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頸部> 先天性肌性斜頸

先天性肌性斜頸簡介

相關問答

  先天性肌性斜頸,俗稱歪脖兒,係—側胸鎖乳突肌攣縮所致的頭頸部向患側傾斜的一種先天性畸形。本病伴有胸鎖乳突肌攣縮逐漸加重、顱骨發育偏而小、雙肩不平等症狀。

【詳情】

01先天性肌性斜頸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先天性肌性斜頸伴有胸鎖乳突肌攣縮逐漸加重、顱骨發育偏而小、雙肩不平等症狀。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胸鎖乳突肌的纖維化引起攣縮和變短,但引起此肌纖維化的真正原因還不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先天性胸鎖乳突肌發育不良,分娩時易被損傷。

  (二)一側胸鎖乳突肌因產傷致出血,形成血腫後機化,繼而攣縮。

  (三)宮內胎位不正,使一側胸鎖乳突肌承受過度的壓力,致局部缺血,繼而過度退化,為纖維結締組織所替代。

  (四)受累肌肉組織的病理變化類似感染性肌炎,故推測胸鎖乳突肌因產傷引起無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變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頸。

  (五)動物實驗證明胸鎖乳突肌的纖維化改變可由靜脈阻斷產生,因此有人認為此病與出生時胸鎖乳突肌內靜脈的急性梗阻有關。目前多數學者支持產傷或子宮內位置不良引起局部缺血學說。

02先天性肌性斜頸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先天性肌性斜頸為先天性疾病,無有效預防措施,早診斷早治療是本病的防治關鍵。本病的並發症較少報導,但隨著本病的發展,胸鎖乳突肌攣縮逐漸加重,頭麵部繼發性畸形加重,患側麵部縮小,兩眼不在同一平麵,下頜向患側轉動受限,胸鎖乳突肌攣縮呈條索狀,顱骨發育偏而小,雙肩不平,並可出現顏麵不對稱及代償性胸椎側凸。

手術常見並發症及處理

1、術中頸部大血管損傷:術中仔細操作,避免損傷頸部大血管。如不慎損傷頸內、頸外動靜脈,可用可吸收線修補。術後避免頸部劇烈活動,以防頸部大血管再次破裂出血。

2、頸部神經損傷:如喉返神經損傷表現為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症狀,術中應仔細操作,避免損傷。如為牽拉或夾傷,一般術後可逐漸恢複;如為離斷損傷,術後予神經營養治療,神經功能一般可以由對側代償。

3、術後頸部血腫:血腫較小時予局部加壓止血,如局部加壓無效,或由於頸部血腫壓迫氣管導致窒息,可緊急行血腫清除及止血術。

03先天性肌性斜頸有哪些典型症狀

  先天性肌性斜頸,在生後頭2周內在頸部可摸到圓形或橢圓形較硬的腫塊。1~2個月腫塊可發展到棗核大小。此後2~3月內便逐漸變小或消失。右側比左側要常見。其次注意觀察小兒頭部姿式,患兒頭部常固定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頭總偏向有腫塊的一側,麵部朝向無腫塊的一側。具體表現如下:

  1、先天性肌性斜頸的發病率約為0.3%-1.9%。

  2、畸形可在生後即存在,也可在生後2~3周出現;

  3、頸部包塊:發現硬而無疼痛的梭形腫物,與胸鎖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內逐漸增大,然後開始退縮,在2~6個月內逐漸消失;

  4、頭頸向一側偏斜:胸鎖乳突肌纖維化、攣縮硬化,從而牽拉頸部,使其偏向一側;

  5、頭頸活動受限:由於胸鎖乳突肌攣縮,導致頭向健側偏及向患側旋轉受限;

  6、麵部變形:患側麵部較對側變細,兩側麵部不對稱。

04先天性肌性斜頸應該如何預防

  本病為先天性疾病,無有效預防措施,早診斷,早治療是本病的防治關鍵

  平時,重視姿勢矯正對斜頸的孩子應采取正確的姿勢糾正:哺乳時,孩子取患側臥位,睡覺時調整臥位位置,使陽光或燈光照在病側;發聲和發光的玩具以及電視機、錄音機等聲音也要來自病側,並可用枕頭墊在病側,母親坐位橫抱孩子時要讓病側向上,通過抬頭,訓練頸部的肌肉

