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回老家一趟,看到房前屋後的野草仍舊生機勃勃,其中不乏有很多當年爺爺親自栽培的藥材,每每看到這般景象時,無不想起兒時那段美好的時光。那個時候,聽爺爺講講植物的故事,同時還給我們普及一些中草藥的知識。對於每一種中藥材,都有屬於它們獨特的故事。然而,有一味名喚牛膝的中藥,由於它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爺爺會用它來泡酒喝,能夠治療風濕疼痛、關節不利等症。
牛膝是莧科牛膝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由於它的莖有節,類似牛的腿膝,所以有牛膝之稱,還有百倍、牛莖、牛磕膝、接骨丹、牛蓋膝頭等別名。牛膝這味中藥多生長在屋旁、林緣、山坡草叢中,一般秋季采收,先割取地上莖葉,依次將根挖出,剪除蘆頭,去淨泥土和雜質,紮把,曬幹後即可入藥。
對於牛膝的藥性,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認為牛膝“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而在《本草綱目》中則對牛膝的藥性做了進一步補充,認為牛膝可以“治久瘧寒熱,五淋尿血,莖中痛,下痢,喉痹,口瘡,齒痛,癰腫惡瘡,傷折”等症。
一般來說,牛膝味苦、甘、酸,性平;歸肝、腎經;具有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等作用;適用於經閉,痛經,腰膝酸痛,筋骨無力,淋證,水腫,頭痛,眩暈,牙痛,口瘡,吐血,衄血等症;一般用量為4.5~9g。
對於牛膝的臨床運用,一般分為生用和酒製,二者在藥性上也會有所差別。正如《藥品化義》中所說,牛膝“生用則宣,主治癃閉管澀、白濁莖痛、瘀血阻滯、癥瘕凝結、婦人經閉、產後惡阻”等症,主要是“取其活血下行之功也”;牛膝酒製之後的作用與生用則有所差別,“酒製熟則補,主治四肢拘攣、腰膝腿痛、骨筋流痛、瘧疾燥渴、濕熱痿痹、老年失溺”等症,主要是“取其補血滋陰之功也”。
牛膝作用廣泛,生用酒製、各有千秋,但在臨床中也有它的不適應證。比如《得配本草》認為“中氣不足,小便自利”之人不宜使用牛膝;《藥品化義》認為,“若瀉痢脾虛而腿膝酸痛不宜用”牛膝;《本草通玄》認為“夢遺失精”之人不宜用牛膝;《本草正》認為“髒寒便滑,下元不固”之人不宜用牛膝;另外,月經過多、經閉未久、血崩不止,以及孕婦,均不適宜用牛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