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口腔> 口糜

口糜簡介

相關問答

  口糜疾病最早出現於《內經》。《素問?氣厥論》說:“膀胱移熱於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糜。”爾後曆代醫家對此病亦有所論述。發生於小兒者,以1歲內嬰兒或不滿月嬰兒多見,又稱鵝口瘡、燕口瘡、白口瘡、雪口。發生於成人者,往往繼發於傷寒、大麵積燒傷或燙傷、瀉泄、糖尿病、原發性免疫缺陷,以及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多因濕熱內蘊,上蒸口腔所致,以口腔肌膜糜爛成片,口氣臭穢等為主要表現的瘡瘍類疾病。口糜相當於西醫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詳情】

01口糜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口糜病機分虛實兩類。實證病機,成人多因膀胱濕熱熏口所致,小兒多屬心脾積熱灼口。虛證病機以陰虛口齒失養為多,主要見於成人。

  1、膀胱濕熱,上泛齦口多因外感濕熱,蘊結膀胱,或飲食不節,濕熱內生,下注膀胱,濕熱積聚,循經熏蒸於口而為病。《醫方考卷之五》說:“膀胱者,水道之所出;小腸者,清濁泌別之區也。膀胱移熱於小腸,則清濁不能泌別,濕熱不去,勢必上蒸,故令口中糜爛而瘡。”

  2、心脾積熱,上炎齦口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過食辛熱炙,髒腑失調,熱積心脾,不得宣泄,循經上炎於口,灼腐肌膜,成口糜。《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說:“心脾有熱,亦口糜。”

  3、陰虛火旺,上炎齦口大病久病之後,胃陰耗傷,虛火上炎,灼傷口舌肌膜發為本病。《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說:“陰虧火泛,亦口糜。”

02口糜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口糜如不加處理,可蔓延到咽喉、消化道及呼吸道,並可並發真菌性敗血症、心內膜炎、腦膜炎等嚴重並發症,危害患者健康,應及時治療。

03口糜有哪些典型症狀

  口糜多因濕熱內蘊,上蒸口腔所致,以口腔肌膜糜爛成片,口氣臭穢等為主要表現的瘡瘍類疾病。那麼,口糜有哪些症狀表現?下麵專家給大家介紹口糜的症狀表現。

  1、口糜病史發生於成人者,往往有傷寒、大麵積燒傷或者燙傷、瀉泄、糖尿病、原發性免疫缺陷,以及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病史。

  2、口糜臨床表現局部灼熱幹燥感,輕微疼痛或不疼痛,往往在醫生檢查舌苔時方發現。嬰兒患者可有流唾液,拒乳,啼叫不安,低熱。

  3、口糜局部檢查初起見口腔黏膜出現小的白色斑點,狀如凝乳,略高出於黏膜之上,周圍無紅暈;白色斑點融合成片狀如蛋膜不易拭去,強行拭去則易出血,1~2小時後可複生如舊。白色斑點可發生於口腔任何部位,但以舌本、兩頰、上齶、口底為多見,亦有蔓延至咽部;但發生於成人者一般不會融合成大片狀。

  4、口糜其他檢查塗片檢查可找到菌絲或芽孢,培養可查見白念珠菌。

04口糜應該如何預防

  口糜的預防平時應注意口腔清潔衛生對長期服用抗生素者,要適當配用堿性水溶液含漱發生於小兒者,病程一般為7日左右,預後較好,雖能不治而愈,但可致病程延長;發生於成人者,往往病情頑固或有深部感染,預後較差;發生於大量使用抗生素後,停用抗生素後可改善症狀

05口糜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口糜,西醫病名: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口糜病名首見於《內經》。《素問氣厥論》說:“膀胱移熱於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糜。”爾後曆代醫家對此病亦有所論述。發生於小兒者,以1歲內嬰兒或不滿月嬰兒多見,又稱鵝口瘡、燕口瘡、白口瘡、雪口。那麼,得了口糜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下麵專家介紹口糜應做的化驗檢查。

  1、直接檢查法是臨床最常用檢驗方法,陽性檢出率為60%。其優點是簡便,快捷。

  ⑴鹽水法。

  ⑵氫氧化鉀法。

  2、革蘭染色法:此方法陽性檢出率為80%。取分泌物塗片、固定後,革蘭染色,置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成群革蘭染色陽性的卵圓形孢子和假菌絲。

