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脈的穴位在什麼位置?

作者:caida  時間:2018-07-14 16:33:07  來源: 大眾養生網

一旦人出現督脈不通的話,生活中會出現很多症狀,比如會出現頭暈頭痛,尤其感覺到頭特別重,人的記憶力會大大下降,還經常出現耳鳴,會出現腰椎疼痛,人的精神會變得失常等等,由此可見督脈不通危害非常大,這時候就急需打通督脈了,那麼多脈的穴位在身體的什麼部位呢?

督脈的穴位在什麼位置?

督脈的穴位:

督脈穴位

所有的督脈穴位:長強穴、腰俞穴、腰陽關穴、命門穴、懸樞穴、脊中穴、中樞穴、筋縮穴、至陽穴、靈台穴、神道穴、身柱穴、陶道穴、大椎穴、啞門穴、風府穴、腦戶穴、強間穴、後頂穴、百會穴、前頂穴、囟會穴、上星穴、神庭穴、素髎穴、水溝穴、兌端穴、齦交穴。

督脈循行路線

人體奇經八脈之一。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於大椎,督脈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故稱為“陽脈之海”。主生殖機能,特別是男性生殖機能。督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後行於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經項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再回出上至頭項,沿頭部正中線,經頭頂、額部、鼻部、上唇,到唇係帶處(見圖)。本經脈腧穴有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共28穴。

督脈的穴位在什麼位置?

督脈穴位

1、長強穴DU1Chángqiáng

定位:在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在肛尾膈中;有肛門動、靜脈分支,棘間靜脈叢之延續部;布有尾神經及肛門神經。

主治:泄瀉,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癲狂,脊強反折,癃淋,陰部濕癢,腰脊、尾骶部疼痛。

配伍:配二白、陰陵泉、上巨虛、三陰交治痔瘡(濕熱下注型、;配精官、二白、百會(灸、治脫肛、痔瘡。

刺灸法:斜刺,針尖向上與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腸,以防感染,不灸。

2、腰俞穴DU2Yāoshū

定位:在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

解剖:在骶後韌帶、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動、靜脈後支,棘間靜脈叢;布有尾神經分支。

主治:腰脊強痛,腹瀉,便秘,痔疾,脫肛,便血,癲癇,淋濁,月經不調,下肢痿痹。

配伍:配膀胱俞(灸、、長強、氣衝、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衝治脊強反折、抽搐。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督脈的穴位在什麼位置?

3、腰陽關穴DU3Yāoyángguān

定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腰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腰神經後支的內側支。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遺精,陽萎,便血。

配伍:補腰陽關、腎俞、次髎、瀉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頻數;配腰夾脊、秩邊、承山、飛揚治坐骨神經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陰交治遺尿、尿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命門穴DU4Mìngmén

定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腰動脈後支及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腰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虛損腰痛,脊強反折,遺尿,尿頻,泄瀉,遺精,白濁,陽萎,早泄,赤白帶下,胎屢墜,五勞七傷,頭暈耳鳴,癲癇,驚恐,手足逆冷。

配伍:配腎俞、太溪治遺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無力、遺尿、癃閉、水腫、頭昏耳鳴等腎陽虧虛之症;配百會、筋縮、腰陽關治破傷風抽搐;灸命門、隔鹽灸神闕治中風脫症;配關元、腎俞、神闕(艾灸、治五更泄;補命門、腎俞、三陰交治腎虛腰痛;瀉命門、阿是穴、委中、腰夾脊穴治腰扭傷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陰交治痛經(寒濕凝滯型)艾灸、;配大腸俞、膀胱俞、阿是穴(灸、治寒濕痹腰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5、懸樞穴DU5Xuánshū

定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