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按西醫的觀點其原因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很多學者認為與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反應有關,總之目前西醫對病因病理至盡尚未明確。
中醫認為發病原因和發病過程的道理大體有四種:
1、髒腑陰陽內傷
按中醫陰陽五行的觀點講,五髒是心,肝,脾,肺,腎,心主血脈: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腎主骨,發生風濕病主要是肝脾腎發生內傷,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體為骨是作強之官;肝為筋之本,,藏血生筋,統司筋骨關節;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來源,主四肢肌肉,人體的陰陽之氣必須保持平衡,如果陰陽不平衡,出現偏盛偏衰,受到邪氣侵入,所以發生風濕病的熱與寒的症狀表現。
2、外感六淫之邪
六淫之邪氣是指風,寒,署,濕,燥,火六種正常之氣太過的六氣侵入人身體引起發病的氣就稱為邪氣,風濕病是受到風,寒,濕邪氣侵入人身而發生的,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生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風寒濕邪閉阻經絡和關節,不通則痛,故而引起關節腫脹疼痛。
3、痰濁瘀血內生
痰濁與瘀血即是人體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產物,也可以作為病因作用於人體,風濕病大多有慢性進行過程,疾病已久,則病邪由表入裏,由輕而重,導致髒腑功能失調,而髒腑功能失調的結果就產生痰濁與瘀血,這些就是風濕病情纏綿而難治的根本原因
4、營氣衛血失調
中醫講營氣衛血,營氣脈中,衛行脈外,陰陽相貫,氣調血暢,營養四肢百骸髒腑經絡,營衛和調,衛氣在外保護人的體表,防禦邪氣侵入身體,營衛不和,邪氣乘虛而入,故營衛失調是風濕病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急性疼痛期間,由於長期臥床,或者服用激素時間過長等,可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出現一些並發症。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 呼吸係統:由於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細菌感染,患者常合並肺膜炎、肺結節、肺血管炎、動脈炎並肺動脈高壓、細支氣管炎、肺部結節、肺間值纖維化、肋膜炎、肺部纖維化等。
(2)泌尿係統感染: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後,常容易發生泌尿係感染。
(3)柯興氏綜合征:患者若用激素時間過長,常因體內腎上腺皮質功能受到抑製而並發柯興氏綜合征。常見症狀主要有滿月臉、水牛背、體重增加等。
(4)口腔潰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製劑之後常出現口腔潰瘍,此外還可出現惡心嘔吐、厭食、皮疹、味覺消失等不良反應。
(5)傳染病:患者由於患此病的時間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當社會上流行某些傳染病時,比正常人更易受到傳染。
(6) 其它:類氮粉沈澱症、蛋白尿、貧血、骨質疏鬆、發稍燒指端動脈炎、雷諾氏現象等。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風濕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的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病初起時常有丹毒等感染病史。風濕熱起病急,且多見於青少年。風濕性關節炎可侵犯心髒,引起風濕性心髒病,並有發熱、皮下結節和皮疹等表現。風濕性關節炎有兩個特點:
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其次是肩、肘、腕關節,手足的小關節少見。
二是疼痛遊走不定,一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一段時間是那個關節不適,但疼痛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就可消退。血化驗血沉加快,抗“0”滴度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治愈後很少複發,關節不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遺留心髒病變。
1、疼痛:關節疼痛是風濕病最常見的症狀,全身關節都有可能發生疼痛,但是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內髒和神經係統的病變。
2、肌肉:也會出現疼痛症狀,而且還可能出現肌無力、肌酶升高、肌原性損害等,如係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皮肌炎等。
3、不規律性發熱:風濕出現之前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熱現象,不會出現寒顫現象,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同時還會出現血沉快,如係統性紅斑狼瘡、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成人斯帝爾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4、皮膚黏膜症狀:皮肌炎、幹燥綜合症、白賽病、脂膜炎等會出現皮疹、口腔潰瘍、皮膚潰瘍、網狀青紫、眼部症狀等。
5、雷諾氏征:指端會遇冷或情緒變化時會發白,然後轉變成紫色,最後轉變成紅色並伴有麻木、疼痛和嚴重的皮膚潰瘍,可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係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6、自身抗體血液指標異常:抗ENA抗體、抗ds-D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核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的疾病,很多時候人們都毫無知覺的換上了風濕性關節炎,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呢?