  3、培養法:如疑為假絲酵母菌性陰道炎,多次檢查均為陰性,可作真菌培養。

  4、菌種鑒別實驗,如需確定分辨假絲酵母菌的種類,必須進行發酵試驗、同化試驗,並就其菌落形態特征進行鑒別。

  5、測定pH值具有重要鑒別意義,若pH值4.5,並且塗片中有多量白細胞,可能存在混合感染。

  6、對於年老肥胖或久治不愈患者,應查尿糖、血糖以尋找病因。其他輔助檢查:無特殊表現。

06口糜病人的飲食宜忌

  小兒患口糜後因疼痛拒食,可多食易消化和高營養的流質或半流質食品。如蓮子羹、清雞湯、水燉蛋、牛肉汁稀粥等。口糜患者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果品菜蔬,如檸檬汁、獼猴桃、蘋果、生梨、番茄等。多吃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蔬菜,如薺菜、白菜、馬蘭頭、蓬高菜等。少食魚腥,忌辛辣。

07西醫治療口糜的常規方法

  辨治思路:口糜分虛實。實證分兩端,腐物厚而難除,病損廣而疼痛者,成人以膀胱濕熱居多,小兒以心脾積熱常見;虛證多為陰虛火旺,腐物少而微痛,病損亦輕。重在改善機體狀態,局部治療不可少。

 一、內治法

  1、膀胱濕熱,上泛齦口

  臨床表現:口腔患處灼熱,口有甜味或臭味。微有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證候分析:濕熱熏蒸,結聚齦口,患處灼熱,口有甜味或臭味;病屬實邪,濕熱壅盛,故微有發熱,小便短赤。全身及舌脈所見,為膀胱濕熱證。

  治法:清熱利濕,化濁祛腐。

  方藥:加味導赤散加減。方中黃連、木通、淡竹葉、甘草清心瀉火;黃芩、金銀花、連翹、牛蒡子清熱解毒;生地黃、玄參養陰清熱;桔梗、薄荷載藥上行,直達病所。若熱毒不盛而濕濁盛,小便短少,苔滑膩,可用五苓散加減。

  2、心脾積熱,上炎齦口

  臨床表現:口腔患處灼熱疼痛。輕微發熱,口幹渴,心中煩熱,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脈:舌質紅,苔黃,脈數。

  證候分析:心脾積熱上攻齦口,故見口幹渴,心中煩熱,大便秘結,及患處灼熱疼痛。全身及舌脈所見為心脾積熱證。

  治法:清心瀉脾,解毒消腫。

  方藥:導赤散合涼膈散加減。方中以黃芩、梔子苦寒泄降,清瀉胸膈邪熱,連翹、薄荷辛涼輕清,清散心胸邪熱;大黃、芒硝瀉火通便,引邪熱下行;生地涼血滋陰以製心火;木通上清心經之火,下導小腸之熱,竹葉甘淡,清心除煩,導心火下行;甘草、蜂蜜清熱潤燥,調和諸藥。

  3、陰虛火旺,上炎齦口

  臨床表現:患處無疼痛或輕微疼痛,或無明顯自覺症狀。口舌幹燥,饑不欲食,大便幹結,小便短少。舌紅少津,脈細數。

  證候分析:胃陰不足,齦口失養,虛火灼損,故見口舌幹燥,饑不欲食,大便幹結,小便短少;病屬正虛不足,故患處無疼痛或輕微疼痛。全身及舌脈所見為胃陰不足證。

  治法:滋陰養胃,清熱生津。

  方藥:益胃湯加減。方中沙參、麥冬、玉竹、生地黃養陰清熱生津,冰糖養胃和中。大便燥結者,酌加白蜜衝服以潤燥通便。若糜爛延及咽喉,日輕夜重,多為陰傷邪盛證,宜用少陰甘桔湯。方中黃芩清熱解毒;玄參、桔梗、甘草養陰清熱利咽;川芎、陳皮行氣活血;柴胡、羌活、蔥白祛風除濕;升麻解毒,引藥上行。酌加馬勃、黃連、天葵子以助解毒燥濕,利咽止痛之效。若見口幹少津,納差瀉泄,倦怠,多屬脾虛濕熱證,治宜健脾益氣,化濁利口。用連理湯,即理中湯加黃連。若見倦怠乏力,納差,食欲差,肢涼畏寒,小便清,大便稀或泄瀉,多屬陽虛不足,治宜健脾益氣,溫中散寒。用附子理中湯。

 二、外治法

  1、含潄法:漱口方煎水漱口,以清潔口腔,並以消毒紗布蘸藥汁將白腐物拭去。

  2、噙含法:冰硼散、青吹口散之類撒患處,每日5~6次。

 三、針灸治療

  取地倉、合穀,留針15分鍾,每日或間日1次。連續幾次。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