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樣診脈

作者:qing  時間:2019-03-23 13:08:52  來源: 大眾養生網

人的雙手腕關節的部分,都會有一個跳動的脈搏,用手觸摸會感覺跳動的頻率和跳動的次數不太一樣,但是通過我們正常的人沒有辦法去判斷出脈搏的變化以及脈搏的現象,所以大家會到醫院裏麵,中醫給我們診脈而診脈的時候,醫生隻需要輕輕的在手上一摸就能摸出結果,關於診斷的正確方法是怎樣的?

 中醫怎樣診脈

把脈又稱為切脈,是中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了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切脈具有悠久的曆史,它反映了中醫學診斷疾病的特點和經驗。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

把脈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麵組成的。脈象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後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由於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體髒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於脈,有時在症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所以,把脈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

 中醫怎樣診脈

把脈的正確方法

把脈的部位

臨床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後部分。《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故不介紹。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於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二是脾胃為各髒腑氣血之源,各髒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手太陰肺經亦起於中焦睥功能之狀況。因此,全身髒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

寸口以及髒腑在寸口上的分布規律

寸口又稱氣口或脈口。寸口脈又可以分為寸、關、尺三部。通常以腕後橈骨莖突為標記,其內側部為關,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寸關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這就是寸口診法的的三部九候。

髒腑在寸關尺上的分布,文獻記載有許多不同的說法,現在臨床上一般是根據《內經》"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則,來劃分寸口三部所分候的髒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並統括胸以上及頭部的疾病;左關候肝膽,右關候脾胃,統括膈以下至臍以上部位的疾病;兩尺候腎,並包括臍以下至足部疾病。

診脈的時間

《黃帝內經》中記載診脈以平旦為佳,也就是說診脈最理想時間是清晨。但一般很難做到,一般要求診脈時保持診室安靜,且應讓病人候診,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中休息片刻,盡量減少幹擾因素,以達到平旦診脈的同樣效果。尤其對一些危重病人更不必拘泥於候診而耽誤救治時間。

 中醫怎樣診脈

診脈的體位

診脈時病人的正確體位是正坐或仰臥,前臂自然向前平展,與心髒置於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彎曲,在腕關節下麵墊一鬆軟的脈枕,使寸口部充分暴露伸展,氣血暢通,以便診察脈象。

如果側臥、上臂扭轉,均可能導致脈管受壓,脈氣不能暢通;手臂過高或過低,都可以影響氣血的運行,使脈象失真。

診脈的手法

診脈常用的指法,可概括為選指、布指和運指等。

1.選指

醫者在診脈時用左手診病人的右手,用右手診病人的左手,三指指端平齊,手指略呈弓形傾斜,與受診者體表約呈45度角為宜,這樣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緊貼於脈搏搏動處以便於診脈。

把脈的正確方法

2.布指

醫生下指時,先以中指按在橈骨莖突內側動脈處,稱為中指定關,然後用食指按在關前定寸,用無名指按在關後定尺,布指疏密適當。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