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根本原因。髓核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含水量的降低,並可因失水引起椎節失穩、鬆動等小範圍的病理改變;纖維環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堅韌程度的降低。其他誘發腰間盤突出的原因還包括:
1、損傷
長期反複的外力造成輕微損害,加重了退變的程度。
2、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的弱點
椎間盤在成年之後逐漸缺乏血液循環,修複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礎上,某種可導致椎間盤所承受壓力突然升高的誘發因素,即可能使彈性較差的髓核穿過已變得不太堅韌的纖維環,造成髓核突出。
3、遺傳因素
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家族性發病的報道,有色人種本症發病率低。
4、腰骶先天異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體畸形、小關節畸形和關節突不對稱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應力發生改變,從而構成椎間盤內壓升高和易發生退變和損傷。
5、其他
在椎間盤退行性變的基礎上,某種可誘發椎間隙壓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見的誘發因素有增加腹壓、腰姿不正、突然負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腰間盤突出作為一種退行性疾病,開始進展緩慢,但不及時治療將會引起較為嚴重的並發症。
1、粘連、瘢痕:手術部位神經根和椎板切除後硬脊膜暴露部分時常會發生粘連和瘢痕,會留有腰痛或是神經根放射痛。
2、感染:感染情況是所有外科手術共有的並發症之一,腰椎間盤摘除手術除很可能並發手術切口感染外還會可能發生椎間隙的感染。
3、形成腰椎骨贅:退變椎間盤相鄰邊緣時多會形成骨贅,在椎間孔的骨贅以及後縱韌帶上的較大的骨贅,會壓迫神經根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症征象。
4、導致腰椎不穩:腰椎三關節複合體中的椎間盤後關節的退變,均可能導致相互間影響,使得腰椎出現不穩,無法維持脊柱穩定,椎體以及關節突關節出現增生現象,最終會出現纖維性或是骨性強直。
5、大血管損傷:最常見的是經後路手術時損傷到腹後壁大的血管。
6、髒器損傷:血管損傷時還會可能伴有其他的髒器損傷,如膀胱、輸尿管或是小腸等。一旦發現就應該立即剖腹探查,及時修補受損的髒器,以免發生腹膜炎。
7、脊柱不穩:部分患者在術後腿痛消失、腰痛持續存在,拍腰椎功能性運動X線片的時侯,有明顯的脊柱異常活動。
腰痛是腰間盤突出的主要症狀,其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腰痛和一側下肢放射痛是該病的主要症狀。腰痛常發生於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時發生;大多有外傷史,也可無明確之誘因。疼痛具有以下特點:
1、放射痛沿坐骨神經傳導,直達小腿外側、足背或足趾。如為腰3-4間隙突出,因腰4神經根受壓迫,產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腦脊液壓力增高的動作,如咳嗽、噴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臥床體位:多數患者采用側臥位,並屈曲患肢;個別嚴重病例在各種體位均疼痛,隻能屈髖屈膝跪在床上以緩解症狀。合並腰椎管狹窄者,常有間歇性跛行。
二、脊柱側彎畸形:主彎在下腰部,前屈時更為明顯。側彎的方向取決於突出髓核與神經根的關係:如突出位於神經根的前方,軀幹一般向患側彎。
三、脊柱活動受限: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使腰肌呈保護性緊張,可發生於單側或雙側。由於腰肌緊張,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後伸活動受限製,前屈或後伸時可出現向一側下肢的放射痛。
四、腰部壓痛伴放射痛: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患側棘突旁有局限的壓痛點,並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退行性變基礎上積累傷所致,積累傷又會加重椎間盤的退變,因此預防的重點在於減少積累傷平時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時的床不宜太軟長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變姿勢職業工作中需要常彎腰動作者,應定時伸腰、挺胸活動,並使用寬的腰帶應加強腰背肌訓練,增加脊柱的內在穩定性,長期使用腰圍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鍛煉,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縮帶來不良後果如需彎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髖、屈膝下蹲方式,減少對腰椎間盤後方的壓力
腰間盤突出患者一般由於明顯的腰痛症狀到醫院就診,結合以下檢查結果,可以確診。
1、腰椎X線平片
單純X線平片不能直接反應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但X線片上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增生等退行性改變,是一種間接的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側凸。此外,X線平片可以發現有無結核、腫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鑒別診斷意義。
2、CT檢查
可較清楚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態和神經根、硬脊膜囊受壓移位的情況,同時可顯示椎板及黃韌帶肥厚、小關節增生肥大、椎管及側隱窩狹窄等情況,對本病有較大的診斷價值,目前已普遍采用。
