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方麵的原因導致現代有很多人得這種胃腸道癌,而胃腸道癌無疑給男女雙方的健康都造成的一定的影響。那麼,麵對這種狀況有哪些跡象可循呢?
胃腸類類癌是-組病理形態類似惡性而其生物學行為相對趨向於良性的腫瘤,患病率約1/10萬。胃腸道類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的0.05%~0.20%,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0.40%~1.80%。按其起源,可分為前腸、中腸及後腸。除了源於前腸的肺、支氣管、甲狀腺類癌外,其餘均發生於消化道,約占全部類癌的85%~90%。類癌具有潛在惡性和轉移複發潛能,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60歲多見,是一種生長緩慢,惡性程度相對較低的腫瘤。治療主要是原發癌瘤的切除也可應用生長抑素類似物如奧曲肽治療對控製腹瀉有效。
一、內鏡下電灼切除術:
胃及結直腸類癌、直徑小於lcm,僅限於黏膜層,可經胃鏡或腸鏡行腫瘤局部切除或局部黏膜切除,再根據病理情況決定下一步治療。但術後都要定期內鏡監測隨診,以防複發。
二、局部切除術:
胃及直腸中下段類癌、直徑小於或等於2cm、未侵及肌層、無淋巴結轉移者,也可經肛門或經骶行直腸腫瘤局部切除,切緣距腫瘤邊緣2~3cm。但由於受到局部解剖限製切除範圍往往不夠,應行術中冷凍病理切片檢查以防癌殘留。
三、根治性切除術:
適用於腫瘤直徑>2cm,肌層受侵或區域淋巴結轉移者。而對直腸上段類癌及結腸類癌,直徑超過lcm,以行根治術為宜,避免二次手術;對小腸類癌,由於術前不易與其他惡性腫瘤區別,且20%~45%的病例可發生淋巴轉移,因此切除範圍應包括相應的腸係膜、淋巴結在內。
四、特殊部位的類癌根治:
1、位於賁門處的類癌應按賁門癌根治術要求進行。
2、位於十二指腸乳頭附近的類癌,需行胰十二指腸切除。
3、位於水平部的可行十二指腸水平部加上段空腸切除術。
4、回腸末端類癌行回腸末端加部分升結腸切除術。
5、空回腸類癌行腸管部分切除術及係膜淋巴結清掃。
6、闌尾類癌:1.5cm或闌尾係膜受累,或已有局部淋巴結轉移應行右半結腸切除。
7、小腸類癌的情況相反,極易發生轉移,即使腫瘤小於lcm,也要行標準的廣泛腸切除和淋巴清掃。由於20%~40%的小腸類癌為多發性,術中還要全麵探查小腸和結腸。類癌增長緩慢,即使已有轉移的類癌也應盡可能行廣泛切除。
8、結腸類癌全部行相應的結腸癌根治術。大約2/3的直腸類癌
五、姑息性切除:
類癌增長緩慢,如患者無手術禁忌證,即使已有轉移的類癌也應盡可能行廣泛切除。切除原發及轉移腫瘤可以延長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肝轉移灶切除後80%的患者類癌綜合征症狀可以消失或部分緩解長達5年。
六、肝轉移灶的處理:
類癌的轉移多見於肝髒。由於類癌生長緩慢,如病灶局限,仍可手術切除以獲得治愈。對肝局限性轉移者,可行肝葉切除,而對多發性病灶或巨大病灶不能切除者,可試用肝動脈插管化療、皮下埋置化療泵,或行肝固有動脈結紮或肝動脈栓塞、冷凍或射頻治療,以減輕患者痛苦,延長生存期。另外新近也有報道,將肝移植作為類癌肝轉移的治療方法,並取得較好的療效。
七、化療:
有一定的作用。常用阿黴素和氟尿嘧啶(Fu/DOX)、鏈氮黴素和氟尿嘧啶(Fu/STZ)、卡巴達嗪(DTIC)和氟尿嘧啶、亞葉酸鈣(DTIC/Fu
/LV)聯合化療,其中以Fu/STZ方案似乎較好,有效率為16%~66%。聯合化療多用於症狀明顯(特別是出現類癌綜合征中心髒受累者),尿中5-羥吲哚乙酸在150mg/24h以上者。
八、幹擾素
可用α-幹擾素2a300萬~500萬U/d皮下注射,每周3~7次,有效率為50%,療效出現較慢但持久。可減少尿中5-HIAA的排出量,大約15%的患者其腫瘤顯示長達3年以上的退變或穩定。
九、生長抑素衍生物治療:
生長抑素是一種正常分布在整個消化道及胰腺的多肽類激素,能抑製多種胃腸激素的釋放及細胞的有絲分裂,是一個對外分泌、內分泌、旁分泌及自分泌均起作用的調節肽,它在人體內以14肽和28肽兩種形式存在,分布廣泛,作用複雜。動物實驗證實,生長抑素不僅可以抑製內分泌細胞產生激素,還可抑製腫瘤細胞的多項生長和增殖指數。多數學者主張用奧曲肽,從小劑量(100~200μg)開始,2次/天,以後逐漸加大劑量至1500μg/d。60%類癌綜合征症狀緩解,生化反應(5-HIAA排量)減少70%,但腫瘤縮小者僅為5%。使用長效製劑隻需每月注射一次,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較顯著。
十、其他對症治療:
控製皮膚潮紅發作可用苯苄胺,150mg/d;控製腹瀉還可用對氯苯丙胺酸3~4g/d(不超過1個月);出現類癌綜合征時可用生長抑素衍生物SM230,皮下注射可立即使症狀消除;於化療、麻醉時為預防類癌危象發生,可在手術前24小時給予SM230皮下注射,對病情重者可增加用量,如發生危象應立即靜點SM230。
最近網上關於胃腸道癌的謠言,我相信你讀完這篇文章以後,一定有了非常清醒的認識了。是啊,我們身處一個信息爆炸和泛濫的年代,一定要掌握辨別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