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頸部> 混合型頸椎病

混合型頸椎病簡介

相關問答

  混合型頸椎病是一種最為常見的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軟組織病理改變累及到頸脊神經根、脊髓頸段、椎動脈或頸交感神經節等結構,而且它不僅會累及一種組織結構,往往還可能同時刺激或壓迫幾種組織結構,椎間盤退變後,椎間隙變窄,椎間孔釋線亦變小,神經根受壓,竇椎神經亦受壓,椎動脈紆曲變形,同時椎體不穩而滑移,黃韌帶折疊突人椎管,均使椎管管徑變小、脊髓受壓。

【詳情】

01混合型頸椎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頸椎病是頸椎骨質增生的刺激或者壓迫到神經根或頸部的椎動脈、脊髓、交感神經等引起的一係列綜合症。頸椎病臨床分為頸型、椎動脈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臨床以混合型最為常見。發病的外因多為急慢性的外傷,以及負重物或長期的低頭工作,不良體位,風寒濕邪內侵繼發的椎間盤及韌帶、關節囊軟組織的損傷,累及到血管、神經根、交感神經和脊髓。具體原因如下。  

1、靜態壓迫:自30歲左右頸椎椎間盤開始出現退行性改變,纖維環中彈性纖維含量逐漸減少,膠原纖維含量逐漸增多,髓核含水量降低,纖維環受到牽拉、壓縮負荷的能力減退,出現椎間隙減小、椎間盤膨出或突出。由於椎間隙高度減低導致椎間關節周圍韌帶鬆弛,椎體間活動度增加,在椎體上下緣出現牽拉性骨刺。椎間盤的膨出或突出、椎體後緣骨刺突入椎管,導致脊髓或神經根受到壓迫。   

2、動態壓迫:當人體頸椎屈曲是脊髓被拉長,脊髓的橫截麵積變小,脊髓變細。當脊髓處於仰伸位時,脊髓的橫截麵積增加,脊髓變粗、變短。這時突入椎管的椎間盤以及椎體後緣的骨贅就可以壓迫脊髓腹側。   

3、不穩定:當頸椎屈伸活動異常時,脊髓在椎體後緣的骨贅上反複摩擦,可引起脊髓微小創傷而導致脊髓病理損害。另外不穩定造成的椎間關節活動增加,可刺激小關節、纖維環及其周圍韌帶內的交感神經末梢,通過竇椎神經的反射引起脊髓及神經根周圍營養血管的痙攣,導致脊髓和神經根局部缺血。受到刺激的交感神經末梢還可通過頸前交感神經鏈的反射引起整個交感神經係統的功能紊亂。   

4、血運障礙:人們發現在頸椎椎間盤突出所致的脊髓受壓病理中,脊髓損害區域與脊前動脈供血區基本一致,推測可能是突出的椎間盤壓迫、扭曲脊前動脈及其分支,導致血供減少造成脊髓缺血性損害。也有報道神經根袖周圍纖維化束縛了根動脈導致脊髓血供減少,並強調根動脈在椎間孔內受壓是導致脊髓和神經根缺血性損害的原因。

02混合型頸椎病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一般來說,隻要積極配合治療,手術操作比較成功的話,混合型頸椎病術後並發症比較少見。然而,這並非是百分之百的承諾。在某些情況下,患者還是不能完全擺脫並發症的威脅。下麵,就讓我們為您簡單介紹幾種頸椎病術後可能引發並發症。

一、嗆水和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發音不清等

  若手術後出現嗆水、吞咽困難或聲音嘶啞、發音困難時,不要著急,也不必害怕,因為此種機能,是由雙側神經共同支配的。對側的神經功能是正常的,況且一般此種神經損傷,都是一些牽拉性損傷,神經並沒有斷裂,尚有恢複的可能。隨著適當的訓練,吞咽困難會逐漸好轉,聲音嘶啞也會逐漸消失的。

