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證的成因雖多,但概括起來不外外感與內傷兩端。外感為六淫之邪侵襲;內傷為飲食不當、情誌失調、勞欲久病所致。
1、外邪侵襲:以風寒風熱最為常見。因重感風寒,邪襲於肺,內遏肺氣,外閉皮毛,肺衛為邪所傷肺氣不得宣暢,上逆作喘;或因風熱犯肺,肺氣壅實,甚則熱蒸液聚成痰,痰熱壅阻,肺失清肅,氣逆致喘;或表寒未解,鬱久化熱,或肺熱素盛,寒邪外束,熱為寒鬱而不得泄,均可致肺失宣降,氣逆而喘。
2、飲食不當:飲食不節,過食肥甘、生冷,或嗜酒傷中,脾失健運,痰濁內生,上幹於肺,肺氣壅阻,升降不利,發為喘促。
3、情誌不調:情懷不遂,憂思氣結,肺氣閉阻,氣機不利,或鬱怒傷肝,肝氣上逆於肺,肺氣不得肅降,升多降少,氣逆而喘。
4、勞欲久病:久病肺虛,咳傷肺氣,肺之氣陰不足而短氣喘促。若久病遷延不愈,由肺及腎,或勞欲傷腎,精氣內奪,肺之氣陰虧耗,不能下蔭於腎,腎之真元傷損,根本不固,則氣失攝納,逆氣上奔為喘。若腎陽虛衰,水無所主,淩心射肺,肺氣上逆,心陽不振而致喘者,屬虛中夾實之侯。此外,中氣虛弱,肺氣失於充養,亦可致喘。
總之,喘證的發病機理主要在肺和腎,因肺為氣之主,司呼吸;腎為氣之根,與肺同司氣體之出納。喘證的病理性質有虛實兩類,實喘在肺,虛喘當責之肺、腎兩髒,正如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曰“在肺為實,在腎為虛。”本證的嚴重階段,不但肺腎俱虛,在孤陽欲脫之時,每多影響到心,使心氣、心陽衰憊,鼓動血脈無力,麵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則出現喘汗致脫,亡陽、亡陰等危象。
喘息性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肺氣腫、矽肺、慢性肺源性心髒病,以及由其他係統所造成的呼吸窘迫綜合征、心源性哮喘、癔病等疾病。喘息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心源性哮喘、矽肺以及癔病性喘息等疾病,當這些疾病出現喘病的臨床並發症表現,注意合並病症觀察。
喘證是一種以呼吸急促、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主要臨床症狀特征的疾患。喘證涉及多種急慢性疾病,不但是肺係疾病的主要證候之一,且可因其他髒腑病變影響於肺所致。西醫學診斷的呼吸係統疾病如:喘息性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肺氣腫、矽肺、慢性肺源性心髒病,以及由其他係統所造成的呼吸窘迫綜合征、心源性哮喘、癔病等疾病,在發病過程中若出現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者,均可參照本篇辨證論治。
防止感冒,避免外邪突襲冬病夏治,防患於未然適當運動,提高抗病能力加強營養,培土生金調攝情誌,恬淡虛無,精神內守
1、飲食上吃荔枝中醫認為荔枝性味甘,酸而溫,無毒,具有生津止渴、潤肺化痰、健脾和胃、疏肝理氣及滋補腎陰等作用甘蔗中醫認為甘蔗性味甘無毒,歸肺、胃、腎經,具有潤肺益胃、補腎生津作用核桃中醫認為核桃性味甘溫、質潤無毒,歸肺、胃、肝、腎等經,具有益肺平喘、養胃助納、潤腸通便、調肝和血、補腎健腦等功用橘子中醫認為其性味甘,酸而濕無毒橘實歸肺、胃、心、肝等經,橘葉、橘核、橘絡等也可藥用,其有潤肺止咳、開胃生津、健脾止瀉、行氣宣痹及疏肝解鬱等作用
2、飲食宜清淡忌肥膩,宜溫熱忌過冷過熱,飲食宜少量多餐細嚼慢咽不宜過飽,忌過鹹過甜,不喝冷飲及人工配製的含氣飲料,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產氣食物,禁忌吸煙喝酒
對於喘症的檢查,需要有血常規、肺功能等等因素。
1、血常規
發作時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合並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
2、痰液檢查
多為黏稠痰,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嗜酸性粒細胞退化形成的夏科雷登結晶可在陳舊痰中查到;部分忠者可見庫什曼螺旋體。可能為細小支氣管的管理。
3、肺功能檢查
發作時各項有關呼氣流速的指標均下降,主要有用力第一秒呼氣量(FEVl)、—秒率(FRv1、%)及最大呼氣流速(PEF)等,可用於病情程度判斷、治療及預屑的評估。
4、血氣分析
輕度發作者,Pao2,多正常,中度及以上發作時則有不同程度下降,可出現呼吸衰竭Pa02小於60mmHg。伴有過度通氣時,則會導致Paco2下降而出現呼吸性堿中毒;伴有氣道阻塞時,通氣不足,則會導致Paco2上升而出現呼吸性酸中毒和(或)代謝性酸中毒。
5、x線檢查
緩解期可無異常。過敏性哮喘發作時,可見兩肺透亮度增加。裏過度充氣狀態。合並肺部感染或繼發肺氣腫、氣胸、縱隔氣腫有相應X線表現。
1、飲食原則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的飲食。此期患者病情始有轉機有食欲,可根據中醫的寒熱虛實及食物的四氣五味來調養,取健脾理氣,益肺補腎之食物,忌辛辣、魚蝦蟹、鵝等易助濕生痰動火的海腥之品。
2、推薦食品主食選小豆湯,藕粉,龍須麵,雞蛋,菜汁等;副食選橄欖,檸檬,無花果,荸薺,山藥,冬瓜,蘿卜等。
3、肺熱勝者,宜選蘿卜,桔子,青菜等食物,以潤肺生津,清熱化痰。忌食油膩粘稠之品,痰中夾血者,宜食藕片,藕汁,芹菜以清熱止血,痰白清涕,肺寒者應忌生冷水果。
喘證的治療應分虛實。一般而言,實喘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氣,區別寒、熱、痰的不同,采用溫宣、清肅、化痰等法;虛喘治在肺腎,尤以腎為主,治予培補納氣,針對髒腑病機,采用補肺、補腎、益氣、養陰等法。若虛實夾雜,下虛上實者,又當分清主次,權衡標本,統籌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