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脊髓損傷的頸椎骨折脫位的發生機製複雜:過伸性壓縮損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損傷發生在前額和麵部時,有學者認為過伸性壓縮損傷首先在脫位部位造成了一個剪切力,引起前縱韌帶破裂,椎間盤終板破裂,後縱韌帶從椎體後緣分離,其壓縮性力量造成椎體前,中柱和後柱有分離傾向,產生椎板骨折;亦有文獻報道,椎板骨折是頸椎過伸性損傷中較易發生的改變,椎板骨折使椎體前,中柱失去支持而產生前脫位,脫位的程度取決於椎體所受外力的大小,前,後縱韌帶及椎間盤的損傷程度,椎板骨折的損壞程度,椎板骨折減緩了外力對椎體後柱韌帶結構的破壞,盡管椎體前脫位,但脫位節段的頸椎小關節和棘突未發生移位,因此,脫位處椎管的矢狀徑並未減小,也未對脊髓形成壓迫,或僅有輕微的壓迫,故不易產生脊髓損傷。
當外力作用於枕後或頸後部產生屈曲性損傷時,外力使頸部形成一個向前的揮鞭性運動,瞬間的作用力使頸後部的組織結構發生破壞,尤其是項韌帶和關節囊結構的破壞,使得頸椎穩定性部分喪失,於是發生前脫位,脫位的程度取決於外力的大小及組織結構的破壞程度,而對無脊髓損傷考慮可能同下列因素有關:
1、患者的頸椎管先天性矢狀徑寬大,脫位後殘留的頸椎管矢狀徑仍可容納脊髓使其不受損傷;
2、後方韌帶(後縱韌帶,棘間韌帶,關節囊韌帶)結構損傷較輕,至少是不完全性損傷,可使韌帶在一定程度上仍能起到部分限製椎體過度前脫位的作用,避免造成脊髓損傷;
3、在外力作用特別劇烈的情況下,受損的椎板也會發生骨折,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椎體有明顯的前脫位,也不會減小椎管的矢狀徑,引起脊髓損傷;
4、脫位後頸椎呈現屈曲狀改變,整個頸椎在縱向長度上有所縮短,脊髓也同樣呈迂曲樣的“手風琴樣”變化,避開了骨性結構解剖位置改變所造成的脊髓壓迫。
1、頸椎骨折或骨折脫位常伴有頸脊髓損傷,導致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癱,但臨床中也有一些頸椎骨折脫位,甚至是一些較為嚴重的頸椎骨折脫位卻不伴有頸脊髓損傷,而僅僅表現為神經根受刺激或受壓症狀,這些患者僅表現為頸部運動範圍減少,有時旋轉也受限,這與損傷節段疼痛和肌肉痙攣有關,患者自身的不安全感也是運動受限的原因之一,但其它並發症較少見。
2、而本病較為多見的是一些術後的並發症:如果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法,如顱骨牽引,石膏外固定及Halo支架等,雖然可起到一定的複位及固定作用,但存在治療周期長,療效不確實及難以恢複或維持頸椎椎間高度和生理曲度等缺陷,特別是損傷的椎間盤無法自行修複,導致頸椎不穩定因素持續存在,日後的繼發性脊髓損害是不可避免的。
這種無脊髓壓迫症存在的頸椎損傷,四肢和軀幹的感覺,運動功能的排尿排便功能均表現為正常或僅有神經根刺激症狀,損傷部位表現的局部症狀是本類型損傷突出的臨床表現。
1、頸部疼痛:疼痛部位多在損傷節段,但也有涉及整個頸部,並可有壓痛。
2、頸椎呈前屈畸形或呈僵硬狀:表現為強迫性頭頸前傾並呈僵硬畸形。
3、運動受限:頸部運動範圍減少,有時旋轉也受限,這與損傷節段疼痛和肌肉痙攣有關,患者自身的不安全感也是運動受限的原因之一。
4、肢體:四肢和軀幹感覺正常,運動不受限,腱反射無異常,無錐體束征。
注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創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另外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是防止本病進一步發生損害的關鍵,對於脊髓損傷症狀不明顯的患者,應進一步利用輔助檢查措施進行鑒別診斷,切不可輕易可結論,防止漏診,耽誤患者的治療
X線檢查是確認的主要依據,常規拍攝頸椎正位片,以顯示棘突是否向側方移位和椎間關節的變化;左右斜位片,用以了解椎間孔和側後結構變化情況;前曲和後側位後(應在醫師監督下進行攝片),其主要表現如下:
1、頸椎椎體向前脫位及雙側小關節脫位。
2、一側小關節向前脫位,椎體向側前方脫位,其中椎弓和小關節突骨折。
3、椎體前脫位合並椎體前緣骨折。
4、頸椎後結構無骨折,則脫位脊柱上下位脊椎的棘突呈扁形分開;椎弓骨折者其椎板和棘突與下位脊椎正常排列。
損傷節段的斷層攝片和CT掃描顯示細微或隱匿的骨關節損傷,MRI成像可將脊髓形態和椎管相互關係加以顯示。
無脊髓損傷的頸椎骨折脫位患者治療後注意飲食營養搭配均衡,清淡,不要吃過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具體情況需要谘詢醫生及營養師給予飲食建議。
1、非手術治療
急診處理應十分注意損傷機製,一經診斷後不可將頸椎伸展,以防頸脊髓損傷,宜應用枕頜帶牽引或顱骨牽引,牽引的方向使頸椎略屈曲位。牽引重量應與合並脊髓損傷的骨折脫位一樣,以2~3kg開始,在密切觀察下逐漸加重。一經複位,將頸椎維持在生理位,3周後用頭頸胸石膏固定,為期3個月。牽引過程中如果出現神經刺激或壓迫症狀應調整牽引重量和方向。症狀不消失或有加重傾向應立即中止牽引,不能為求得複位而損傷脊髓。采用維持重量牽引3周,爾後石膏頸領固定,待後期手術固定。
2、手術治療
手術的目的在於重新獲得頸椎的穩定性,並恢複或擴大損傷節段的椎管,防止以後慢性壓迫的出現。手術經前路切除損傷節段突向椎管的椎體後緣骨質,操作必須細致,嚴防損傷脊髓,並將自體髂骨植入其間隙,確保頸椎前結構獲得骨性融合,以達到穩定的目的,術後應用石膏頸領固定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