05先天性肌性斜頸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本病的診斷根據生後兩周內出現頸部質硬包塊,無紅腫熱痛,邊界清楚,可活動,X線片未見頸椎異常可作出診斷。常用檢查如下:

1、胸鎖乳突肌B超:可以確診肌性斜頸。

2、頸椎正側位X線片:排除頸椎側凸畸形引起的斜頸;

3、寰樞椎開口位X線片:可排除寰樞椎半脫位引起的斜頸。

06先天性肌性斜頸病人的飲食宜忌

  先天性肌性斜頸是由於胸鎖乳突肌纖維瘤病引起胸鎖乳突肌攣縮、緊張,從而導致頭頸向一側偏斜的疾病。本病手術後的康複治療方法較多,可能還會有其他的方法,或者又出現一些新的方法,但不管什麼方法,最重要的是正確的使用,以及按時和遵照出院醫囑執行。在飲食上,注意宜清淡為主,合理搭配膳食。宜鈣質豐富的食品,如牛奶、奶酪、酸奶、豆製品;多吃新鮮綠色蔬菜、核果、種子、穀類等有益的食物。禁忌酒、辣椒、生薑、大蒜、肉桂等,這些均屬辛辣之品,加重病情。

07西醫治療先天性肌性斜頸的常規方法

  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的發病率為0.42%-1.3%,其發病機製目前尚不明確,大致與胎位不正、分娩時損傷等因素有關。對於小兒肌性斜頸的治療,目前主要采取手術方法治療,但手術帶來的副作用相對較多,而采用中醫“活血調筋”推拿法治療,副作用少,治愈率高。

  一、針對腫塊型小兒肌性斜頸,中醫主要以軟堅消腫散結為治則,采用揉撚、拿捏和滑推的手法治療。具體操作方法為:

  ①患兒仰臥,暴露患側頸部皮膚。醫者坐於床邊或患兒對側,一手托扶患兒項部,使其後伸,另一手用指揉法自胸鎖乳突肌的乳突部,自上而下地沿其輪廓反複揉動,並在腫塊周圍加重揉動的力量,時間約5分鍾。

  ②醫者一手固定患兒頭部,另一手拇、食、中三指捏揉患側胸鎖乳突肌,重點在腫塊部位,用力要深達肌層,時間亦為5分鍾。該手法不宜過重,並需與揉法相交替進行,以避免因疼痛而致患兒哭叫。

  ③醫者一手固定患兒頭部,一手拿患側胸鎖乳突肌,以腫塊處為重點,反複操作1-2次。

  ④一手扶住患側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兒頭頂,將患兒頭部漸漸向健側肩部傾斜,反複操作10餘次。

  ⑤患兒俯臥,醫者位於患側,揉捏患側斜方肌,並配合拿風池、肩井,結束操作。

  二、針對非腫塊型小兒肌性斜頸,主要以舒筋緩拘、牽張患肌為治則,采用揉撚、拿捏和伸扳的手法治療。具體操作方法為:

  ①患兒仰臥位,醫者立於患側。醫者一手固定患兒頭部,一手拿並稍向上提患側胸鎖乳突肌,反複操作2-3次。

  ②醫者一手扶住患側肩部,手稍向下壓住肩部,另一手扶持患側頭部上方,緩緩地將患兒的頭推向健側,使患兒頭部在額狀麵內作被動側向運動,反複作數次。

  ③醫者一手托扶患兒頭項部,一手摩揉患側胸鎖乳突肌,結束操作。

  在進行推拿治療前,如果先將局部熱敷,可提高治療效果。取紅花、芒硝、木香、蘇木、木瓜、伸筋草各10克,水煎後,用一條毛巾在煎液中蘸濕,擰幹後趁熱敷在患兒患處,注意溫度,不要燙傷患兒。方中紅花活血化瘀,理氣通絡;芒硝軟堅散結;木香、蘇木行氣散結止痛;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絡,諸藥合用,可奏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舒筋通絡、消瘀止痛之功。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