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很多人的了這種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 ,其實這種病很多人不太了解。所以這時候不要瞎操心,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非手術治療
1、藥物治療:主要適用於早、中期病人,包括下列幾類。
①血管擴張劑:由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存在明顯血管痙攣,因此可使用下列藥物來緩解症狀。A.血管α受體阻斷劑:妥拉唑林,可口服,推薦劑量25~50mg,3次/d,也可25~50mg肌內注射,2次/d。B.鈣離子阻滯劑:尼卡地平、佩爾地平,一般劑量為5~10mg,3次/d;30mg,3次/d。C.此外也可使用地巴唑及煙酸等來緩解症狀。
②抗凝劑:理論上抗凝劑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並無效,但有報道可減慢病情惡化,為建立足夠的側支循環創造時間,這可能與預防在脈管炎基礎上繼發血栓形成有關。目前使用的抗凝劑為肝素及華法林。但抗凝治療一般在臨床很少應用。
③血小板抗聚劑:可防止血小板聚集,預防繼發血栓形成。常用藥物如腸溶阿司匹林,一般劑量為25~50mg,1~2次/d,本藥雖為腸溶片,但有時病人的胃腸道副作用仍較明顯;雙嘧達莫,3次/d,1次2片;西洛他唑(培達)50mg,2次/d;或用噻氯匹定(Ticlid)250mg,1片/d。
④改善微循環的藥物:A.潘通:為己酮可可堿類藥物,可加強紅細胞變形能力,促進毛細血管內的氣體交換,改善組織氧供。由於存在體位性低血壓及過敏症狀,因此推薦首劑100mg加入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若無不良反應,第2天起300mg加入500ml5%葡萄糖中靜脈滴注,維持10天。B.前列腺素E1(PGE1):此類藥物可抑製血小板聚集,並擴張局部微血管,靜脈用藥可明顯緩解疼痛,並促進潰瘍愈合,目前在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而通過脂質球包裹PGE1(凱時)可沉積在病變血管局部,持續釋放。推薦劑量20μg加入2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推注,1次/d,10~14天為1個療程,每3~6個月可以重複1個療程。此藥短期效果相當明顯,但長期療效不確切,且價格較為昂貴。
⑤止痛劑:為對症處理,緩解靜息痛。A.口服用藥有非甾體類的抗炎鎮痛藥,如吲哚美辛(消炎痛)、雙氯芬酸(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作用較為溫和的索米痛片(索密痛)、曲馬朵緩釋片(100mg/每晚)以及新型的麻醉類止痛藥嗎啡(美施康定),其劑量有10mg/片和30mg/片2類,1片/睡前。B.肌注用藥以布強痛定)及呱替啶(度冷丁)為主,均為100mg1次。甚至還可以通過硬膜外置管,一般為腰2~4水平,間斷推入利多卡因或丁卡因(地卡因),每次3~5ml,止痛效果顯著,而且還兼具擴張末梢血管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硬膜外給藥時病人應取平臥位,監測血壓,一旦發現血壓下降,對症處理,同時對於存在出血傾向的病人(尤其是服用抗凝劑者),硬膜外置管應非常謹慎,以免局部出血或血腫壓迫脊髓。
⑥激素:一般不宜使用,僅在病變進展期(如血沉較快),在短期內可予使用。常用藥物有潑尼鬆10mg口服,3次/d,或者地塞米鬆0.75mg口服,3次/d。
⑦抗生素:主要應用於存在肢體末端潰瘍、壞疽合並感染者,以肌注及靜脈用藥為主,最理想是根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由於大部分病人為革蘭陰性杆菌感染為主,因此也可以直接使用相關抗炎治療,常用藥物有環丙沙星、第三代頭孢菌素及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安美汀)等。
