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和台灣人都是非常愛吃檳榔的,但是不同的地區,檳榔的吃法是不一樣的;那麼您知道,印度人和台灣人吃檳榔的區別在於哪裏嗎?不清楚的朋友,一起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印度人吃檳榔
印度人愛吃檳榔世界聞名。他們吃檳榔不是嚼嚼就完了,吃的時候一定要有最佳搭配———蔞葉。正宗吃法是先將檳榔果取出來,切成碎片後,蘸上蠣灰,用蔞葉包裹,放進嘴裏慢嚼。
蔞葉屬胡椒科,又名蔞藤、蔞、蘆子或窠矗原產地據稱是在馬來西亞,後在印度等一些國家廣泛種植。這種綠色爬藤植物具有丁香的氣味,長期咀嚼有助於消化、提神以及清除腸道。從醫學角度看,具有一定藥用價值,可用於幫助治療氣管和肺部疾病。蔞葉與檳榔搭配,將會極大刺激唾液腺和嘴巴的黏液薄膜,讓人在炎炎夏日感到清涼。
與檳榔一樣,由於蔞葉的刺激和提神作用,許多印度人對它都很上癮。除與檳榔搭配以外,印度人還喜歡在飯後吃一些蔞葉裹著的甜食。印度人相信,這將有益於清除就餐時攝入的油脂,利於胃部健康。
台灣人吃檳榔
說到檳榔的吃法,台灣人是很有一套技巧的,他們把采收後的檳榔,剝除果蒂和較老的部分,先取由彰化引進的帶有胡椒香氣的荖葉,再攪勻石灰,用小刀塗少許在葉上,將之卷起。然後切開檳榔,將已卷好的荖葉夾放在中間,這樣老藤、石灰、檳榔一起嚼食。據說,如果三者缺一,檳榔不僅食之無味,人們還會認為你是一個毫無感情的冷血動物。
吃檳榔由於三物混合後即呈紅色,食者邊嚼邊吐,吐出來的汁液如同鮮血一般,而嘴角、牙縫都是一灘灘“血跡”,雖不雅觀,但嚼起來臉頰紅潤,血脈賁張,全身暖洋洋的,如同喝了一杯薄酒,“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那種滋味非親嚐者無法言喻。因此,在台灣吃檳榔者不僅限於青年男女,就連已無牙齒的老者也將“三合物”絞碎後嚼食過癮。
還有兩種吃法就是:
其一:食用前,要先把果實切開,將“老藤葉”與蚵殼灰調成糊狀,然後夾入切開的果實內,即可咀嚼。
其二:將檳榔與甘亓、特製的石灰等配料一起嚼食,吃起來也很有味道。
溫馨提示:不管在印度、在台灣還是在湖南,任何喜歡嚼食檳榔的朋友,都需要清楚檳榔給大家帶來的危害,經常嚼檳榔對口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