3、磁共振(MRI)檢查
MRI無放射性損害,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MRI可以全麵地觀察腰椎間盤是否病變,並通過不同層麵的矢狀麵影像及所累及椎間盤的橫切位影像,清晰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形態及其與硬膜囊、神經根等周圍組織的關係,另外可鑒別是否存在椎管內其他占位性病變。但對於突出的椎間盤是否鈣化的顯示不如CT檢查。
4、其他
電生理檢查(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與誘發電位)可協助確定神經損害的範圍及程度,觀察治療效果。實驗室檢查主要用於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鑒別診斷作用。
腰椎間盤在身體裏具有緩衝壓力、保護脊髓的作用。外傷或者隨年齡的增大椎間盤發生退變等原因可造成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向椎管內突出,腰椎脊神經根受壓而產生一係列綜合征。
腰椎間盤突出症在手術前要注意適當的補充蛋白質,每日蛋白質的量可達100~150克左右,盡量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奶及奶製品(年紀大的患者最好選用脫脂鮮奶或奶粉)、蛋類、大豆粉、動物的肝腎、瘦肉、魚、雞肉、酸奶等。每日6餐。術前一天晚上(如果沒有糖尿病)可多吃些無脂的糖果。食譜的安排在原來飲食的基礎上注意增加全脂或脫脂奶1份、酸奶1~2份、雞蛋1個、大豆粉適量或豆腐1份,動物肝或腎適量。
手術後能進食,首先以蔬菜水果為主,蔬菜放一點鹽和油煮熟,吃菜喝湯;多喝新鮮的果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最好選用牛奶、蛋黃、酸奶等。少喝茶和咖啡。如果術中失血過多,飲食中適當加一點動物肝髒、血製品及豆腐等。少量多餐(每日6餐以上)。
在康複期,注意做適當的腰部運動。飲食中注意補充鈣、鎂、維生素D以及維生素B族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類、豆類、小蝦米、海帶等,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適當補充動物肝髒,飲食多樣化,少喝可樂類飲料。如果飲食量少,可以適當吃一些營養補充劑。
腰椎間盤突出症在術前、術後及康複期都應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芹菜、木耳、竹筍、蘋果、香蕉等,以保持大便通暢。如果大便不暢,晨起可喝淡蜂蜜水或淡鹽水。
腰間盤突出治療方法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非手術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大多數病人可以經非手術治療緩解或治愈。其治療原理並非將退變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回複原位,而是改變椎間盤組織與受壓神經根的相對位置或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鬆解神經根的粘連,消除神經根的炎症,從而緩解症狀。非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①年輕、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②症狀較輕,休息後症狀可自行緩解者;③影像學檢查無明顯椎管狹窄。
1、絕對臥床休息:初次發作時,應嚴格臥床休息,強調大、小便均不應下床或坐起,這樣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臥床休息3周後可以佩戴腰圍保護下起床活動,3個月內不做彎腰持物動作。此方法簡單有效,但較難堅持。緩解後,應加強腰背肌鍛煉,以減少複發的幾率。
2、牽引治療:采用骨盆牽引,可以增加椎間隙寬度,減少椎間盤內壓,椎間盤突出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需要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3、理療和推拿、按摩: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椎間盤內壓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導致病情加重,應慎重。
4、皮質激素:硬膜外注射皮質激素是一種長效抗炎劑,可以減輕神經根周圍炎症和粘連。一般采用長效皮質類固醇製劑+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周一次,3次為一個療程,2~4周後可再用一個療程。
5、髓核化學溶解法:利用膠原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注入椎間盤內或硬脊膜與突出的髓核之間,選擇性溶解髓核和纖維環,而不損害神經根,以降低椎間盤內壓力或使突出的髓核變小從而緩解症狀。但該方法有產生過敏反應的風險。
二、經皮髓核切吸術/髓核激光氣化術
通過特殊器械在X線監視下進入椎間隙,將部分髓核絞碎吸出或激光氣化,從而減輕椎間盤內壓力達到緩解症狀目的,適合於膨出或輕度突出的病人,不適合於合並側隱窩狹窄或者已有明顯突出的患者及髓核已脫入椎管內者。
三、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①病史超過三個月,嚴格保守治療無效或保守治療有效,但經常複發且疼痛較重者;②首次發作,但疼痛劇烈,尤以下肢症狀明顯,患者難以行動和入眠,處於強迫體位者;③合並馬尾神經受壓表現;④出現單根神經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縮、肌力下降;⑤合並椎管狹窄者。
2、手術方法:經後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關節突切除,或經椎板間隙行椎間盤切除。中央型椎間盤突出,行椎板切除後,經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內椎間盤切除。合並腰椎不穩、腰椎管狹窄者,需要同時行脊柱融合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