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後易陷入哪些誤區 不要忽視體檢報告

作者:妮妮寶貝1123  時間:2015-04-06 13:15:03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做過一些體檢,但是又是否了解體檢化驗單呢?是否知道體檢化驗單中蘊含的一些數據呢?顯示中很多人隻是做一下體檢,然後就什麼都不管了,認為沒有檢查出來什麼病就行了。但是殊不知體檢化驗單中的一些數據還蘊含著一些隱藏的威脅,還是你要注意的,要不然,僅僅是你現在沒事而已,不能保證你未來就不會患上這種病。在我們體檢之後很容易換上一些誤區,在下麵特地給大家總結了一下,希望大家仔細看,畢竟學一點知識畢竟不吃虧。

體檢後易陷入哪些誤區 不要忽視體檢報告

誤區一 不懂體檢報告無所謂別麻煩醫生

體檢後要認真閱讀體檢報告,了解自己的需求,查看報告是否提示了某方麵的問題

,是否有警告標誌。“看體檢報告不隻是看字麵上的數據,還要看字麵下的含義。即便沒查出什麼問題,也不代表你很健康!”

符力主任指出,看體檢報告不隻是看有沒有病,還要看有沒有得病的風險。報告是靜態的,人是動態的。體檢反映的隻是當下的狀況,即使數據在正常範圍內,但並沒有反映其上升或下降趨勢。

因此,拿到檢查結果應該積極谘詢醫生,並將個人的家族病史、生活習慣、食物耐受等信息告知醫生,積極配合體檢中心的健康管理。醫生不僅可以結合你個人的生活習慣、家族遺傳以及其他相關指標來分析、提醒你,給你有用的建議,還能告訴你,你所檢查的項目是不是齊全。

誤區二 數據在正常範圍內代表身體沒問題

“指標未超出正常值,不代表絕對正常。”符力主任指出,目前,大部分體檢指標的設定是根據疾病標準而非健康標準來定,換句話說,體檢指標正常隻能說明身體狀況達到60分的及格標準,卻不能說明身體是健康的。

此外,指標是因人而異的。“比如血脂、膽固醇指標的正常值標準僅僅針對健康人群,但對於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人來說,這樣的數據可能就是一個危險的狀態。”

也就是說,未查出問題者切勿大意:若身體不舒服可向醫生谘詢,考慮檢查項目是否有偏漏、是否該增加檢查項目;此外,在醫生建議下繼續保持好習慣,改掉壞習慣,讓身體更健康。同時,可將個人及家庭每年的體檢報告保存好,建立屬於自己和家庭的“健康檔案”。

誤區三 數據與參考值不同肯定有病了

“指標數據不在正常值內,也不代表一定有病,例如你休息不好轉氨酶會增高。”符力主任指出,體檢指標的數據是統計學根據大樣本定的通用指標,沒有包括“小概率”事件。所以廣義來講是一個提示性指標,並不是所謂“金標準”的診斷指標。尤其內分泌指標總是隨著個人生活習慣、身體狀態、環境而不斷波動,需經過一係列的檢查才能確診。

當然,已查出問題者須做好隨診,需通過一係列的檢查、複診,分析比對所有檢查結果才可確診;確診後若需治療,應及時就醫勿拖延。

誤區四 體檢單說身體異常趕緊自己抓藥

“自己抓藥,可能偶爾會撞對,但更多時候會耽誤病情。”符力主任指出,體檢指標間具有相關性,比如指標顯示肝功能不正常,但患者並不知肝功能與哪些其他器官功能(指標)相關,不知引起異常的原因是什麼,故用藥隻治標不治本,並不是有針對性的治療。“指標所描述的狀態以及相關指標,隻有醫生才能看得出來,非專業人士不要自作主張買藥。”

最好接受醫生與專業管理中心的指導,從心理、運動、營養、睡眠、食物鏈、環境、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八方麵進行“健康幹預”。

上麵說的四個誤區你是否充分了解了呢?如果不懂自己還可以上網查一下。現在不就是倡導活到老學到老嘛,隻有在日常生活中多細心觀察,俗話說的好,“處處留心皆學問”,其實學會一門學問並沒有什麼不好,畢竟說不定什麼身後就會用到了。關於體檢報告,我們還是要關注一下,其實這樣做是在為我們的身體負責,為我們的健康負責。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