷天氣出門帶眼鏡、口罩,避免感冒,對年齡較小的患者,還要做好患者家屬的工作,以達到配合治療的目的。
外感寒濕(35%)
外因多與嚴冬涉水、步履冰雪、久居寒濕之地,飲食不適,寒溫不時等,導致風寒濕邪以寒邪為主侵入機體有關。
陰陽失調(40%)
內因則主要與髒腑陰陽失調,正氣不足有關。其病機是在正氣虛弱的前提下,風寒濕邪以寒邪為主侵襲,痹阻於經絡、肌肉、關節,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痛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