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宋祚民是我國當代出色的中醫大師,現已80高齡,仍精神矍鑠。宋醫生在對我國傳統中醫的傳承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養生觀點。
清除貪欲調節情緒宋祚民認為,《黃帝內經》在開篇《上古天真論》中提出了“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不僅說明了精神養生的重要性,而且強調精神養生是一種境界、一種狀態。簡單講就是要有心靜如水的思想境界,並且進入無我、忘我狀態。在這種無欲無求的狀態下,人的生命活動才是最自然、最健康的。
一個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開朗,對人生充滿樂觀情緒,就會陰陽平和,氣血通暢,五髒六腑協調,機體自然會處於健康狀態。反之,不良的精神狀態,可以直接影響到人體的髒腑功能,使得髒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阻滯、抗病能力下降、正氣虛弱,從而導致各種疾病。
貪欲是指那些可欲而不可求的事物,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人生在世很難做到無私無欲,但私欲不可過多過高。為人要質樸,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要會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時常通過自我調節、自我限製、自我清除來控製自己的欲望,以減少自己的精神壓力和痛苦。
當然,進行自我克製並清除“私心”和“貪欲”,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有一定的過程的,也要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千金方》中有:“凡人不可無思,當以漸遣除之。”《友漁齋醫治》雲:“遇逆境,即善自排解。”這說明人們隻有改善並及時調節自己的情緒,凡事理智冷靜思考,心平氣和,順其自然,才能“處變不驚”,泰然處之。平時做到恬淡虛無,與世無爭,自然會精神守於內,勞作不致疲倦,身體健康而無疾。
學會放棄知足常樂在現代社會裏,物欲官欲金錢欲,口欲肉欲擁有欲等種種誘惑,使得人們很難做到無我、忘我。宋祚民說,作為一個人,必須學會放棄。俗話說,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隻不過在這裏,舍的是金錢、地位、名譽等一些過眼煙雲的身外之物,得到的是健康長壽。這其中孰重孰輕,自然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