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頸椎椎管狹窄症的發病因素是多方麵的,除椎管本身發育扁平外,尚與椎板肥厚、椎弓根短、小關節肥厚或向椎管方向增長等因素有關。根據病因將頸椎管狹窄症分為四類:發育性頸椎管狹窄;退變性頸椎管狹窄;醫源性頸椎管狹窄;其他病變和創傷所致的繼發性頸椎管狹窄,如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症、後縱韌帶骨化症、頸椎結核、腫瘤和創傷等所致的頸椎管狹窄。
頸椎椎管狹窄症常並發寰樞椎半脫位。病人症狀為後頸部及肩部疼痛,寰椎前移導致寰椎椎管前後徑明顯變窄者可出現脊髓壓迫症狀。病情嚴重者,可由於脊髓壓迫性的損傷並發完全性癱瘓。
頸椎椎管狹窄症的症狀主要包括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及大小便障礙三方麵。具體的臨床表現如下:
1、感覺障礙
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或疼痛。大多數患者具有上述症狀,且為始發症狀。四肢可同時發病,也可以一側肢體先出現症狀,但大多數患者感覺障礙先從上肢開始,尤以手臂部多發。軀幹部症狀有第二肋或第四肋以下感覺障礙,胸、腹發緊,謂之“束帶感”,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
2、運動障礙
多在感覺障礙之後出現,表現為錐體束征,為四肢無力、不靈活。大多數從下肢無力、沉重、腳落地似踩棉花感開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穩,易跪地,需扶牆或雙拐行走,隨著症狀的逐漸加重出現四肢癱瘓。
3、大小便障礙
一般出現較晚。早期為大小便無力,以尿頻、尿急及便秘多見。晚期可出現尿瀦留、大小便失禁。
預防頸椎椎管狹窄症應樹立正確的心態,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醫生治療,減少複發生活中主要的預防措施如下:
1、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作空閑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2、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麵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
3、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4、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5、勞動或走路時要避免挫傷,避免急刹車時頭頸受傷,避免跌倒
頸椎椎管狹窄症的診斷除了依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診斷方法。臨床上主要的檢查方法如下:
1、脊髓造影檢查
該檢查能早期發現椎管內病變,確定病變部位、範圍及大小,發現多發病變,對某些疾病尚能作出定性診斷。
2、X線平片檢查
常規X線平片,主要是側位片上可清晰地顯示頸椎椎管矢狀徑。凡在標準投照距離180cm攝出的平片上矢狀徑小於12mm時,即具有診斷價值;12~14mm時有診斷參考意義;而在10mm以下時完全可以確診。此外亦可依據椎體與椎管的矢狀徑比值進行判斷,小於1∶0.75即屬異常,小於1∶0.6時具有診斷意義,比值在1∶0.5以下時完全可以確診。
3、CT及MRI檢查
檢查可清晰地顯示椎管矢狀徑的大小、形態及其與脊髓受壓的關係。CT檢查主要顯示骨組織,而MRI檢查則對軟組織顯像較為清晰。因此,二者結合起來最為理想,不僅有利於診斷,更有利於對椎管內組織狀態的判定,以決定治療方案及術式的選擇。
頸椎管狹窄症患者除了常規的治療外,飲食也需要進行一些調整。該病需要注意:‘宜飲食清淡,營養均衡。患者應少食辛辣之物,戒煙酒。
頸椎椎管狹窄症早期以非手術療法為主,但經正規的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或無法根治而影響工作及生活質量時,則需行手術治療。由於本病的病理解剖基礎是器質性(骨性)椎管狹窄,因此保守療法常難以解決根本問題,除非在症狀較輕或發病時間較晚的年邁患者,尤其是全身實質性髒器有病變的患者。對半數以上的重型病例,仍應選擇手術療法,如頸椎椎管擴大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