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基因治療:由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要累及肢體遠端的中、小動脈,因此很多情況下動脈流出道不佳,無法施行動脈架橋手術,而促進側支血管再生則成為一項重要的治療措施。由此,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基因治療性血管生成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人帶來一種全新的治療手段。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可以特異性地與血管內皮細胞表麵的VEGF受體結合,從而促進內皮細胞分裂,形成新生血管。在動物實驗方麵最早是由Reissner於1993年將覆有phVEGF165的氣囊導管插至實驗兔的股動脈,通過血管成形術將氣囊與動脈壁緊密接觸而完成基因轉移,後RT-PCR證實在局部組織有VEGF的表達,血管造影及肌肉活檢也提示有新的側支形成。此後是Isner首先將這一技術應用於臨床,他采用患肢注射phVEGF165的方法,共治療了9例下肢動脈缺血伴潰瘍的病人,隨訪表明血流顯著增加達80%,明顯側支形成達70%,潰瘍愈合率超過50%,同時症狀也得到明顯緩解。當然VEGF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副作用,其中主要一點是它可以促進腫瘤生成並加速轉移,此外,VEGF也有可能加重由於糖尿病引起的視力惡化,因此目前VEGF的基因治療尚屬試驗階段,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3、介入治療:對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要是在X線動態監測下介入插管至病變部位溶栓,常用溶栓藥物為尿激酶,一次推薦用量為25萬U,也可保留導管在動脈內持續給藥。但由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遠端血管多為閉塞,而且血栓以炎性為主,因此療效尚不確切。
此外,對於節段性狹窄病變,如果導引鋼絲可以通過,也可考慮予以血管成形並釋放支架。
8、高壓氧治療:高壓氧治療可以提高血氧分壓,增加血氧張力及血氧彌散程度,從而達到改善組織缺氧的目的。
具體的方法為:待病人進入高壓氧艙後,在20min左右將艙內壓力提高到2.5~3個大氣壓,給病人分別呼吸氧濃度為80%的氧氣30min和艙內空氣30min,反複2次,然後再經過20~30min將艙內壓力降至正常。如此1次/d,10天為1個療程,休息數天後可開始第2個療程,一般可持續2~3個療程。經過如此治療後一般病人的症狀均有不同程度的緩解,皮溫升高,潰瘍縮小,有一定的近期療效。
二、手術治療:目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手術方法較多,但由於病變多累及中小動脈,因此手術效果欠理想。手術術式主要有下列幾種。
1、腰交感神經節切除術:本術式至今已有70年曆史,主要適用於1,2期病人,尤其是神經阻滯試驗陽性者,同時也可以作為動脈重建性手術的輔助術式。由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大多累及小腿以下動脈,因此手術時主要切除患肢同側2,3,4腰交感神經節及神經鏈,近期內可解除血管痙攣,緩解疼痛,促進側支形成,但遠期療效不確切,而且對間歇性跛行也無顯著改善作用。手術入路有前方徑路和後外側徑路2種,以前者術野顯露較好,使用較多。術中下列幾點請予以注意:
①應正確辨認腰交感神經節,與其他類似組織相鑒別,其中生殖股神經為白色,但無結。為此術中應將切除的腰交感神經節即刻送檢病理證實;
②腰靜脈與腰交感神經節關係密切,右側腰靜脈在右交感幹前跨過,左側腰靜脈則位於腰交感幹後方,因此術中應避免損傷腰靜脈,一旦出血,予以縫紮;
③對男性病人,手術時尤其要注意應避免切除雙側第1腰交感神經節,以免術後並發射精功能障礙。
同理,對於上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可考慮采取胸交感神經節切除。
2、動脈旁路術:主要適用於動脈節段性閉塞,遠端存在流出道者,但由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者多為中、小動脈病變,因此符合這項適應證的病人較少。
移植物可采用PTFE人工血管或自體大隱靜脈,但因多為肢體遠端的動脈重建,故以大隱靜脈為佳。有時若需要行股-脛動脈或股-腓動脈長段移植,也可采用複合移植物,即近端股動脈采用PTFE人工血管,遠端采用自體大隱靜脈作吻合。為防止術後移植物血栓形成,長期抗凝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措施(尤其是人工血管移植物),現在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藥物是華法林,但是使用時需隨訪凝血酶原時間,以免過量使用導致出血。
