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我國中醫藏象學說,就不能不提到氣、血、津液。中醫藏象理論認為正是人體的氣、血、津液這3種物質,才使得咱們人體的生理機能才可以獲得滋養。
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血、津液,是人體髒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生理活動的產物,也是這些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
氣,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血,基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從氣、血、津液的相對屬性來分陰陽,則氣具有推動、溫煦等作用,屬於陽;血和津液,都有是液態物質,具有濡養、滋潤等作用,屬於陰。
氣、血、津液的生成,及其在機體內進行新陳代謝,都依賴於髒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而這些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又必須依靠氣的推動、溫煦,以及血和津液的滋潤濡養。因此,無論在生理還是病理的狀況下,氣血津液與髒腑、經絡等組織器官之間,始終存在著互相依存的密切關係。
此外,構成人體並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中還有"精"。"精"在中醫學理論上的基本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質,包括氣、血、津液和從飲食中來的營養物質;狹義之"精",即通常所說的腎中所藏之精,這種精與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都有直接關係。
一、 氣
1. 氣之生成
人體的氣,主要是稟受於父母先天精氣(腎主之),食物中的營養精微物質(脾主之)和自然界的清氣所組成(肺主之)。注:"稟受於"意為"來自於"。
2. 氣之類別
按照功能和分布位置的不同,氣又可以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
元氣主要為腎中精氣水穀之精氣,為人體最根本之氣。存於腎中。推動生長和發育。
宗氣由自然界的清氣和水穀之精氣組成,為全身最集中之氣。存於胸中。推動呼吸與氣血運行。
營氣運行於脈中,附著於營血之水穀精氣。循脈分布於全身。化生血液,營養全身。
衛氣運行於脈外,滑利慓疾之水穀精氣。隨同營氣分布全身。衛肌表,防禦外邪,溫養全身,調節腠理的開合。
#p#副標題#e#
二、 血
血液具有營養和滋潤全身的作用,主要是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
而營氣和津液的來源,自然是從食物所化生的營養精微物質而來。
三、 津液
凡是體內一切正常的水液就稱為津液。
津液和血液的功能相似,都具有營養和滋潤全身的作用,也都從食物所化生的營養精微物質而來。
四、 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氣、血、津液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所以三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和相互為用的聯係。
1.氣和血的關係
(1)氣能生血。氣是促進血液生成的重要因素,氣足,則化生血的功能強;氣虛,則化生血的功能弱。
(2)氣能行血。血必須借著氣的推動才能運行的,因此,肺的宣發與肅降,肝的疏泄與條達,都有助於血的運行通暢。如果宗氣不足,心氣虛衰,則無力推動血液,就會引起血瘀;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氣機鬱滯不通,也會引起血瘀。
(3)氣能攝血。氣能統攝血液,使血循行於脈中而不溢出脈外。如果氣虛而固攝血液的力量減弱,就會出現各種出血的症狀。
(4)血為之氣母。氣為無形,必須附著於有形之血,才能行於脈中而不散失。而人體的生理組織,如果得不到血的濡養,也將不能生成氣。也就是說,任何生理組織的功能,雖然必須依賴氣的推動,但氣必須依附於血,才能發揮其生理效應。
2.氣和津液的關係
氣和津液的關係與氣和血的關係十分相似。
這是因為,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必須有賴於氣的推動與固攝作用。而氣的運行,不僅附著於血液,也附著於津液。
因此氣和津液之間,同樣存在著氣能生津,氣能行(化)津,氣能攝津,津能載氣的關係。
3. 血和津液的關係
血與津液都是從水穀精氣中所化生而來的,具有滋潤和濡養的作用。
一般來說,血主要行於脈中,而津液則可以行於脈內,也可以行於脈外。
氣、血、津液均為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都離不開脾胃運化的水穀精氣,因而氣和血,氣和津液,血和津液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製約、相互為用,病理上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大眾養生網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了中醫之氣、血、津液學說,希望對那些對中醫感興趣的朋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