二、可出現甲狀腺中動脈、甲狀腺上動脈的損傷

  此二者常與喉返神經、喉上神經相伴而行,供應甲狀腺血液,同時也參與頸椎脊髓血液的供應,故其損傷後,可能引起甲狀腺、脊髓功能的不正常,進而產生一係列臨床表現。

三、椎動脈的損傷

  特別在切除骨刺時,常造成大出血、腦部血液供應的減少,有時也影響頸椎脊髓的血液循環。椎動脈損傷,若出現大出血而不能修補者,則可行結紮性手術,雖然對大腦、脊髓的血運有暫時性的影響,但對側會逐漸代償的,最終一切損害的功能,也會逐漸恢複。

四、神經根和脊髓的損傷

  在環鋸切取椎間盤、刮取椎體後部骨贅時容易出現。脊髓損傷的機會也是非常少,術中及時大劑量激素的應用,會減少脊髓的損傷。避免術後神經症狀的進一步加重。

03混合型頸椎病有哪些典型症狀

  頸椎病,早已成為現代人耳熟能詳的現代病之一,而混合型頸椎病更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它的引發通常是由於繁忙的工作、勞累、不良坐姿、缺乏鍛煉、枕頭等多種因素所致。頸椎病雖小,一旦患上真可謂是苦不堪言。然而,正是這“眾所周知”的常見病,很多人卻對其了解甚少。因此,為了更好地預防和及早治療,我們就先看看混合型頸椎病都有那些常見的症狀吧。混合型頸椎病的常見症狀:

1、頭部症狀:頭痛或偏頭痛、頭沉、頭昏、枕部痛或頸後痛;但頭部活動時這些症狀並不加重。

2、麵部症狀:眼裂增大、視物模糊、瞳孔散大、眼窩脹痛、眼目幹澀、眼冒金星等症狀。

3、心髒病症狀:心跳加快、心律率亂、心前區疼痛和血壓升高。

4、周圍血管症狀:因為血管痙攣,肢體發涼怕冷,局部溫度偏低,或肢體遇冷時有刺癢感,或出現紅腫、疼痛加重現象。還可見頸部、顏部和肢體麻木症狀,但痛覺減退並非按神經節段分布。

5、出汗障礙:表現為多汗。這種現象可局限於一個肢體、頭部、頸部、雙手、雙足、四肢遠端或半側身體。

  綜上說述,當您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時,就需要引起重視,並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在確診後進行積極治療和護理。

04混合型頸椎病應該如何預防

  混合型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尤其針對繁忙的現代人群,更是防不勝防而一旦患上混合型頸椎病,不僅會給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還會令患者忍受巨大的痛苦因此,從根本上來杜絕頸椎病困擾,對每個人來講,都非常必要

  第一、該避免,長時間吹空調,寒冷潮濕是誘發頸椎病的因素,會加重頸椎病症狀,如誘發頸肩酸痛等症狀因此,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應避免在寒冷潮濕的環境中長期工作,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隨天氣的變化添減衣服,積極做好預防頸椎病的工作

  第二、保持愉快的心情,一般而言,容易多愁善感的人或長期壓抑感情,不善於排解抑鬱的人,容易患神經衰弱,而神經衰弱的發生,會對骨關節及肌肉的休息造成不利影響,長期積累下去會使頸肩部發生疼痛,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第三、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工作時頭頸部長期處於一個姿勢,這樣會引起頸部的發生,因此,工作之餘抬頭轉動頸部,或者做頸部保健操,都是預防頸椎病很好的辦法

  第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頭頸姿勢的正確,避免偏頭、聳肩地操作電腦和看書,避免躺著看書和看電視等,此外,選擇合適的枕頭也是預防頸椎病發生的重要措施

05混合型頸椎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大部分頸椎病患者經非手術治療效果優良,僅一小部分患者頸非手術治療無效而需要手術治療。下麵給大家介紹下需要的檢查。

1、頸椎病的試驗檢查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即物理檢查,包括:

  (1)前屈旋頸試驗: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

  (2)椎間孔擠壓試驗: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於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或加劇症狀。當患者頭部處於中立位或後伸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稱之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

  (3)臂叢牽拉試驗:患者低頭、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頸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這稱為Eaten試驗。如牽拉同時再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則稱為Eaten加強試驗。

