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疾病的發生也是其中之一,口流涎病不僅讓患者感受到了身體上的痛楚,也讓他們在精神上倍受折磨,而想要擺脫困擾,就需要掌握正確的口流涎的治療方法。
新案:天生啞女兼肢殘,人到老年又中風 09年5月27日,剛吃過早飯,接到一男子打來電話,說是經某人介紹,前來為母親求治中風,已在診所門前等候。及至診所,見一鄉下中年男子,中等個,約在四十歲左右,我邊開門邊問:你母親癱瘓多久了?住院檢查沒有?答:有半個月了,住了八天院,沒效才回家來,檢查是腦溢血,高血壓等病,花費三千多元,報銷了一部分,檢查單還在我妹子家裏,如果需要我就叫她拿來,現在想請李老師去我家看病。 ……隨其出診回來,才知這男子叫沈澤友,39歲,常年在外作些小工,家住縣城外,化肥廠側邊,是嚴陵鎮,三河村,6組農民,老母親65歲,叫張書容,在家負責家務,很能幹,但天生啞巴,而且左上肢肘部關節畸形,曲不能伸,左手頸關節又殘折向內,掌中四指萎曲,獨中指僵硬直伸,舊殘加新病,左殘又左癱,真是狀不忍睹,難怪增廣說,無病就是福,身安莫怨貧。 發病: 患者於本月12日中午,正在家中煮飯,媳婦劉其明在屋外敞壩邊洗衣,偶進灶房提水,驚見母親倒在地上,口中流涎,口眼歪斜,眼睛半閉半睜,僅見右手比劃,不聞往日哇哇之聲,隨後送往醫院…… 臨床症狀: 患者左半身不遂,右手能動能比劃,舌體歪左,口中流涎,舌麵及左側存有食物殘渣,目不喜睜,精神意識呈半昏迷,口眼歪斜,住院時,曾經七,八天未解大便,經醫院灌腸等亦不下,回家後以番瀉葉泡水服之,得大便一次,今又三日無大便,苔白膩,脈弦數。 辨證分析: 除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歪等症為中風癱瘓之共性外,可辨之症為:舌苔白膩,脈弦數,便結,口流涎。 辨弦數脈------弦,乃實證實邪之脈,多主肝邪,痰飲,食滯,瘧疾,疼痛等實邪,而痰飲與食滯多與脾胃相關,故弦亦兼主脾胃之實證而不獨主肝膽病。數,遲為髒寒而數為腑熱,故數而有力者主裏熱之陽邪,所以,弦數脈在此並主肝之陽邪與陽明裏實之陽熱邪氣,及痰氣有餘之邪,臨床又稱肝膽熱邪所挾之痰為風痰。結合患者便結之症,以陽明腑實熱結與肝之風陽合證,故憑脈當判此症為熱風入腑,兼挾風痰。風痰之據,可再證於苔。 辨舌苔,識不語一一凡膩苔皆主實邪在裏,邪氣有餘,白膩多見於痰濕,痰濕又當責脾虛,為邪氣實而正氣虛,故於中風不語之治,但以流涎為脾緩,故患者有口中流涎,脾之液為涎,然流涎之症又分虛實,所以臨床有去痰濕而愈者,有益氣健脾收攝而愈者,不能一概而論,總得有舌脈之證據,故以弦數脈,苔膩舌皆辨為實邪,所以此證病因病機總括為:熱風入腑,兼挾風痰。 辨不語一一觀《醫學心悟》以神仙解語丹治風痰阻於會厭而不語者,(以此證發病時,僅見右手比劃,不聞往日哇哇之聲之情景為據,判為舌蹇不語之症)其證亦當以苔膩為證據,中醫所用方藥才能擱於實處,不致捕風捉影。 不語之證,清代名醫程鍾齡論分心,脾,腎三經之異,因痰迷心竅者,當清心火,用牛黃丸,合神仙解語丹。因風痰聚於脾經者,當用導痰湯合神仙解語丹。若因腎經虛火上炎,而不語者,當壯水之主,用六味加遠誌石菖蒲。若因腎陽虛寒厥逆而不語者,當益火之源,用河間地黃飲子,故地黃飲子治舌強不語,足廢不行者,以桂附益火之源,入地黃之陰以釋陽,與腎氣丸同意而能平補腎氣陰陽,所不同者此方意在治入髒之寒風而矣。思之資壽解語湯,以羚羊角,竹瀝水反佐桂附為寒熱並用以治寒熱錯雜之不語證,及甘桔湯加疏散藥之治外邪侵肺而音啞等法,皆與此證相去甚遠勿論,因患者為天生啞女,故判此證之不語,更宜詳審證情。 所以,此證之不語,當以流涎脾緩為據而兼用神仙解語丹治會厭之風痰。而患者在院腑實熱結之時,又宜擇用三承氣之法瀉下熱結,製約陽明之火而承順炎上之氣……現症便又三日未解,亦應稍用緩下,故以金匱大黃甘草湯,另泡徐服,以降泄府中再聚之熱邪,使陽明之氣順而降下,不複上衝。 綜合病因病機趨勢,大法宜下降氣機,使氣不過升,則血不外溢而自止,采用平熄內風之法,方選鎮肝熄風湯去玄參之滋膩礙痰,加女貞,山茱萸以固老人肝腎之本,下降肝陽上越之氣,並佐以神仙解語丹治會厭之風痰兼治不語,亦符病在上因而越之之法。 診斷:中風------腑熱挾痰致肝陽上越型. 治法:平肝潛陽,通腑去痰, 選方:鎮肝熄風湯合神仙解語丹及黃草湯加減 用藥: 第一方開水泡服: 大黃10甘草20 第二方水煎服: 懷夕30 天冬20 茵陳 15金鈴子10白芍30 麥芽15 甘草12 羌活15石菖蒲 10天麻30膽南星15女貞20萸肉30生白附子8 赭石50 龍牡各30 龜板30 後五味另包,先煎半小時。 