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現認為本病的發病與感染產生B毒素的Welchii杆菌(C型產氣莢膜杆菌)有關,B毒素可致腸道組織壞死,產生壞疽性腸炎。本病的發生除了進食汙染有致病菌的肉類食物外,也還有其他飲食因素,如飲食習慣突然改變,從多吃蔬菜轉變為多吃肉食,使腸內生態學發生改變,有利於Welchii杆菌的繁殖;或如飲食以甘薯為主,腸內胰蛋白酶抑製因子的大量存在,使B毒素的破壞減少。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後可見腸係膜局部淋巴結腫大、軟化;肝髒脂肪變性、急性脾炎、間質性肺炎、肺水腫;個別尚可伴有腎上腺灶性壞死。嚴重者可有休克、腸麻痹等中毒症狀和腸穿孔等並發症,下麵做一下具體點介紹。
1、腸梗阻
由於細菌、內毒素的作用,腸壁充血、水腫、失去彈性及蠕動,腸內容瀦留,發生小腸梗阻症狀。臨床易誤診為機械性腸梗阻。
2、休克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細菌、內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病症和血液動力學紊亂,約有1/4患者可發生中毒性休克,或伴DIC。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AHNE)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暴發性疾病,本病的典型症狀主要有下麵幾點:
1、病史
起病急,發病前多有不潔飲食史。受冷、勞累、腸道蛔蟲感染及營養不良為誘發因素。
2、腹痛
起病急驟,突然出現腹痛,也常可為最先症狀,多在臍周。病初常表現為逐漸加劇的臍周或中上腹陣發性絞痛,其後逐漸轉為全腹持續性痛並有陣發性加劇。
3、腹瀉
便血、腹痛發生後即可有腹瀉。糞便初為糊狀而帶糞質,其後漸為黃水樣,繼之呈白水狀或呈赤豆湯和果醬樣,甚至可呈鮮血狀或暗紅色血塊,糞便少而且惡臭。無裏急後重。出血量多少不定,輕者可僅有腹瀉,或僅為糞便隱血陽性而無便血;嚴重者一天出血量可達數百毫升。腹瀉和便血時間短者僅1~2天,長者可達一月餘,且可呈間歇發作,或反複多次發作。腹瀉嚴重者可出現脫水和代謝性酸中毒等。
4、惡心、嘔吐
常與腹痛、腹瀉同時發生。嘔吐物可為黃水樣、咖啡樣或血水樣,亦可嘔吐膽汁。
5、全身症狀
起病後即可出現全身不適、軟弱和發熱等全身症狀。體溫一般在38~39℃,少數可達41~42℃,但發熱多於4~7天漸退,而持續2周以上者少見。
6、腹部體征
相對較少。有時可有腹部飽脹、見到腸型。臍周和上腹部可有明顯壓痛。早期腸鳴音可亢進,而後可減弱或消失。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在高發的夏秋季節要注意飲食衛生和良好休息,適齡兒童要按國家計劃免疫要求規律驅蟲,勞逸結合飲食方麵注意以下方麵,可減少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的發生
1、避免進食未煮熟或變質的肉類,尤其在高發季節避免進食生肉
2、避免大量進食破壞腸道內蛋白水解酶的食物,如甘薯類食物,尤其是在進食生的海鮮、可能未完全熟製的烤肉(如烤羊肉串等)時,避免同時大量食用此類食物
3、均衡膳食,避免暴飲暴食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的起病較急,由於飲食的不潔等原因,可導致疾病突然發生,一般本病需要做下麵幾項檢查。
1、血象
周圍血白細胞增多,甚至高達40×109/L以上,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常有核左移。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常降低。
2、糞便檢查
外觀呈暗紅或鮮紅色,或隱血試驗強陽性,鏡下見大量紅細胞,偶見脫落的腸黏膜。可有少量或中等量。有條件可做糞便產氣莢膜杆菌培養和內毒素檢測。
3、X線檢查
腹部平片可顯示腸麻痹或輕、中度腸擴張。鋇劑灌腸檢查可見腸壁增厚,顯著水腫,結腸袋消失。在部分病例尚可見到腸壁間有氣體,此征象為部分腸壁壞死,結腸細菌侵入所引起;或可見到潰瘍或息肉樣病變和僵直。部分病例尚可出現腸痙攣、狹窄和腸壁囊樣積氣。
對於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患者來說,除了藥物治療外,合理的飲食調養對疾病的治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下麵就教大家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患者該如何飲食。
一、患者飲食以少油、少纖維質為主。初期隻能進食清淡流食如濃米湯、淡果汁、麵湯、熱茶,以資解渴。
二、每天應給以大量含維生素C的飲料如鮮桔汁、西紅柿汁。有條件的給予強化維生素C的果汁,則更為理想(即在果汁中加入維生素C片劑的飲料)。
三、排便次數減少後,可喝些肉湯(去油)、牛奶、豆漿、蛋花湯汁等流質飲食。以後可逐漸給以清淡、少油、少渣的半流質飲食,如大米粥、藕粉、麵片等。
四、腹瀉如完全停止,就可增加蛋羹、魚片、碎嫩瘦肉、菜泥等軟食品。即使食欲旺盛也隻能采用少量多餐次的進食方法,而且每餐食物的總量也不宜過多,以利消化。
五、如腸道發酵作用過強時,可吃含有蛋白質及少量脂肪的食物如乳類、蛋類、豆漿、豆腐等;少吃糖類,因糖類易發酵、產氣。如腸道腐敗作用很強時,可吃澱粉類食物如馬鈴薯、芋頭、米、麵粉等;少吃容易引起腸內腐敗作用的肉、蛋、魚類以及豆類等蛋白質豐富的食品。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的治療應以非手術療法為主,加強全身支持療法、糾正水電解質失常、解除中毒症狀、積極防治中毒性休克和其他並發症,下麵是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法介紹。
1、一般治療
休息、禁食,腹痛、便血和發熱期應完全臥床休息和禁食。直至嘔吐停止、便血減少、腹痛減輕時方可進流質飲食,以後逐漸加量。禁食期間應靜脈輸入高營養液,如10%葡萄糖、複方氨基酸和水解蛋白等。過早攝食可能導致疾病複發,但過遲恢複進食又可能影響營養狀況,延遲康複。腹脹和嘔吐嚴重者可做胃腸減壓。腹痛可給予解痙劑。
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本病失水、失鈉和失鉀者較多見。可根據病情酌定輸液總量和成分。
3、抗休克
迅速補充有效循環血容量。除補充晶體溶液外,應適當輸血漿、新鮮全血或人體血清白蛋白等膠體液。血壓不升者可配合血管活性藥物治療,如α-受體阻滯劑、β-受體興奮劑或山莨菪堿等均可酌情選用。
4、抗生素
控製腸道內感染可減輕臨床症狀,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氨基苄青黴素、氯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舒氨西林、複達欣或多粘菌素和頭孢菌素等,一般選兩種聯合應用。
5、腎上腺皮質激素
可減輕中毒症狀,抑製過敏反應,對糾正休克也有幫助,但有加重腸出血和促發腸穿孔之危險。一般應用不超過3~5天,均由靜脈滴入。
6、對症療法
嚴重腹痛者可給予度冷丁;高熱、煩躁者可給予吸氧、解熱藥、鎮靜藥或予物理降溫。
7、抗毒血清
采用Welchii杆菌抗毒血清靜脈滴注,有較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