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妊娠期鐵的需要量增加這是妊娠婦女缺鐵的最主要的原因。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共1300~1500ml,如果以每毫升血液含鐵0.5mg計算,則因血容量增加而需鐵650~750mg。此外,胎盤、胎兒生長發育共需鐵250~300mg,故妊娠期需增加鐵總量共約1000mg。妊娠中期額外需鐵3~4mg/d,妊娠後期為6~7mg/d,通過胎盤向胎兒輸送鐵在孕中期為0、4mg/d,到妊娠足月時可增加至4~7mg,而在雙胎妊娠時,鐵的需要增加更加顯著。
2、婦女體內儲備鐵不足一般認為,正常成年男性體內總鐵量約為4g,平均500mg/kg,而1個健康的中等身材的年輕婦女為2~2.5g,平均350mg/kg,不少婦女由於非妊娠時月經過多、食物中鐵攝入不足、多次妊娠和哺乳等因素的影響,體內的儲備鐵已明顯不足。實際上,許多婦女的可利用鐵還不到100mg。
3、食物中鐵的攝入不夠一般食物中的鐵為10~15mg/d,其中能被吸收的鐵僅為5%~10%。因此,每天從食物中可吸收的鐵僅為1~1.5mg。至妊娠末期,隨著機體對鐵的需求增加,鐵的吸收率增高可達40%,但仍不能滿足妊娠的需要。更何況懷孕早期的惡心、嘔吐、進食不好、胃腸功能紊亂、胃酸缺乏、營養不良、食物中蛋白質不足等,都可能影響腸道鐵的吸收。
4、妊娠前及妊娠後的疾病如慢性感染、寄生蟲病、肝腎疾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前產後出血等,均可使鐵的貯存、利用和代謝發生障礙,鐵的需求或丟失過多,還可影響紅細胞的生成過程或貧血的治療效果。
二、發病機製
由於胎兒生長發育及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對鐵的需要量增加,尤其在妊娠後半期,孕婦對鐵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嚴重貧血易造成圍生兒及孕產婦的死亡,應高度重視。
1、妊娠期缺鐵的發生機製
鐵是人體的必需元素,是製造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正常成年婦女體內含鐵總量約2g,主要以結合方式存在,約占65%,其餘35%以鐵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和過氧化酶等形式存在,可利用的貯備鐵約為20%。據WH0公布的資料,不少婦女在非孕期已存在鐵的攝人不足,故孕期可利用的貯備鐵僅100mg左右。
2、貧血對妊娠的影響
(1)對孕婦的影響
(2)對胎兒的影響:孕婦骨髓和胎兒是鐵的主要受體組織,在競爭攝取孕婦血清鐵的過程中,胎兒組織占優勢,而鐵通過胎盤又是單向運輸,不能由胎兒向孕婦方向逆轉轉運。一般情況下,胎兒缺鐵程度不會太嚴重,但當孕婦患重症貧血(Hb
1、貧血嚴重時可合並重度妊娠水腫、活動後心跳氣短,甚至可發生貧血性心髒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2、並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早產、胎兒生長受限及死胎。重度缺鐵性貧血的孕婦可對胎兒的鐵供應造成潛在的影響,並且因早產及妊娠並發症發生率高,圍生兒死亡率較高。
1、隱性缺鐵鐵貯存降低,但紅細胞數量,血紅蛋白含量,血清鐵蛋白均在正常範圍內,臨床無貧血表現。
2、早期缺鐵性貧血缺鐵繼續發展,導致紅細胞生成量減少,但每個紅細胞內仍有足量的血紅蛋白,即“正紅細胞性貧血”,臨床上可有輕度貧血的症狀如皮膚,黏膜稍蒼白,疲倦,乏力,脫發,指甲異常,舌炎等。
3、重度缺鐵性貧血缺鐵加重,骨髓幼紅細胞可利用的鐵完全缺乏,骨髓造血發生明顯障礙,紅細胞數量進一步下降,每個紅細胞不能獲得足夠的鐵以合成血紅蛋白,導致低色素小紅細胞數量增多,即“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表現為麵色蒼白,水腫,乏力,頭暈,耳鳴,心慌氣短,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典型症狀,甚或伴有腹水。
汪月增等(1984)的研究資料表明:正常孕婦如未補充鐵劑,妊娠28周以後有76.8%的孕婦血清鐵蛋白下降至缺鐵性貧血的水平,在糾正血液稀釋的因素以後,仍有61%處於無貯備鐵狀態,說明妊娠後期貯備鐵缺乏的現象是普遍的、必然的如果從妊中期開始適當補充,則孕婦鐵缺乏將明顯改善因此國內外專家一致主張從妊娠20周以後,對所有孕婦常規補鐵,即使飲食和營養攝取正常的孕婦也不例外,可口服硫酸亞鐵0.3mg1~2次/d,或使用其他可靠的孕期鐵劑補充品李從榮等(2000)對587例女性調查發現:隱性鐵缺乏症占60.1%,對於這種貧血尚未發生的亞臨床缺鐵狀態的存在,在孕期應予高度重視,以期及時糾正
1、外周血
血紅蛋白
2、骨髓象
紅細胞係統增生活躍,以中,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可見紅細胞分裂象,無可染色鐵,各期幼紅細胞體積較小,胞質少,染色較正常深,偏藍或呈嗜多色性,邊緣不規則,核小而致密,粒細胞及巨核細胞係統多無明顯變化。
