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骨科> 胸椎間盤突出症

胸椎間盤突出症簡介

相關問答

  椎間盤是由纖維環、髓核和軟骨板三部分構成。外傷、椎間盤退變、脊柱畸形等是導致椎間盤退變的主要原因。患者多為40歲左右的中年人,男女比例相近。據文獻報道,胸椎間盤突出的病例有75%發生在胸8以下,胸4水平以上的胸椎間盤突出症被視為個案曾在醫學文獻上有過報告。

【詳情】

01胸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本病大多是由於慢性勞損或脊柱損傷所致,除姿勢不正、被迫體位持續過久及彎腰過度等因素外,各種外傷,例如從高處墜下、摔倒、多次反複的脊柱扭傷等,均可引發本病。病程短者突出物多為彈性柔軟的髓核組織。而病程長者,則突出的髓核大多隨著成纖維細胞的包繞、收縮而變得堅硬,亦可呈鈣化或骨化的硬結,並與後縱韌帶粘連,固定於椎節後緣,這常常是此病引起廣泛的脊髓節段性損害的原因之一。

  胸椎退行性變與年齡有關,且多見於中年以後,但本病的發病率並不與年齡成正比,因此椎節的退變是構成本病發病的病因之一。椎間盤退行性變時,髓核向後突,甚至破裂脫出,並在後期形成鈣化。胸椎間盤突出症除自身的特點外,亦有與頸椎病或腰椎病相似的發病機製。脊柱椎間盤是人體器官中最早開始退行性變的一個,其退行性變從早期即表現為間盤變性、間隙變窄、節段不穩、韌帶鬆弛、髓核突出或脫出、骨質增生以及周圍軟組織鈣化等一係列的病理過程。在此種情況下,如果再遇外傷,甚至輕微的外傷即可誘發本病。因此,本病有時也可發生在年紀較輕、椎間盤退行性變並不十分明顯的患者。至於明顯外傷情況下所致發生的胸椎間盤破裂、髓核突出,亦與其本身退變有關。根據統計資料,胸椎間盤突出症在下胸椎的發生率最高,亦表明椎節退變的作用。

02胸椎間盤突出症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本病因腰椎間盤的髓核膨出,當膨出的髓核壓迫脊髓時,輕者出現神經支配區域的感覺障礙,以及運動不協調,重的壓迫可並發下肢癱瘓。當脊髓血供障礙時,可並發急性癱瘓。由於脊髓作為排尿、排便的基礎中樞,故可有括約肌功能紊亂,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礙。

03胸椎間盤突出症有哪些典型症狀

  本病有80%患者的發病年齡在40~60歲之間,男女性別比例為1.5∶1,臨床症狀主要如下:

  1、疼痛是最為常見的首發症狀,根據突出的類型和節段,疼痛可為腰痛、胸壁痛或一側、兩側下肢痛。咳嗽、打噴嚏或活動增加均可致使疼痛症狀加重,休息後上述症狀可減輕。也可發生不典型的根性放射性疼痛,如T11、12間盤突出可產生腹股溝及睾丸疼痛。易與髖部及腎疾患相混淆。中胸段胸椎間盤突出症可表現為胸痛或腹痛。T1、2椎間盤突出可引起頸痛、上肢痛及Horner綜合症,也需與頸椎病相鑒別。

  2、感覺障礙,尤其是麻木,也是最常見的首發症狀之一。

  3、肌力減退和括約肌功能障礙也時有發生。

  此外,據統計,就診時30%患者主訴有排尿功能障礙(其中18%同時伴有二便功能障礙),60%的患者主訴有運動和感覺障礙。

04胸椎間盤突出症應該如何預防

  平時注意生活起居問題,早發現早治療脊柱慢性勞損,損傷及姿勢不正,被迫體位,均可引發本病,胸椎椎節的退變也是本病的病因之一注意預防主要是不要長時間站立勞累,如果有外傷需要積極檢查積極治療,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防本病具有重要意義

05胸椎間盤突出症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胸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比較低,但是隨著各種檢查手段的不斷提高,該病的臨床確診率也不斷提高,通常的檢查手段如下:

一、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以胸椎常規的正位和側位X線平片為首選。據報道,20%~50%的胸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椎管內有鈣化的椎間盤。

2、脊髓造影:用大劑量的水溶性造影劑行脊髓造影術的同時用CT掃描,是一種更準確的優良診斷方法。如不先行脊髓造影,而直接用CT檢查,將會弄錯受損脊髓的準確節段,但目前大多數學者均認為此種損傷性檢查應被MRI檢查取代,因為後者也是一種縱向觀察估測整個胸椎椎管的方法。

3、CT及MRI檢查:凡疑及本病者,均應及早行MRI檢查。作者發現,MRI檢查是本病早期診斷及獲取及時治療最為有效的措施,此外,脊髓造影及CT檢查等雖對本病的診斷亦有一定幫助,但由於其確診率不如MRI檢查,因此,切勿作為首選檢查項目,目前已較少選用或僅作為參考。

二、其他檢查

  包括肌電圖和體感誘發電位等,對診斷胸椎間盤突出症多無幫助。

06胸椎間盤突出症病人的飲食宜忌

  胸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補充維生素、鈣等,具體的飲食注意事項如下:

1、鈣:可以多吃一些如魚及奶製品的食物。

2、維生素C:多吃一些含維生素C的食物。

3、蛋白質:多吃一些如雞肉、牛肉含蛋白質多的食物。

 4、維生素E:如花生米等物質。

07西醫治療胸椎間盤突出症的常規方法

  對於無嚴重神經損害和長束體征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療。具體措施包括臥床休息、限製脊柱的屈伸活動、配戴支具等,同時配合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控製疼痛症狀。其他治療還包括姿勢訓練、背肌功能練習、宣傳工作等。

  本病的手術治療指征包括臨床上以脊髓損害症狀為主要表現者和保守治療無效者。鑒於胸段脊髓特有的解剖學特點,該節段的手術風險相對較大。因此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以盡可能地減少對脊髓和神經根的牽拉刺激顯得格外重要。具體的手術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後路椎板切除減壓胸椎間盤切除術:若試圖從後方行胸椎間盤切除,則術中必須通過對脊髓的牽拉才能使椎間盤切除得以實施和完成,常導致脊髓損害的進一步加重。因此,該術式被認為具有高度的危險性,臨床上已漸被淘汰,故不主張在治療中繼續采用此術式。

2、側後方入路胸椎間盤切除術:該術式切除的範圍包括與突出椎間盤同序數及高一序數的一段肋骨、橫突、下一椎體的椎弓根,有時亦可根據需要行半椎板切除,即敞開椎管的側後壁進行減壓,尤適用於外側型突出的椎間盤。對於中央型或旁中央型的椎間盤突出來說,要行椎間盤切除也同樣存在有牽拉幹擾脊髓的風險,故臨床上應用時應慎重。

3、側前方入路胸椎間盤切除術:該手術入路包括經胸腔和經胸膜外兩種方式。其優點在於術野開闊清晰、操作方便,對脊髓無牽拉,相對安全。尤其是在切除中央型突出的椎間盤及存在有鈣化、骨化時,優點更為突出,為目前臨床上最常采用的術式。

4、經胸腔鏡胸椎椎間盤切除術:該術式是興起的胸椎間盤突出症微創治療的一種新技術。初步的臨床應用結果表明本方法術野清晰,對於中央型或旁中央型間盤突出以及伴有鈣化、椎體後緣較大骨贅時,采用本術式均可達到安全充分的切除減壓目的,同時亦預示該項微創治療技術將有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