  (4)上肢後伸試驗:檢查者一手置於健側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於患者腕部,使其逐漸向後、外呈伸展狀,以增加對頸神經根牽拉,若患肢出現放射痛,表明頸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

2、X線檢查

  正常40歲以上的男性,45歲以上的女性約有90%存在頸椎椎體的骨刺。故有X線平片之改變,不一定有臨床症狀。現將與頸椎病有關的X線所見分述如下:

  (1)正位:觀察有無樞環關節脫位、齒狀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鉤椎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

  (2)側位:曲度的改變頸椎發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彎曲。異常活動度在頸椎過伸過屈側位X線片中,可以見到椎間盤的彈性有改變,主要用來觀察椎間孔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的情況。

3、肌電圖檢查

  頸椎病及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肌電圖檢查都可提示神經根長期受壓而發生變性,從而失去對所支配肌肉的抑製作用。

4、CT檢查

  CT已用於診斷後縱韌帶骨化、椎管狹窄、脊髓腫瘤等所致的椎管擴大或骨質破壞,測量骨質密度以估計骨質疏鬆的程度。此外,由於橫斷層圖像可以清晰地見到硬膜鞘內外的軟組織和蛛網膜下腔。故能正確地診斷椎間盤突出症、神經纖維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06混合型頸椎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頸椎病目前較常見於我國中老年群,且有多發,年輕化趨勢。今早的診斷治療可以有效控製病情,而飲食保健又能在治療基礎上進一步輔助治療,使得效果更好。因而了解一些頸椎病患者的飲食保健知識很有好處。

1、川芎白芷燉魚頭

  川芎15克,白芷15克,鱅魚頭1個,生薑、蔥、鹽、料酒各適量。川芎、白芷分別切片,與洗淨的鱅魚頭一起放入鍋內,加薑、蔥、鹽、料酒、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燉熟。佐餐食用,每日1次。可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2、天麻燉魚頭

  天麻10克,鮮鱅魚頭1個,生薑3片。天麻、鱅魚頭、生薑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可補益肝腎,祛風通絡。適用於頸動脈型頸椎病。

3、葛根煲豬脊骨

  葛根30克,豬脊骨500克。葛根去皮切片,豬脊骨切段,共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煲湯。飲湯食肉,常用有效。可益氣養陰,舒筋活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4、桑枝煲雞

  老桑枝60克,母雞1隻(約1 000克),食鹽少許。雞洗淨,切塊,與老桑枝同放鍋內,加適量水煲湯,調味,飲湯食雞肉。可補腎精,通經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07西醫治療混合型頸椎病的常規方法

  對頸椎病診斷明確,神經根壓迫症狀嚴重,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明顯好轉者應采取手術治療,而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現為雙下肢走路無力、行走不穩等症狀的患者,則應盡早實行手術治療,以獲得良好的恢複效果,因這類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神經壓迫時間長短有密切關係。而對於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興奮型的患者,手術效果相對來說就不太確切。

1、頸前路手術:顧名思義,即在脖子前麵進行的手術,目前大部分頸前路手術都是微創技術,手術切口小,術後恢複快。手術主要切除突出變形的椎間盤,對於伴有骨贅增生者還要去除增生的骨贅,以及兩側鉤椎關節,以免殘留可能的致壓物。正常結構切除後的重建物多種多樣,大多使用鋼板和融合器來重建頸椎的高度和穩定性。不論何種內植物,主要作用是恢複頸椎正常的曲度,並將手術操作的幾節頸椎長在一起。我們目前僅采用椎間融合器,不用鋼板,治療效果顯著,為病人節省寶貴經費,已經在國際上發表文章。近幾年還出現人工椎間盤置換,可以保留了頸椎節段間的運動功能,對合適的病人臨床療效也很好。

2、頸後路手術:即從脖子後方進行的手術,適用於多節段頸椎病、伴椎管狹窄或後縱韌帶骨化者。後路手術主要通過切除全部或部分後方的椎板來達到間接減壓的目的,手術風險比前路要小,暴露簡單,對於頸椎本身生理曲度存在的患者來說療效較好。盡管後路手術對於頸椎正常生理結構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也需要內植物來重建頸椎的穩定性。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