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類癌瘤的治療方法

作者:養生小編  時間:2016-09-22 15:23:1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胃類癌瘤是常見疾病之一,也是經常危害健康的疾病之一。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下麵,我們就來仔細說說能夠有效提高免疫力

  (一)治療

  胃類癌屬交界性腫瘤的範疇,治療原則應同胃癌,一經確診應早期手術治療。術式選擇應根據組織分化程度、單發或多發、腫瘤大小、浸潤範圍、生物學行為而定。常用的方法有:

  1.內鏡下電灼切除術Ⅰ型胃類癌生物學行為多屬良性,很少進展,甚至可以自行消失。因此,對伴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多中心微小(僅幾毫米)類癌,反複胃鏡檢查即可。直徑1.0~1.5cm的Ⅰ型胃類癌可在內鏡下行電灼切除術。直徑1~2cm者屬低度惡性,如果組織學檢查無胃壁深層浸潤亦可行電灼切除術。內鏡下電切術對其他型單發胃類癌應限於1cm以下,不管是否合並MEN-Ⅰ或ZES。強調術後定期內鏡監測隨診,以防複發。

  2.胃竇切除術高胃泌素血症可引起ECL細胞增生和類癌形成,胃竇切除術可使升高的胃泌素降至正常,降低腫瘤進展的危險性。Hirschowitz報道了3例惡性貧血、高胃泌素血症和多中心胃類癌的病人,胃竇切除術後血清漿胃泌素水平均降至正常。術後胃鏡加活檢隨訪12~18個月均見微類癌灶,21~30個月活檢發現類癌和ECL細胞增生完全消失。盡管血漿胃泌素水平降至正常,胃底多發類癌在術後23個月仍可進一步發展。因而,胃竇切除術適用於早期病變,較大的原發病變伴有結節增生者應行全胃或胃次全切除術。術後定期胃鏡隨訪。

  3.胃類癌局部切除術此術式適用於病變直徑小於2cm,尚未侵及漿膜,無淋巴結轉移者,可距腫瘤邊緣2~3cm行局部切除術。

  4.姑息性胃切除胃惡性類癌發生肝多發轉移時,仍可切除原發病灶。

  5.胃癌根治術及全胃切除術適用於腫瘤直徑>2cm,漿膜受侵或區域淋巴結轉移的低分化或未分化者,或病變呈彌漫性、多發性。胃泌素瘤合並致命性潰瘍,探查未發現原發病灶者,也可行全胃切除術。

  Christopher提出了胃類癌診斷治療模式,對病變小於1cm且數量小於3~5個的Ⅰ型和Ⅱ型胃類癌,可行內鏡下息肉切除術,術後每6個月複查1次胃鏡,若有複發則行胃竇切除或局部切除術。病變大於1cm且數量大於5個的Ⅰ型和Ⅱ型胃類癌行胃竇切除或局部切除術,術後每6個月複查1次胃鏡,若有複發則行全胃切除術。Ⅲ型胃類癌常有局部淋巴結或肝髒轉移,應行胃癌根治術。

  手術中必須探查肝髒,注意有無轉移灶。對肝局限性轉移者,根據情況行轉移灶切除術、肝葉或半肝切除術,而對多發性病灶或巨大病灶不能切除者,可試用肝動脈插管化療、皮下埋置化療泵、肝固有動脈結紮或肝動脈栓塞、冷凍治療,以減輕病人痛苦,延長生存時間。術前應用生長抑素類似物可預防類癌危象的發生。

  (二)預後

  胃類癌一般生長緩慢,患者確診後生存時間較長,胃類癌總的5年生存率約52%。患者的預後取決於病變的組織學特征,病理學類型,是否有遠處轉移,外科手術切除的範圍,臨床症狀的輕重及患者的一般情況。有轉移、非典型性組織學表現、侵及漿膜和腫瘤大於2cm均是預後不良的指標。病變局限者5年存活率可達90%左右,局部轉移者5年存活率約23%,有遠處轉移、腫瘤大,有類癌綜合征者預後不良,多在兩年內死亡。種族、性別和年齡對生存率影響不明顯。

 

看完上麵的描述,相信大家對胃類癌瘤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了。自己內心應該有了一個答案。當然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看待自身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養成好的生活和作息習慣。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