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炎夏也要防寒濕

作者:hh765  時間:2015-02-25 20:45:04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到了炎炎夏日來臨之際,氣溫往往升高得很高,濕度也在逐步的加大,尤其是在南方地區,三伏天因為每天流汗不止常被戲稱為“桑拿天”。由於此時外界溫度高濕度大,人體通過熱輻射和出汗蒸發兩種散熱的方式會受到很大的阻礙和困難。這個時刻為了防止中暑,人們選擇各種方式來用以降溫納涼。但有些時候人們往往又會走向另外一個方向——因過度貪涼而導致感受了寒濕東方發生。炎夏之時因為感受寒濕所致的病患,根據不同的臨床症狀來劃分,中醫學一般有“陰暑”和“痹症”等為之相相應的病症名稱。

夏日汗出較多,中醫稱之為“腠理開泄”,即皮膚毛孔開放;

另一方麵,夏日陽盛於外,體內陽氣相對薄弱,低於外邪的能力下降。這種狀況下寒濕之邪更易侵襲人體,傷及皮膚、胃腸、肌肉等。加之夏日久處空調環境下,且溫度低於26℃,加之衣著單薄,露肩、露臍、露腰、露膝;

室內外溫差較大,從高溫處到低溫處沒有過渡,或者出汗後直接用冷水衝涼,大風扇勁吹,中醫稱之為“汗出當風”;

過度食用冰鎮、冰凍冷飲和水果;還有,有些人喜歡夜間徹夜在外乘涼、睡在冰涼的水泥地上。如此等等。這些都是容易傷於寒濕的機會。

三伏炎夏也要防寒濕

炎夏之時感受寒濕所致疾病,根據不同的臨床症狀,中醫學一般有“陰暑”和“痹症”等相應的病症名稱。陰暑常表現為怕冷,不出汗,食欲差,拉肚子等;如果寒濕之邪留著肢體經脈,則又可見肌肉關節冷痛或酸痛,甚至活動也受到明顯的限製。另外,對於女性,寒濕之邪易於從下部侵犯人體,導致諸多婦科病症。

中醫認為,夏季暑氣主令,人體陽氣亦隨之升發及至妄動不但易於損傷陰液,也易耗傷人體陽氣。這樣一來,到了夏季,陽氣反而常常因為妄動並被暑氣所傷而部分散失。這時,如果性質上屬陰的寒濕之邪乘機侵犯人體,那麼人體所存不旺的陽氣就無力抵禦而滋生疾病。因此,中醫學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之法是很有見地的。

所以,盡管是炎炎夏日,也要時時防止寒濕之邪侵犯人體。

那麼,怎樣來防止寒濕侵襲呢?時時保持陽氣的旺盛是根本。上麵曾提到“春夏養陽”的觀點,另外還有“冬病夏養”之說,兩者本質上相似。所謂“養”,實際上包括“養”和“護”兩個方麵,養護結合才能真正達到陽氣的旺盛。

“養”即是要求養在平時。具體來講,飲食方麵,不主張過食辛熱或寒涼之品,因為辛熱易於傷陰,寒涼易於傷陽。夏令食品應該以清淡易消化為主,米麵等主食不可缺,同時像魚類、瘦肉、禽蛋等富含蛋白質的食品以及各種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品也要適當增加。如陽氣素虛,除胃氣虛弱而消化不良外,還有畏寒怕冷等腎陽不足的表現,必要時可通過適當服用相應的中藥方來調理。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預防和治療夏日寒濕。就是每日常飲用一些生薑茶。

所謂的“養”是內在的,外在的“護”則要求我們不可過於避熱貪涼。不要在夜間直接露宿室外或者在室內睡覺時空調溫度太低、電扇風力太大,不要久坐於陰暗潮濕之地,不要大量進食冰鎮食品或飲料,不要活動出汗後立即用冷水衝涼,不要在夏末暑氣漸減時遲遲不換下涼席等等。

值得我們所提醒的是,青少年時期機體內部陽氣勃發,因此有些青少年的學生朋友雖然經常飲冷貪圖涼快而不感覺到會有什麼危害的發生,但若長久是這樣,必然會逐步的種下陽氣虛損的禍根,將來必然的很容易患上陰寒之邪黏著難解的病症,這種病患如果調治的話也同樣非常的困難。如期這樣被動地得上陰寒難解的病症,不如現在就端正認識,不要過於貪圖一時的涼快而置健康與不顧,這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