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4-07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教師是個很辛苦的職業。有不少教師朋友因為教師的一些職業特性,而影響了身心健康。他們不僅容易患上身體上的疾病,還很容易會給自己的心理造成傷害。我們發現,有不少教師具有心理上的毛病,從而影響到健康和教學工作。

 

那麼,教師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了解這方麵的知識,能夠讓教師盡快地察覺到自己是否有心理毛病。這樣有助於心理上的治療。

 

  1、壓抑、苦悶。工作壓力大,生活缺乏刺激,索然無味。造成厭教情緒,甚至覺得整個人生都沒有什麼意思。厭教、厭世,悲觀、無趣、無奈、無望。

 

  2、過分自責。當自己能夠全心全意投身於工作時,就能在其中得到快樂、安慰、自我實現感。相反,如果不能用心去工作,由於種種原因而未能盡心盡力,就會感到自責,並進而感到痛苦。嚴重時,甚至有自罪心理,有明顯的強迫感,而不能自拔。

 

  3、煩惱、生氣。一般的、短時間的煩惱、生氣,是正常的,但若過多的、經常的煩惱、生氣,就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如,因學生調皮搗蛋或某些自己也明明知道是“小事”的事情,把自己氣得頭疼。一旦“頭疼”,就不是“小事”了。

 

  4、焦慮、精神空虛、心理失衡。由於純自然的社會比較,隻看到自己“不如人”的方麵,而失去基本的心理平衡。占據心理生活主要地位的,是不滿、失落、自卑、自憐等消極情緒。

 

  5、社會適應困難、個人生活失意。失戀、離異。

 

教師群體正麵臨著巨大的心理挑戰,教師們的職業心理健康問題已經不容忽視。社會應給予教師更多的理解和幫助,加大對教師心理健康的調節、疏導工作,幫助他們克服心理問題。

 

溫馨提示:從上文我們知道,教師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壓抑、苦悶、過分自責、煩惱、生氣、焦慮、精神空虛、社會適應困難、個人生活失意等。如果教師有以上的表現,應盡快地調整自己。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