3、血清
鐵53.7μmol/L(300μg/dl),鐵飽和度明顯減低到10%~15%以下,當Hb降低不明顯時,血清鐵降低為缺鐵性貧血的早期重要表現。
4、鐵蛋白檢查血清鐵蛋白
根據病情,臨床表現症狀體征選擇做B超,心電圖,生化全項等檢查。
1、妊娠過程中應多吃含鐵量、含優質蛋白質、含維生素C高的食物。鐵在食物中廣泛存在,但以動物類食品的血紅素鐵吸收更好,因此應每天補充瘦肉(牛肉、羊肉、豬肉)、蛋類、奶類,每周2-3次動物肝髒,此外黑木耳和海帶也是含鐵很豐富的食品。
2、對於產前就有貧血的人,每天攝入20mg以上的鐵是比較困難的,應口服鐵劑,如硫酸亞鐵。除了保證鐵的攝入量充足外,更應注意的是保證鐵的良好吸收。鐵是在十二指腸吸收,並且需要一定的酸性環境,如果胃酸偏低就會影響吸收,應給病人提供適量的酸味食物或者配合維生素C。新鮮蔬菜中和水果裏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並且能將食品中氧化型鐵轉變為還原型鐵,更易於吸收。
3、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質,不但有一定的造血效果,而且有提高鐵吸收率的作用。
一、治療
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治療原則是補充鐵劑和去除導致缺鐵加重的因素。
1、一般治療
加強營養,鼓勵孕婦進高蛋白及含鐵豐富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帶、紫菜、豬(牛)肝、豆類、蛋類食品等。此類食品不但含鐵豐富,而且容易吸收。教育孕、產婦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避免偏食、挑食。孕期適當休息,積極預防早產。如有特殊的疾病(如寄生蟲病等)應同時針對病因適當治療。如果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可給予藥物對症治療。
2、藥物治療
補充鐵劑具有滿意的療效,還有鑒別診斷的作用。
(1)口服給藥:一般均主張以口服給藥為主,其安全有效、簡單易行、價格低廉。
①硫酸亞鐵:0.3g,3次/d,如果同時服用1%稀鹽酸10ml和維生素C100mg更有助於鐵的吸收。製酸劑、雞蛋、奶製品、麵包和其他穀類食物等,如與鐵劑同服可影響鐵的吸收,因此在飯前1h和飯後2h內不宜口服硫酸亞鐵。如果服後惡心、胃腸反應較重,也可飯後服用。但對鐵的吸收率有一定影響。
②富馬酸亞鐵:0.2~0.4g,3次/d,含鐵量較高。對胃腸道刺激性小,但有時也有上腹不適、腹瀉或便秘等。
③枸櫞酸鐵胺:10%枸櫞酸鐵10~20ml,3次/d,適用於吞服藥片有困難者,但其為3價鐵不易吸收,治療效果較差一些,不宜用於重症貧血的患者。上述口服鐵劑補充後5~7天,血網織紅細胞開始上升,7~12天達高峰,可達10%~15%,隨之Hb和血細胞比容逐漸升高,示服鐵劑有效。待Hb明顯上升以後,則可逐漸減少用量,為滿足妊娠的需要,並充分補充體內鐵的貯存,應維持治療到產後3個月。如果規則用藥後3周,血象仍無明顯改善,則應考慮是否為缺鐵性貧血。
(2)注射用藥:注射用鐵劑多用在妊娠後期重度缺鐵性貧血或病人因嚴重胃腸道反應而不能接受口服給藥者。使用後吸收快。其缺點是注射局部疼痛。約有5%病人可有全身負反應或毒性反應,如頭痛、頭暈等,偶可發生致命的過敏性反應。常用的製劑有:
①右旋糖酐鐵:每毫升含鐵50mg,首次肌內注射50mg,如無反應可增加到100mg,每天或隔天1次肌注,15~20天為1個療程,一般每注射300mg可提高Hb10g/L。
②山梨醇鐵:每毫升含鐵50mg,每次50~100mg深部肌內注射,局部反應較少,但全身反應較重。
3、輸血療法
大多數缺鐵性貧血的孕婦經補充鐵劑以後臨床症狀及血象很快改善,不需要輸血,對重度貧血的孕婦,妊娠足月麵臨分娩處理,須盡快提高Hb。需要輸血時,宜采取小量、多次、慢速輸新鮮血或者壓積紅細胞150ml(從1500ml血中提取),以避免血容量增加過多而加重心髒負擔。據報道:重度貧血的孕婦常伴有心功能不全,輸血可誘發或加重心衰、肺水腫,以壓積紅細胞代替新鮮血輸入,可使輸血的危險大大減少而症狀很快改善。國內報道,應用基因重組紅細胞生成素(寧紅欣)同時補充鐵劑,可使孕期和產後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明顯上升,症狀迅速改善,從而避免或減少一些中重度貧血患者對輸血的需求。
4、產時及產後的處理臨產後
鼓勵產婦進食,保證足夠入量,避免產程過長或急產,加強胎心監護,低流量持續吸氧。中度或重度貧血者,應配新鮮血備用,並開放靜脈。宮口開全後,可助產縮短第2產程,但應盡量避免意外的產傷。產後積極預防產後出血,胎兒肩娩出後立即靜脈注射縮宮素10~20U,如無禁忌證時,胎盤娩出後可肌內或靜脈注射麥角新堿0.2mg,同時用縮宮素20U加入5%葡萄糖中靜滴,持續至少2h。胎兒娩出後,仔細檢查並認真縫合會陰陰道傷口,嚴格無菌操作技術。產後使用抗生素預防產道感染。如有適應證需行剖宮產時,術中應盡量減少出血,注意掌握好輸液或輸血的總量和速度。
二、預後
治療效果一般良好,經過鐵劑治療貧血可糾正。