09年5月30日,沈澤友之妹,沈澤芬來了,她說:中藥才服一劑就見效了,現我母親不但口眼不歪,精神好轉,還能哇哇發音了,現在大便已通,能吃,舌上還白色…… 討論: 綜合舌脈證之主病,為熱風入腑兼痰濕之邪,故此證應為手陽明大腸結聚之熱邪,與肝陽之邪合為熱風,故稱腑熱挾痰,熱風協痰趨上,升發過極,至會厭則痰阻而不語。上衝清竅入腦,諸陽助升,血隨氣到,氣推血行,有升無降,故致腦中血管內之血壓過高,脹裂血管而成腦溢血。故腦出血為疾病過程後之結果,如腦出40毫升之例僅憑直觀,你能知其出血病因病理嗎?所以還得用醫學,而陽邪上亢之病機,實為病機趨勢與腦出血之發病過程。故他人找我治療不需看檢查結果, 我內人中風也不需去檢查,以有效治愈為醫師標準。 中風(applexy)是以突然暈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昏仆僅以口歪、半身不遂為臨床主症的疾病。因發病急驟,症見多端,病情變化迅速,與風之善行數變特點相似,故名中風、卒中。本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常留有後遺症;近年來發病率不斷增高,發病年齡也趨向年輕化。西醫學的急性腦血管病,如腦梗塞、腦出血、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屬本病範疇。 中醫治療中風療效佳,在臨床上得到絕多數醫生包括西醫在內的肯定,是目前治療中風及其後遺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中風的中藥治療方法主要有: 1、肝風挾痰型 症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頭暈或頭痛,急躁易怒,或見多痰,肢體麻木,舌紅苔白膩,脈弦或滑。 方藥:白術、茯苓、天麻、橘紅各15g,半夏、甘草各10g,生薑3片,大棗3枚。 2、風中經絡型 症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肌膚不仁,發熱惡寒,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滑或弦。 方藥:肉桂6g,炮附子5g,麻黃5g,防風、防己、當歸各12g,人參、川芎、白芍、杏仁、黃芪、甘草各10g,生薑5片。 3、邪熱壅盛型 症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麵色潮紅,口渴喜冷飲,小便赤黃,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方藥:川芎、白芍、白術、菊花、桔梗、荊芥穗、連翹、黃芩、寒水石各10g,當歸、石膏各15g,砂仁、薄荷、滑石、大黃各5g。 4、氣虛痰阻型 症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麵色萎黃,語言騫色,痰稀而白,或見頭暈目眩,舌質淡有齒痕,舌苔白滑或膩,脈滑或弦。 方藥:六君子湯加減:人參、甘草各10g,茯苓、白術、陳皮各15g,半夏、竹茹、膽南星各15g。 5、氣滯經絡型 症狀:肢體癱瘓或口眼彎斜,胸脅脹滿,歎息為快,脘腹滿悶,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弦。 方藥:八味順氣散:人參、白術、白芷、烏藥、青皮各10g,茯苓、陳皮各15g,甘草8g。 6、氣虛血瘀型 症狀:肢體緩縱不舉,或見攣卷,或見疼痛,舌質淡或紫暗,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脈沉細或澀。 方藥:補陽還五湯:生黃芪30g,當歸、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龍、紅花各15g。 7、氣血兩虛型 症狀:肢體緩縱無力,或見蒼白腫脹,麵色無華,少氣懶言,聲低氣怯,或畏風自汗,舌質淡白,舌邊有齒痕,脈細弱。 方藥:八珍湯:人參、白術、川芎、白芍、甘草各10g,熟地、茯苓、當歸各15g。 8、腑氣不通型 症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脘腹滿悶,大便秘結,小便赤黃,或見頭暈煩躁,舌紅,舌苔黃或膩,脈滑或弦。 方藥:厚樸、大黃、枳實、甘草各10g
以上就是常見的口流涎的治療方法,生病後情緒不好很正常,但患者不可聽之任之,要及早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