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桂枝湯大家吃過嗎?麻黃桂枝湯其實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應用也非常廣泛,那麼麻黃桂枝湯的功效與作用大家知道嗎?不知道的話,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 柴胡(三錢) 芍藥(二錢半) 桂枝(去皮.一錢半) 甘草(炙.一錢半) 黃芩(一錢半) 半夏(一錢三分) 人參(一錢)
【功能主治】 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有惡寒,表證未解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煎至一鍾,食遠服。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 麻黃黃芩湯(《校注婦人良方》卷十四)
【處方】 麻黃30克(去節)甘草9克(炙)桃仁30個(去皮、尖)黃芩15克 桂枝9克
【製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發散血中風寒。治瘧病頭痛項強,脈浮,惡風無汗,發於夜間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候發前溫服。
【備注】 瘧發於夜間,此邪氣渾入陰血。故方中以麻黃、桂枝發散風寒,黃芩清泄伏熱,桃仁引藥入血,散血緩肝。諸藥相伍,共奏發散血中風寒之功。
【摘錄】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別名】 加味麻黃湯
【處方】 麻黃(去節,湯浸,焙幹)3分,桂心3分,白芍藥3分,細辛(去苗)3分,幹薑(炮)3分,甘草(炙)3分,半夏(湯洗7次)半兩,香附(炒去毛)半兩。
【製法】 上為銼散。
【功能主治】 外因心痛,惡寒發熱,內攻五髒,拘急不得轉動。
【用法用量】 加味麻黃湯(《得效》卷四)。
【摘錄】 《三因》卷九
【處方】 麻黃2兩(去根節),桂枝1兩,葛根3兩,芍藥3兩,甘草1兩(炙紫色)。
【製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2枚,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服,夜1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車論》
【處方】 麻黃1兩(去根節),桂枝1兩,赤芍藥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痛,8-9日不解,表證仍在,複發汗,服湯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又大汗後似瘧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
【別名】 麻黃黃芩湯
【處方】 麻黃1兩(去節),甘草3錢(炙),桃仁30個(去皮尖),黃芩5錢,桂枝3錢。
【製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瘧病,頭痛項強,脈浮,惡風無汗,發於夜間者。
【用法用量】 麻黃黃芩湯(《校注婦人良方》卷十四)。
【摘錄】 《保命集》卷中
【處方】 麻黃、桂枝、赤芍、杏仁、甘草、當歸、牛蒡、黃連、黃芩、川芎、蟬蛻、蠶蛻。
【功能主治】 發汗。主痘疹,身癢咳嗽。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痘疹仁端錄》卷十三
【處方】 淨麻黃2錢,柳枝1錢2分,桂枝1錢2分,片黃芩1錢,光桃仁15粒,炙甘草1錢,大生地1錢,鮮紅花5分,蔥白1莖。
【功能主治】 發散血中風寒。主夜瘧,血分有邪。
【用法用量】 水煎,熱服。
【摘錄】 《幼幼集成》卷三
看了上麵關於麻黃桂枝湯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行治療,對於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