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乳房>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簡介

相關問答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指發生於乳腺導管上皮的良性乳頭狀瘤。根據其病灶的多少及發生的部位,可將其分為單發性──大導管內乳頭狀瘤及多發性──中、小導管內乳頭狀瘤兩種。前者源於輸乳管的壺腹部內,多為單發,位於乳暈下區,惡變者較少見;後者源於乳腺的末梢導管,常為多發,位於乳腺的周邊區,此類較易發生惡變。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發生於青春期後任何年齡的女性,經產婦多見,尤多發於40-50歲婦女,本病臨床主要表現在乳頭溢出漿液或血性液體,呈間歇或持續性,行經期間有量增加,部分病人在乳頭附近可觸及小的圓形腫物,質較軟,與皮膚無粘連,可推動。本病惡變率達5-10%,被稱之為癌前病變,臨床上應予足夠重視,必要時要對腫塊行針吸細胞學檢查或活體組織病理檢查。一般認為本病與雌激素的過度刺激有關。

【詳情】

01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發生在乳腺導管上皮的良性乳頭狀瘤。根據腫瘤的生長個數,及腫瘤具體的生長部位,可分為大導管內乳頭狀瘤,多發性中、小導管內乳頭狀瘤。本病以經產後婦女多見,尤以40—50歲者多發,本病的發生是雌激素過度的刺激導致。

02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1、乳頭溢液

  與乳頭狀瘤的類型和部位有關,發生在乳頭中心部位的大導管內的乳頭狀瘤的乳頭溢液症狀最為常見。而當腫瘤位於乳頭邊緣部分,在中小導管內或腺泡內者乳頭溢液的發生較少見。對男性乳頭溢液,應首先考慮為導管乳頭狀瘤,並高度警惕惡性的可能。有文獻報道,如果年齡在45歲以上的乳頭溢血性液伴有乳房腫塊,應考慮到導管乳頭狀瘤惡變的可能。

  2、疼痛

  該病僅有少數病人有局部疼痛及壓痛,常為乳房導管擴張、導管內類脂樣物質溢出及炎症所致。

03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有哪些典型症狀

  導管內乳頭狀瘤是發生於導管上皮的良性乳頭狀瘤。根據病灶的多少或發生的部位,可分為大導管內乳頭狀瘤,發生於輸乳管壺部內和多發性導管內乳頭狀瘤,多發生在中、小導管內。本病以經產後婦女多見,尤以40—50歲者多發,本病的發生是雌激素過度的刺激導致。

  導管內乳頭狀瘤以乳頭溢液為主要的臨床表現。本病病灶不同,表現症狀各一。

1、單發性:大導管內乳頭狀瘤,可在乳暈下或乳暈邊緣部位能及到長約1cm的索狀腫塊,或捫及棗核大小的結節,由於腫瘤所在的導管內積血積液,按壓腫塊即有血樣、奶樣或咖啡樣分泌物從乳頭溢出,但溢液口固定。本病常為間歇性自發溢液,或擠壓、碰撞後溢液。多數患者發現在內衣上留下棕黃色的汙跡就診發現的。溢液排出,瘤體變小,疼痛不明顯,偶爾有壓痛、隱痛,該證惡變少見。

2、多發性:中、小導管內乳頭狀瘤源於未梢導管,位於周邊區,是由於中、小導管內的腺上皮增生而形成。多在患側外上象限有多個結節、顆粒成串珠狀,邊界不清,質地不均,部分有溢液症狀,也有部分無溢液者,溢液呈血樣、黃水樣、咖啡樣。本病惡變可達5~10%,被稱之為“癌前期病變”,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導內乳頭狀瘤臨床上常與囊性增生病、導管擴張綜合征、浸潤性導管癌、導管內乳頭狀癌相混淆,要綜合分析,仔細辨證而確定。

  導管內乳頭狀瘤,中醫稱之為“乳衄”,是由於憂思過度,肝脾兩傷,肝氣鬱結,氣滯血瘀,瘀血阻絡到局部腫塊。肝氣鬱久化熱,熱久化火,肝火亢盛,肝不藏血,脾氣受損,脾不統血,血失統藏,迫血妄行而導致。

04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應該如何預防

  1、營養充足,保持乳房部的肌肉強健,脂肪飽滿行端坐正,保持優美的體態,特別是不能含胸,應挺胸、抬頭、收腹、直膝,使優美的乳房能驕傲地挺出,女性的風采充分展示

  2、注意保護乳房,免受意外傷害,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及逗弄小孩時尤其應該注意

  3、根據自己乳房的情況佩戴質地柔軟、大小合體的乳罩,使乳房在呈現優美外形的同時,還能得到很好的固定、支撐

  4、期對乳房實施自我檢查,定期到專科醫生處做乳房部的體格檢查,有必要時還可定期做乳腺X線攝片在自我感覺不適或檢查發現問題時,應及時就診,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各種乳房疾病

05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以經產後婦女多見,尤以40—50歲者多發,本病的發生是雌激素過度的刺激導致。檢查如下:

1、乳腺彩超;

  2、X線。

06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病人的飲食宜忌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除了常規的治療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以下方麵:患者應注意清淡飲食,盡量遠離辛辣刺激食物,同時注意保證營養均衡。

07西醫治療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常規方法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最有效的方法是手術治療,藥物治療通常隻能減輕症狀。以下我們簡要介紹手術及中醫中藥療法。

  一、手術治療

  是本病的首選治療方法。術前均應行乳導管造影檢查,以明確病變的性質及定位。術後宜做石蠟切片檢查,因為冰凍切片檢查在辨別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和乳頭狀癌時最困難,兩者常易發生混淆,故不宜以冰凍切片表現為惡性依據而行乳房根治術。如果為單發的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手術時將病變的導管係統切除即可;如果為多發的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因其較易發生惡變,則宜行乳腺區段切除,即將病變導管及其周圍的乳腺組織一並切除。對於那些年齡在50歲以上者,造影顯示為多發的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或經病理檢查發現有導管上皮增生活躍甚至已有上皮不典型性改變者,則宜行乳房單純切除,以防生變。

  二、中醫中藥治療

  因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多以乳頭溢液為主要症狀,故中醫稱之為“乳衄”。一般認為乳衄多為肝鬱火旺或脾虛血虧引起,故治療應以疏肝解鬱、清泄肝火及益氣健脾、養血攝血為法。

  1、肝鬱火旺型

  乳孔內溢出鮮紅或暗紅色液體,乳暈部可觸及腫塊。伴有煩躁易怒,乳房及胸脅脹痛,口苦咽幹,失眠多夢。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脈弦。治法:疏肝解鬱、清泄肝火。

  方藥:丹皮9g,山梔9g,柴胡6g,當歸9g,赤芍12g,橘葉9g,川楝子9g,製香附9g,夏枯草15g,側柏炭9g,藕節炭9g,生甘草6g。

  2、脾虛血虧型

  乳孔內溢出淡紅或淡黃色液體,乳暈部可觸及腫塊。伴有麵黃倦怠,食少便溏,虛煩少寐。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益氣健脾、養血攝血。

  方藥炙黃芪15g,黨參9g,白術9g,茯苓9g,當歸12g,白芍12g,龍眼肉9g,遠誌6g,藕節炭9g,炙甘草6g。

  三、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療效標準

  1、治愈:乳頭溢血停止,瘤體消失。

  2、好轉:乳頭溢血減少,瘤體縮小。

  3、未愈:乳頭溢血不減,瘤體不變或反增大。

相關問答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