由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常見膝下段動脈受累,因此動脈旁路術後遠期通暢率受影響,現有報道平均通暢時間約為2.8年。
3、動脈血栓內膜剝除術:本術式也主要適用於股動脈節段性閉塞,遠端流出道血管條件尚佳的病例,因此適合本術式的病人不多。術中在剝除血栓內膜後,可在局部血管壁上加縫-人工血管補片,擴大動脈腔,減少術後再狹窄及閉塞的發生。術後積極抗凝同樣也是預防血栓形成症狀複發的一項重要措施。
4、動靜脈轉流術:由於許多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人患肢末梢動脈閉塞,缺乏流出道,因此很多學者均考慮通過動脈血向靜脈逆灌來改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缺血症狀。首先是由Johansen通過動物實驗證實采用分期動靜脈轉流術可有效地改善缺血下肢的動脈血供,其首次手術是在動脈和靜脈之間端側吻合-移植物來建立下肢的動靜脈瘺,通過動脈血衝入靜脈,一部分向心回流,另一部分向遠端持續衝擊,最終造成遠端靜脈瓣膜單向閥門關閉功能喪失,而後行第2次手術結紮近端靜脈,使所有動脈血均向靜脈遠端逆行灌注。
根據吻合口位置的高低,動靜脈轉流術可分為下列3類術式。
①高位深組:將髂外、股總或股淺動脈與股淺靜脈間建立動靜脈瘺,4~6個月後再行二期手術。本術式操作較為簡便,但因吻合口位置較高,術後肢體腫脹較明顯。
②低位深組:將動脈與脛腓幹之間建立動靜脈轉流,2~4個月後行二期手術,靜脈血主要通過脛前靜脈回流。
③淺組:將動脈與大隱靜脈遠側端行動靜脈吻合,一般不行二期手術,術後肢體腫脹較輕,但手術操作較複雜。
目前的臨床實踐表明動靜脈轉流術可改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人的靜息痛,但術後肢體腫脹明顯,有濕性壞疽可能(尤其是同時合並糖尿病者),因此並不降低截肢率,而且對於術後動脈血逆行灌注的微循環改變也有待進一步探討。
5、大網膜移植術:主要適用於動脈流出道不良,不宜行動脈搭橋以及三期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病例,可緩解疼痛,有利於潰瘍愈合。
本方法最初是由美國的Casten和Aldav於1971年提出,主要是將大網膜剪裁成長條形,同時保留其原有血管蒂供應,這種方法經臨床應用證明均有一定療效,部分病人潰瘍愈合,疼痛緩解。而且進一步實驗研究表明24h內大網膜即可與缺血組織產生粘連,造影證明大網膜動脈的血流能灌注下肢組織後並經深靜脈回流。但本術式創傷大,操作較複雜,而且大網膜個體差異很大,因此遠期效果待隨訪,且目前臨床應用較少。
6、腎上腺切除術:既往,對於經腰交感神經節切除後而又無條件行動脈重建術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例,也有學者主張行腎上腺次全切除術以減輕症狀,但由於切除腎上腺本身並發症較多,因此目前已不再使用。
7、截肢術:對於晚期病人,潰瘍無法愈合,壞疽無法控製,或並發感染時,可予以截肢或截指(趾)。
截肢術主要應用於壞疽或感染擴散到足跟甚至踝關節以上者,截肢平麵應盡量考慮行膝下截肢,以便今後可安裝假肢。術中不宜使用止血帶,截肢殘端的皮瓣及肌肉應適當保留得長一些,避免縫合時張力過大,影響愈合,術後切口需注意引流,如果肢體殘端血供仍然較差,愈合不良,必要時可提升截肢平麵。
截指(趾)術一般不宜采用局部浸潤麻醉,以免感染擴散,術中應注意將壞死組織完全剪除,術後一般將碘仿紗條填塞創麵,敞開換藥。此外,還可以局部使用表皮或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如貝複濟),以利肉芽生長。
脈管炎很少累及肢體以外的血管,其生命的預後和一般人之間並無顯著差別。近年來由於診斷手段的進步,血管外科的發展以及開展中西醫結合等綜合治療,明顯地改變了脈管炎的經過,臨床治愈率已顯著提高,截肢率也明顯下降,即使需截肢的,截肢平麵已降低。高位截肢率已降到4%以下。為防治本病,有必要強調戒煙的重要性,據調查表明,病情加重或一度治愈又複發的都和不遵守戒煙有關。截肢後的病人仍需戒煙。
現在社會中,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疾病就是病從口入。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就是典型的,所以平時記得飲食清淡,一些忌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