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戲是傳統健身術之一,相傳為古代名醫華佗所創。華佗在觀察了很多動物之後,以模仿虎、鹿、猿、熊、鳥五種動物的形態和神態,來達到舒展筋骨,暢通經脈的目的。如今盛行的太極等傳統健身方式,最初源於華佗創編的五禽戲。
據中醫理論的“五行學說”,模仿虎等五種動物的動作,與人的五髒有著密切的關係。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五禽戲不僅使人體的肌肉和關節得以舒展,而且有益於提高肺與心髒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達到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目的。
【故事來曆】華佗最早闡述運動保健
相傳,華佗年輕時上山采藥,爬到半山腰時發現了一個洞穴,他很好奇,想進去看看,忽然聽到洞裏有人在談醫論道,還說起了華佗,他嚇了一跳,正轉身想離去。這時洞裏人叫道:“華佗已經來了,何不入內一敘!”華佗隻好進去,原來是兩位白發長須的仙人。他們向華佗傳授了許多奇妙的醫術,還傳給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猿、熊、鳥的姿態去運動,這就是著名的五禽戲。華佗下山後,從此依教奉行,使五禽戲在防病治病方麵發揮了巨大作用。
華佗認為“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身體輕便而欲食”。這是人類用醫療體育運動治療疾病最早的理論闡述。
現代醫學也證明,五禽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鍛煉方式,能提高神經係統的功能,提高大腦的抑製功能和調節功能,有利於神經細胞的修複和再生;提高肺與心髒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髒排血功能,還能增強腸胃的活動及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為機體活動提供養料。
【相關提示】瑞典體育科學學者博?蓋茨,他在對五禽戲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考證後指出:“世界上應用運動作醫療保健最早的國家是中國。這是中國國學的榮譽,也是中國醫學對世界人民的一大貢獻。”
【動作要領】“撲晃奔摘飛”強身治病
虎戲。虎屬水主腎,模仿虎的瞪眼、撲動前肢、鼓動周身等動作,能加強腎髒的鍛煉,擴張肺氣,有益腎強腰、壯骨生髓的作用,可以通督脈、去風邪。虎戲由虎舉和虎撲兩個動作組成。
鹿戲。鹿屬木主肝,模仿鹿用眼時總是斜視的動作,能疏肝通氣;取其長壽而性靈,善運尾閭,尾閭是任、督二脈通會之處,鹿戲意守尾閭,可以引氣周營於身,通經絡、行血脈、舒展筋骨。鹿戲由鹿抵和鹿奔兩個動作組成。
熊戲。熊屬土主脾胃,熊體表麵笨拙,其實內在充滿了穩健厚實的勁力,外靜而內動,意守中宮(臍內),調和氣血,熊戲使人頭腦虛靜,意氣相合,真氣貫通,有健脾益胃之功。熊戲由熊運和熊晃兩個動作組成。
猿戲。猿屬火主心髒,猿機警靈活,好動無定,練習猿戲就是要外練肢體的靈活性,內練抑製思想活動,達到思想清靜,體輕身健的目的,猿戲養心補腦,使人頭腦靈活,強化記憶。猿戲由猿提和猿摘兩個動作組成。
鶴戲又稱鳥戲。鶴屬金主肺,鶴的動作輕翔舒展,鶴伸的動作增強肺活量,鶴飛的動作增強心肺功能,鶴戲調和呼吸,疏通經絡,增強心腦及全身功能。鶴戲由鶴伸和鶴飛兩個動作組成。
【相關提示】五禽戲在不斷發展中形成了三種類型:外功型,以體操形式演練,模仿五禽戲動作為主,著重練“外”。內功型,是鍛煉時產生內氣運行而引動外功,以練習“內氣”為主,在內氣運行的基礎上引動外功。內外功結合型,是以五禽戲動作配合氣功的呼吸進行鍛煉,重視調息,將動作配合呼吸進行鍛煉,動靜結合。三種方式均有保健、強身、治病作用。
【應用體現】促進疾病康複延年益壽
用五禽戲進行中風病的康複治療效果良好,主要應用於後遺症期及病情相對穩定的恢複期患者,表現如半身不遂、行動遲緩、步履不穩、肌膚麻木不仁、肌肉萎縮等。科學應用,可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上述症狀,對於其他伴隨症狀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用於痹症,主要表現在骨關節疼痛、麻木、行動不便,主要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
用於某些疾病的輔助治療,如高血壓、冠心病、失眠等。
當然,五禽戲的養身保健效果是最主要的,經常練習五禽戲的人,可以感到精神清爽,情緒飽滿,身體靈活,步履矯健,食欲增強,還可以防病抗衰老,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相關提示】用五禽戲來養生保健要做到: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呼吸均勻,形神合一
練虎戲時要表現出威武勇猛的神態,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練熊戲時要在沉穩之中寓有輕靈,將其剽悍之性表現出來;練鹿戲時要體現其靜謐恬然之態;練猿戲時要仿效猿的敏捷靈活之性;練鳥戲時要表現其展翅淩雲之勢。隻有做到形神融為一體,才可以達到活動身體關節、壯腰健腎、補益心肺、養身保健及防病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