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口腔> 鵝口瘡

鵝口瘡簡介

相關問答

  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多發於新生兒和嬰幼兒。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膚、腸道、陰道寄生。由於孩子入口的東西不幹淨、乳具消毒不徹底、乳母的乳頭不幹淨、照顧孩子的人手不幹淨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汙染,對於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兒或小嬰兒都容易引起鵝口瘡的產生。尤其是孩子已經會吃手、吃身邊的一些物品,很容易使得鵝口瘡反複感染發作。鵝口瘡也見於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菌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孩子,也有的新生兒是經過產道分娩感染的。

  鵝口瘡是小兒常見的口腔疾病,患病的小兒主要以口舌粘膜上出現淡黃色或灰白色表淺、如豆大的小潰瘍,局部灼熱疼痛為特征。口瘡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冬天食用蔬菜較少,發病率就比較高。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裏有很多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很難區別。如果用棉簽能擦掉則為奶斑,擦不掉則為鵝口瘡了。強行剝落後,局部粘膜潮紅,粗糙並滲血,白膜迅速又複生。確診可取白膜少許置玻璃片上,加10%氫氧化鈉1滴,在顯微鏡下可見白色念珠菌菌絲及孢子。

  一旦寶寶得了鵝口瘡也不用驚慌,一般在家中就可做好護理治療,注意病兒口腔的清潔,指導喂服,加強個人衛生。喂乳前後用溫水將乳頭衝洗幹淨,喂乳後再給嬰兒喂服少量溫開水。還可以用1∶3銀花甘草液等擦洗患兒口腔,每日3次-4次,局部潰破可外塗適量冰硼散或1%龍膽紫。

【詳情】

01鵝口瘡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屬於真菌,是眾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裏也常可發現,但並不致病。以下情況均可引起感染:

  1、母親陰道有真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喂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牙床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真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真菌就會乘虛而入。

02鵝口瘡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長了鵝口瘡,寶寶的口腔會有疼痛的感覺,寶寶會因此而拒絕吃奶,造成食量減少、體重增長緩慢的結果。如果鵝口瘡擴散到口腔的後部,有可能“殃及”食道。食道是食物由口腔輸送到胃裏的管道。食管一旦受到牽連,寶寶吞咽東西就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會因為怕疼,連水都拒絕喝,這樣寶寶就有可能出現脫水。如果不及時治療,酵母菌還可能波及身體的其他部位。當然,彌漫性酵母菌感染是十分罕見的。如果真遇到這種情況,需要采用更有效的抗真菌治療。

03鵝口瘡有哪些典型症狀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麵形成白色斑膜,多見於嬰幼兒。那麼,鵝口瘡的臨床症狀有哪些?下麵專家介紹鵝口瘡的症狀表現。

  1、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麵,斑膜麵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齶或唇內黏膜上。

  2、好發於頰、舌、軟齶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黏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嚴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並發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

04鵝口瘡應該如何預防

  鵝口瘡是可以預防的,平時隻要注意口腔護理,每次喂奶後再喂幾口溫開水,可衝去留在口腔內的奶汁,這樣黴菌就不會生長了此外,於每次喂奶前,先將奶頭揩淨,雙手也要洗幹淨新生兒所用食具,應煮沸消毒後才可使用

  1、產婦有陰道黴菌病的要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2、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幹淨後再蒸10~15分鍾

  3、哺乳期的母親在喂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4、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盡量和家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5、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6、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嬰幼兒,用具一定要分開,不可混用

  7、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05鵝口瘡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真菌感染引起的鵝口瘡原因比較單純,不需要進行其他方麵的檢查。如果寶寶的鵝口瘡反複發作,可以小心地刮下一點白斑送到檢驗室檢測,通過檢驗能夠確定酵母菌的類型,以便醫生能更準確給寶寶用藥。

06鵝口瘡病人的飲食宜忌

  引起鵝口瘡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胎中伏熱,熱毒上熏心肺所致。後天失調,導致心脾之積熱循經上熏於口腔而所致。因此患鵝口瘡的小兒,其乳母要注意:忌食辛辣香燥動火食物,如煙酒、大蒜、胡椒、辣椒、油煎熏烤等食物,以防熱毒經母乳進入嬰兒體內,蘊於心脾二經,積熱上熏致病情加劇。另外,過量用抗生素也會引起鵝口瘡,故乳母在哺乳期要過量用抗生素,必須使用大量抗生素時,嬰兒可代用人工喂養為好,以防嬰兒發生鵝口瘡。

  如見小兒發熱、癡呆、吵鬧等症狀,應忌食牛奶,少哺人乳,更應忌食海鮮、雞鴨、牛羊肉及其湯類。乳母在哺乳期,更應注意忌上述食物。如不注意忌口,則易生濕熱,濕熱交阻,使病情加重或經常複發,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因此凡患鵝口瘡的嬰兒的乳母一是注意自己的忌口,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二是注意小兒的飲食忌口,如暫時人工喂養。

  鵝口瘡病人更應多給予米湯、葡萄糖、多種維生素、果汁、蔬菜湯等。切忌給以過多的奶糖、巧克力和粗糙的食物,以免加重濕熱和損傷黏膜,使病症加重或並發感染。

07西醫治療鵝口瘡的常規方法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製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麵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症狀嚴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如製黴菌素或克黴唑等,進行綜合治療。用棉簽蘸些製黴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開水中含20萬單位製黴菌素)塗在口腔患處,或用1%龍膽紫塗口腔;或用2—3%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洗口腔;或塗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以上藥物每天可塗3—4次。吃奶後用1%龍膽紫溶液滴於新生兒的舌下,讓其舌頭活動而轉塗到整個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時補充複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壓碎成粉,加水溶解後喂。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潔,奶瓶、奶頭、碗勺等專人專用,使用後用堿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養者每次喂奶前,母親應先洗手,清潔乳頭。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