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幹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製,處於疾病恢複期,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複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4、保持正常積極的心理狀態
有一些患者是由於精神受刺激,過度悲傷,心情壓抑等而誘發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後,情緒的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對本病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預防和控製感染
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人們認為這是由於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製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風濕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的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病初起時常有丹毒等感染病史。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有以下幾種檢查方法:
(一)自身抗體
在風濕性疾病的範圍內應用於臨床的自身抗體分以下四類:抗核抗譜、類風濕因子、抗中性粒細胞漿抗體、抗磷脂抗體。對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有很多的作用。
1、抗核抗體譜。
2、類風濕因子 除出現在類風濕關節炎外,尚見於其他結締組織病,如係統性紅斑狼瘡、幹燥綜合症、混合性結締組織病、係統性硬化等。
3、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以常人中性粒細胞為底物按所見熒光的圖型,分為C-ANCA(胞漿型)和P-ANCA(核周型)、其他各自的抗原為胞漿內的絲氨酸蛋白酶和骨氧化酶。本抗體對血管炎的診斷極有幫助,且不同的ANCA抗原提示不同的血管炎,如C-ANCA主要出現在Wegener肉芽腫、Churg-Strauss綜合症,P-ANCA則見於顯微鏡下結節性多動脈炎,新月形腎炎、類風濕關節炎、係統性紅斑狼瘡等。
4、抗磷脂抗體 臨床上應用的有抗磷脂抗體和狼瘡抗凝物兩種測定方法。本抗體出現在係統性紅斑狼瘡等多種自身免疫病。抗磷脂綜合症是指臨床表現有動脈或靜脈栓塞、血小板減少、習慣性流產並伴有抗心磷脂抗體和(或)狼瘡抗凝物者,除繼發於係統性紅斑狼瘡外也可以是原發性的。
(二)滑液檢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關節滑膜炎症。特別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鹽結晶或滑膜細菌培養陽性則分別有助於痛風或化膿性關節炎的確診。
(三)關節影像檢查
X線檢查有助於關節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亦能隨訪了解關節病變的演變。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其他尚有關節CT、MRI、同為素等檢查。
(四)病理活組織檢查
所見的病理改變如狼瘡帶對係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結節對類風濕關節炎、唇腺炎對幹燥綜症、關節滑膜病變對不同病因所致的關節炎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飲食保健:
1、細辛川烏雞肉湯
組成:雞肉90克,細辛3克,川烏6克,黃芪30克,生薑。
製法:把全部用料洗淨,一齊放入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益氣祛風,逐寒止痛。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2、附子雞肉湯
組成:雞肉90克,熟附片10克,生薑、紅棗各少許。
製法: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至湯水入口無麻辣感為度。
功效:溫腎逐寒,祛濕止痛。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良性膝關節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3、川烏黑豆雞肉湯
組成:雞肉90克,川烏6克,黑豆60克,紅棗少許。
製法: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至口嚐無麻辣感為度。隨量飲用。
功效:祛風逐濕,散寒止痛。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屬於風寒濕痹阻絡者。
4、防已桑枝粥
組成:防已12克,桑枝30克,薏苡仁60克,赤小豆60克。
製法:把全部用料洗淨,一齊放入瓦鍋,加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成粥即可。
功效:清利濕熱、宣通經絡。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屬於濕熱痹阻者。
5、忍冬藤苡仁粥
組成:忍冬藤60克,通草9克,防風9克,薏苡仁90克。
製法:把全部用料洗淨,放入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成粥即成。
功效:清利濕熱、宣痹止痛。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屬於濕熱流注者。
6、木瓜湯
組成:木瓜4個,白蜜1kg。
做法:將木瓜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kg煉淨。將兩物調勻,放入淨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衝調1~2匙飲用。
功效:通痹止痛。
風濕病是一種病因多樣、病理複雜的疾病。臨床上用單一的治療方法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應雜合以治(即綜合治療),在選用治療方法時應掌握標本結合、防治結合、醫療與自療結合等原則。將治療滲透到預防、調護等各個環節中。
西醫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目的在於:
①控製關節及其它組織的炎症,緩解症狀;
②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
③修複受損關節以減輕疼痛和恢複功能。
(一)一般療法
發熱關節腫痛、全身症狀者應臥床休息,至症狀基本消失為止。待病情改善兩周後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臥床導致關節廢用,甚至促進關節強直。飲食中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要充足,貧血顯著者可予小量輸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等在病人健康情況允許下,盡早摘除。
(二)藥物治療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 用於初發或輕症病例,其作用機理主要抑製環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製而起作用,以達到消炎為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的自然過程。本類藥物因體內代謝途徑不同,彼此間可發生相互作用不主張聯合應用,並應注意個體化。
⑴水楊酸製劑:
能抗風濕,抗炎,解熱,止痛。如療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劑量,才能有效。一般在飯後服用或與製酸劑同用,亦可用腸溶片以減輕胃腸道刺激。
⑵吲哚美辛:
係一種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熱和鎮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換用本藥,每天2~3次,易產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瀉、胃潰瘍、頭痛、眩暈、精神抑鬱等。
⑶丙酸衍生物:
是一類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藥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與阿斯匹林相類似,療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瀉、消化性潰瘍、胃腸道出血、頭痛及中樞神經係統紊亂如易激惹等。
⑷滅酸類藥物:
為鄰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與阿斯匹林相仿。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腎功能損害,頭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