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病原因
放線菌一般為散在發生,屬於內源性疾病,並非傳染病。放線菌寄生在正常人、牲畜或其他動物的齲齒、牙周膿腫內和扁桃體皺襞內。Slack培養100例切除的扁桃體中,25%有放線菌生長。Emmons直接檢查扁桃體,其中47%有放線菌。當機體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或口腔感染時,可由破損的口腔黏膜處感染到頜麵部及頸部。也可由氣管吸入而產生肺部及胸腔感染。也可經消化道導致結腸、腹部放線菌病,並可直接蔓延到腎、膀胱。也曾有報告由於尿道下裂手術而引發尿道放線菌病。由於腹部手術感染放線菌而侵犯到前列腺。
2、發病機製
放線菌感染的特殊性,是不受解剖學屏障的限製。如筋膜、胸膜、膈肌等均不能限製病變的發展。由一處病灶直接向其附近組織傳播、蔓延與擴散,侵犯周圍組織及器官。在極罕見的情況下,也可經血行播散,引起腦、內髒器官的感染。原發皮膚病變少見,多是由深部組織發病向外蔓延。直到皮膚上形成多發性膿腫或竇道。各竇道可以相通,並伸向附近深部器官。本病的特點,在膿液中可以見到黃白色顆粒,直徑0.25~2mm,稱為硫黃顆粒。極少數患者如有明顯免疫缺陷或被感染的放線菌致病力較強時,則可引起嚴重的血行播散。
如發現放線菌而未予治療,可發生全身性感染、放線菌膿腫、腦膿腫等,甚至因此而死亡。放線菌感染後期可致其下方骨膜炎及骨髓炎。腹部放線菌病,也可波及腹部其他髒器如胃、肝、腎等,或波及椎骨、卵巢及膀胱、胸腔或血行播散侵及中樞神經係統。胸部放線菌病,可伴胸膜黏連和胸腔積液亦可波及心包致心包炎。腦型放線菌病,局限型,尚可見壓迫頸內動脈大腦中、前動脈近端變窄。彌漫型,也可呈硬膜外膿腫、顱骨骨髓炎等。皮膚型放線菌病,亦可侵入深部組織,局部因纖維化瘢痕形成而很硬。
有與牛,馬或牧草接觸史以及牧區工作史;有慢性消耗病史。
1、慢性化膿型
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低熱伴有貧血,消瘦,盜汗等,有時可在腰部形成竇道,有膿液流出。
2、增殖型
表現為腎區持續性鈍痛或隱痛,有時可捫及腫大的腎髒。
由於本病是由於放線菌直接感染導致的,在身體抵抗力低下以及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患者容易感染,故注意增加體育運動、注意個人衛生可減少放線菌的感染幾率
1、注意口腔衛生,盡早治療牙齒、牙周、扁桃體疾病,避免由於局部感染後造成抵抗力下降,容易合並放線菌感染
2、及時治療呼吸道、消化道炎症、潰瘍灶,以免形成慢性感染灶
1、尿液檢查
有少量紅細胞,膿細胞,蛋白及管型,高倍鏡下可見到革蘭陽性“Y”形分枝菌。
2、膿液檢查
在從竇道流出的膿液或腎周圍膿腫穿刺所抽出的膿液中可查到灰黃色的菌落顆粒,稱為“硫黃顆粒”,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中心顏色淡,排列呈放射狀,這是放線菌病最具特征性的改變。
3、影像學檢查
B超或IVU可見腎腫大,腎盂變形,腎盂破壞,似有占位病變,增殖型的病變可見腎盂腎盞呈蜘蛛腳樣變形。
4、組織學檢查
病變難以鑒別時,可取活組織做病理檢查,同時,應與相應器官的腫瘤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相鑒別。
5、膀胱鏡檢查
可見膀胱內黏膜紅腫,充血等慢性炎症性改變,活組織檢查見到典型的顆粒狀菌落,可明確診斷。
1、泌尿生殖係放線菌病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在飲食上要注意加強營養,多食蔬菜、水果等清淡飲食,補充必要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如多吃黃瓜、苦瓜、馬齒莧等。
2、泌尿生殖係放線菌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盡量不要飲用烈性酒,吃刺激性的食物,忌肥膩、油煎、黴變、醃製食物。
常需采用藥物、手術及支持療法等綜合治療措施。尤其是對重症泛發病人。
一、藥物治療
1、青黴素每天240萬~960萬U,靜脈滴注,連續2個月。也可靜脈注射160萬U,每3小時1次,共30天。
2、克林黴素每天0.6~1.2g,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肌內注射每次不超過0.6g,需連續用藥2個月以上。
3、口服多西環素,每天0.2g。
二、手術治療
首先可以行膿腫切開引流。如患側腎功能減退,對側腎功能良好時可行患側腎切除。有竇道形成者應一並切除。手術前後都要應用抗生素。當出現腹腔或盆腔的放線菌性膀胱瘺時,須手術引流膿腫,清除病灶,關閉膀胱。手術前後都要應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